[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際并購市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機遇和風險并存。本文就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的并購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了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驅動因素,并對企業進行有效的跨國并購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金融危機 跨國并購 動因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都必須具備全球化的視野,都應該明白在哪里能夠獲得相對廉價的戰略資源。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至今已演變成全球經濟衰退和市場萎縮,為我國企業跨國并購創造了條件。研究我國企業跨國并購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現狀
從2008年開始,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市場如火如荼。以2009年第三季度為例,我國并購市場完成14起跨國并購事件,環比增長7.7%,同比減少33.3%;此外,在本季度,披露價格的7起事件并購金額達到78.05億美元,占跨國并購總額的98.7%,海外并購金額比上季度增長88.4%,其中最主要的交易是中石化收購瑞士石油公司Addax,單筆交易額達到72.4億美元。
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無論從數量上還是交易額上都呈快速增長,這一時期的并購也顯示出了新的特點:大多數的海外投資交易都集中在傳統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采礦和金屬行業;同時也呈現出傳統能源向制造業過渡的趨勢,如上海電氣印刷包裝機械集團在美國收購高斯國際公司股份,成為高斯國際的第二大股東,在日本收購秋山國際50%股份等;再者還表現出長期資源戰略的特點,近年來我國企業頻頻收購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型企業如鐵礦石、煤礦等等,極大的緩解了國內資源供求不足的現狀,澳大利亞也因此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供應國。
二、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
1.海外企業市值縮水的誘惑
金融危機的發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均受到了重創,國際市場上一些有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的大企業因承受不住危機襲擊而瀕臨破產,加上美元貶值,這些企業市值下降,很多企業都以很低的價格整體出售,為企業并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機中,一周之內市值從112億美元縮水至25億美元。外資企業市值縮水,為跨國并購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并大大降低了并購的成本。從另一方面來看,金融危機下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下降,外國政府也希望中國企業進行跨國投資,以刺激其經濟增長,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外國企業也力求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來分散風險,它們會對具有龐大潛力的中國市場表現出愈加強烈的興趣。
2.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政府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企業進行跨國并購,如2009年4月10日,商務部發布了《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主要以所在國家(地區)有關法律法規、官方統計數據和其他信息為依據,客觀反映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既介紹所在國家(地區)與投資合作有關的基本信息,又指出我國企業在所在國家(地區)開展業務可能遇到的問題,指導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國別和行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 2009年4月,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企業重組所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具體處理問題。這一通知的頒布對于為資源合理流動而進行的企業重組給予免稅待遇,降低了企業并購的成本。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企業要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各類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開展跨國并購,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在“走出去”中的主力軍作用。政府的這些政策無疑為企業進行跨國并購提供了很多便利,也增強的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信心。
3.繞開國際貿易壁壘,獲取市場、品牌、區位優勢
金融危機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走出去”并購這些企業,從而接手他們的高端技術和管理經驗,必能使我國底端產業快速升級,也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使企業得到跨越式發展。我國企業不斷地參與跨國并購,一方面說明實力在不斷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以參與競爭和發展壯大自己。我國企業通過跨國并購,首先可以繞開國際貿易壁壘,獲取海外市場、品牌、渠道和區位優勢。2011年4月8日,中航汽車與亦莊國際聯合收購耐世特公司。這次收購是迄今為止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購,也是中美之間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并購,標志著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關鍵零部件系統方面擁有了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產品、優質客戶、成熟的人才與管理團隊,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均躋身全球前列。這次收購有助于我國企業快速融入國際汽車零部件行業主流并以跨國企業的身份參與全球競爭,有助于提升我國企業競爭水平,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實施“中國式突圍”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4.獲得戰略資源和技術
我國企業通過跨國并購還能獲得海外戰略資源儲備,近年來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頻頻進行跨國并購,極大的緩解了國內資源急缺的現狀,提升了我國在資源領域的影響力。同時技術也是驅動我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一大動因,由于我國自主研發的能力有限,購買國外先進的技術也存在很多風險,金融危機引發的實體經濟的衰退為我國通過跨國并購的方式獲取所需的技術提供了便利,我國企業利用手里有資金,通過參股或購買世界一流企業,可以使我國企業分享其技術品牌和市場帶來的利益,學習管理經驗,從中獲取品牌資源和技術,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的創新能力。2010年2月26日,武鋼與巴西EBX集團MMX公司完成股權交割,本次交割,武鋼出資認購MMX公司新增發的1.017億股股份,占MMX增資擴股后總股權的21.52%,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并獲得MMX公司兩名董事席位,派出3名技術委員會委員,參與MMX公司技術和運營管理。此次成功交割,武鋼可利用巴西東南部稀缺的港口資源輸送更多的礦石,同時為進一步與EBX集團展開多方面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此舉標志著武鋼在巴西資源開發從協議階段轉入實施階段,武鋼掌控海外戰略資源得到進一步保障。
三、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建議
跨國并購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其風險貫穿于并購活動的始終。據統計我國企業并購的失敗率高達80%,其一是因為我國企業通常忽視對并購的目標企業進行全面準確的調查與分析,導致并購后整合成本很高,使并購結果遠遠達不到期望值,甚至以失敗告終。其二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風險很大,再加上當代金融的不利因素,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再者高素質的人才對跨國并購的成功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企業缺乏熟悉跨國并購的高素質人才,金融危機下,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更是需要那些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基于以上種種風險,我們對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提出建議。
1.面對誘惑,企業需冷靜思考
企業應該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戰略,并購一定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吻合,面對“抄底”的誘惑,要冷靜的思考,不能盲目跟風或者貪便宜而進行跨國并購,畢竟企業并購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在實施并購過程中企業要面臨政治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等等。所以企業在并購前,應該做好并購的戰略規劃,對并購的可行性進行詳細完備的研究。企業還應慎重選擇投資伙伴和投資方式,在并購交割前應聘請專業機構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的業務、財務和法律盡職情況調查,并全面考察自身是否真正擁有并購目標企業的實力,并購規模是否適度,目標企業是否符合自身的長期發展戰略,自身是否透徹了解了東道國的各項法律政策,是否能夠很好地同目標企業進行文化整合,是否具有跨國管理經驗的高級人才等。成功的收購決策體現的不僅僅是長遠的眼光和果敢的魄力,也包含對收購細節的縝密考慮。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企業既要大膽把握并購良機,又要冷靜考察,嚴防風險,切實將危機轉化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機會。
2.政府要轉變角色,做好中介服務工作
從政府層面來說,面對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機遇,政府應該轉變角色成為服務型政府,為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提供更多的幫助。首先在法律政策方面,應該加快健全企業跨國并購的法律、法規制度,規范引導企業的跨國并購行為,并能夠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并購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其次在資金融通層面,應該逐步改善融資環境,放寬信貸,鼓勵銀行加大對跨國并購貸款的支持力度,解決我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再者在信息層面,政府應該建立跨國并購的信息中心,能夠及時向國內企業提供關于跨國并購各類信息,并提供中介服務。
參考文獻:
[1]黃中文.海外并購[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8
[2]沈巍.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24)
[3]周旻.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0,(20)
[4]劉燁.淺析跨國并購的新趨勢及應對措施[J].價值工程,2009,(7)
[5]陳洪立.企業并購動因探討[J].學術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