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會計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會計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這對于規范會計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職業規范,《會計法》突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立法宗旨,本文主要闡述會計法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問題。
[關鍵詞] 會計法 會計行為 規范研究
一、概述
會計法是以處理會計事務的各種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會計事務是國家對各種社會組織的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分析、檢查的經濟管理活動。會計法規一般包括會計準則、成本核算準則、財務報告制度、會計制度等。新的《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并對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作了具體規定;同時對假賬做出特別規定。要求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必須依照《會計法》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使會計核算規范化。
會計行為,就是提供會計信息的行為,即會計信息的生產和分配活動。會計行為目標可概括為會計目標和會計行為主體動機兩者互動均衡的結果,含有會計最終目的,即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有關需要。會計行為主體也就是會計人員,他們的行為動機是雙重的,一方面追求財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財富(利他主義)的最大化。因而,對會計行為主體的規范,除了制度約束之外,職業道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會計行為主體在會計目標的驅動下,對外部環境影響和內部條件制約所做出有目的的會計反應活動。就一個企業來說,生成并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會計行為的制約因素有很多。它與會計行為主體所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
二、會計法對會計行為的規范研究
1.制約會計行為的內在因素,是指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各種條件在質量上的綜合。概括起來,主要有政治素質、知識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等等。新《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這就是要求我們應重視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培訓,督促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準則處理會計事項,不做假賬、不畏權勢,以適應和勝任本職工作。 一個國家,無論從事任何行業,法律是規范行為的重要標準,在會計行業中,會計法的實施,對企業的會計人員是重要的,會計人員只有遵守國家法律才能更好地從事會計行業,更好地管理財務。但是,一些企業往往從利益出發,無視會計法的存在,給國家造成了經濟損失,從大的方面說,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所以說,會計人員要努力提高素質,認真執行會計法。
2.制約會計行為的外在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上講,國家財政、稅收政策以及信貸政策等,將制約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活動行為,從而影響會計行為。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限定了會計人員的行為范圍,會計主體的行為不可能超出會計法律之外。市場環境,也限制著企業經濟戰略行為,從而影響著長期和短期會計行為。從微觀上講,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行為、戰略方案,以及對內部機構的管理行為等,對會計主體的行為產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企業內,會計行為的方向和規范化程度受制于企業行為的方向和規范化程度。從實際情況看,很多違法行為是在企業負責人指使下進行的,如指使會計人員造假,虛增利潤騙取貸款,隱瞞利潤逃避稅款,轉移國有資產,賬外賬,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污受賄的罪行等,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因此,新《會計法》明確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這就抓住了矛盾的關鍵,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對規范會計行為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主體,有利于會計行為向合理化方向發展。很顯然,要保證會計行為的正確發展,就得有一系列行為規范為基礎。從會計系統的目標和會計行為的主體出發,會計行為規范著重以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為主,以此在強大的外部監督體系下發揮行為主體的能動作用,達到優化會計行為的目的。
3.會計行為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依法治國,有法可依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要因素。在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這部法律是全國人大通過對會計人員的權利、方法、責任、義務的規定,以確認、維護和發展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秩序。會計行為法律規范高度概括,是會計行為主體應該普遍遵循的行為模式,并可以判斷衡量會計行為是合法還是違法,是符合規范還是不符合規范。所以,只有通過會計立法,才能使會計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使會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4.會計行為道德規范是社會為調整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制定并要求會計組織、會計人員都要認真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規范下,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規范,是合法與合理的高度統一。在實現本單位合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必須體現道德的標準,使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目標一致,一個企業必須要遵守國家法律,遵守社會道德,這是企業永遠要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只有保證了遵守法律,才能保證企業合理發展,只有遵守社會道德,才能使企業健康發展。
總之,只有自覺維護會計法規的尊嚴,正確對待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單位負責人才能嚴格自律,遵守會計法,維護會計法;重視會計人員法制教育,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不做假帳的會計職業道德風尚。
參考文獻:
[1] 高級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