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后備資源豐富,在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實力、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本文主要闡述江蘇沿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經濟發展原則,以及經濟發展戰略。
[關鍵詞] 江蘇沿海經濟 可持續 發展 戰略
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后備資源豐富,在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實力、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這一地區又好又快發展,增強服務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能力,完善全國沿海經濟布局,研究江蘇沿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一、江蘇沿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長三角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
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將有效緩解長三角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狀況,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優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地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
2.有利于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
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將進一步增強長三角與環渤海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兩大區域在更高平臺上開展合作,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合理流動,經濟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對接融合,進一步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形成全國沿海地區共同發展、互動并進的新局面。
3.有利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
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充分發揮隴海蘭新沿線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將進一步促進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交流,增強互動效應,為中西部地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承接國際資本轉移、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促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
4.有利于強化我國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及東北亞地區的合作
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增強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作用,將進一步加強我國與歐洲、中亞、東北亞國家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二、經濟發展原則
1.堅持科學布局,促進集聚發展
優化空間開發格局,選擇發展基礎好、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的地區,推進集中集聚開發,促進港口、產業、城鎮互動發展。依托現有大中城市,注重提升功能,推進城鎮集聚發展。
2.堅持合理分工,促進一體化發展
根據資源條件和現有基礎,加強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合理確定各地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強化產業間的分工協作;統籌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
3.堅持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理念上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推進可持續發展;在空間布局上明確保護范圍,劃定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在開發建設上提高環境準入標準,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4.堅持開放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在更高層次上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強與周邊地區、泛長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國家及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創新區域與國際合作機制,在合作共贏中謀求新的發展。
三、經濟發展戰略
立足沿海,依托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成為我國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1.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以連云港港為核心,聯合南通港、鹽城港共同建設沿海港口群,綜合發展陸路交通和航空業;大力發展國際航運和現代物流,進一步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服務中西部地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隴海蘭新沿線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窗口,逐步形成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
2.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合作
近年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合作不斷加強,連云港相繼與甘肅、新疆、河南、陜西等隴海蘭新沿線地區簽訂了跨區域合作協議,推動與中西部地區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
(1)物流合作。港口集團在山西侯馬等多個地區合資建設集裝箱場站,組織兩地貨物對流運輸。口岸船、貨代理單位在中西部多個城市設立辦事處。港口每年進出的鐵礦砂、氧化鋁、鋁錠、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鋼鐵、糧食、農副產品等大宗貨物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
(2)鐵路系統合作。連云港相繼開通了至鄭州、西安、成都、西寧等地的集裝箱“五定”班列,1997年開通了至阿拉山口過境集裝箱“五定”班列,2007年延伸到莫斯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歐亞貫通。在貨源組織方面,對外成功開發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大陸橋貨源市場,對內開發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東西行上下橋貨源,為中西部地區打通了重要的雙向進出口通道。
(3)口岸單位合作。連云港海關、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分別和內地l0多個重要城市的對口單位開展了進口貨物轉關、轉檢業務。
3.我國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
依托深水港口資源,優先發展石化、造船等臨港產業;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加快發展現代紡織、新型裝備制造、新材料、新醫藥等優勢產業,提高高技術產業比重,推進傳統產業全面升級,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基地。
4.我國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
立足沿海海域灘涂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科學規劃土地資源,積極探立足沿海海域灘涂資源豐富的索有效的開發方式,合理劃分農業、建設和生態用地空間,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創新土地利用管理機制,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拓展長三角發展空間。
5.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
充分利用濱海臨江、區域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大力推進生態城鎮建設,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積極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打造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整合與工業集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國經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