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11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舉行,國際資本盛宴在美麗的鷺島再次上演。在五天時間里,本屆投洽會各代表團共簽訂各類投資項目493個,總投資金額214.5億美元,利用外資173.7億美元。豐碩的簽約成果表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仍然是跨國直接投資的首選地。
本屆投洽會得到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的熱情鼓勵和親切關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親臨投洽會,啟動“金鑰匙”為大會開館,并興致勃勃地巡視了展館,這是吳邦國第二次親臨投洽會。共79位副部(省)級以上領導出席了本屆投洽會相關活動。
十五年求索奮進,十五載春華秋實。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腳步,投洽會一路發展,一路創新,一路高歌,一路輝煌,從最初的區域性經貿活動,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促進盛會,15年來共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150多個國家的20多萬客商蒞臨洽談,彰顯了投洽會的國際品牌魅力。
十五年辛勤耕耘,十五年鑄就輝煌。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單向引資到多向投資,從直接投資到資本項下的投融資合作,從線下到線上,從實地到網絡,投洽會成為世界各國尋求投資合作的大舞臺,15年來共有15000多個項目簽約,1000多億美元進入中國市場,3000多家中國企業參加了境外投資項目對接會,一大批中國企業從投洽會走向世界。
開放促發展,合作促共贏。為把投洽會辦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世界投資博覽會,有關各方將繼續按照國務院領導關于“投洽會要年年辦、越辦越好、水平越辦越高”的指示精神,繼續堅持“一條主線、兩個主題、四個突出”,繼續加大“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建設步伐,把握國際投資的最新趨勢,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涵,提高服務水平,提升項目對接洽談實效性,把投洽會辦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世界投資博覽會。在世界經濟前景未定、陰影難除的背景下,本屆投洽會吸引了五大洲的目光。各國政要和企業界近五萬人紛紛來到中國,尋找讓世界經濟避免“二次探底”的新動力。
數年前,世界資本到此尋找“中國機遇”,如今“中國資本”在此迎接世界機會。作為傳統的外資流入地,現在中國已發展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國際投資力量。“投資風向標”的轉向,折射出中國經濟的獨特魅力。
投洽會成為國際交流和投資促進的大平臺
今年是投洽會十五年華誕,又適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啟動之年,世界各國對本屆投洽會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斯里蘭卡總理賈亞拉特納,薩摩亞副總理福諾托,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尤姆凱拉,歐姆龍集團董事會主席作田久男,沃爾瑪全球高級副總裁陳耀昌,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德·菲爾普斯,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等430多位外國政府高官、國際組織負責人、商協會負責人、跨國公司高管、國際知名學者等出席了本屆投洽會。
據統計,本屆投洽會共有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15118名境外人士參會,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636個境外機構組團參會,亮點頻閃:
——發達國家積極參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瑞士、意大利、荷蘭、韓國等發達國家和資本輸出強國的客商參會較往屆踴躍,其中,德國漢堡市和韓國光陽市作為本屆投洽會明星市舉辦了系列活動,美國、英國等國家還舉辦了專場的投資環境說明會。發達國家的積極參與,體現了投洽會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新興經濟體踴躍參會。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首次集體在投洽會上亮相招商,其中印度、俄羅斯等國首次組團參會,體現了投洽會投資促進平臺的品牌魅力和無限商機。
——亞非國家和地區表現搶眼。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投資促進盛會,亞洲越南、柬埔寨、泰國、孟加拉等國家組團參會尋覓商機,34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積極借助投洽會平臺向全世界集體招商。
——國際經濟組織同臺唱戲。大會期間共有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聯合國亞太社經會、世界貿易中心等10個國際組織組團參會并舉辦系列投資促進活動。其中,聯合國工發組織和商務部聯合主辦了“中國一非洲投資合作高級別研討會”系列活動,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經貿合作和傳統友誼。
隨著投洽會功能日益完善和中國企業
走出去熱情進一步高漲,大會共有超過5.5萬名的境內專業客商參加了投洽會相關活動,其中包括中金、中銀、中鐵、首鋼、萬達、紫金礦業、福耀玻璃、海信等國企和知名民企以及一批優秀企業家和私人投資者。
投洽會成為展示形象和創造商機的大舞臺
本屆投洽會展覽展示歷時5天,比往屆多1天,共有37個成員單位、683個境內外政府部門、商協會及企業展示了形象和產品,主要特點有:
境外國家(地區)參展踴躍。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機構高度重視投洽會這個投資促進平臺,今年共有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個境外政府部門或機構參展,全面展示各自引資環境、投資優勢以及合作商機,其中,俄羅斯、印度、孟加拉等3個國家首次參展。
展覽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本屆投洽會展覽面積達6.5萬平方米,大會同期舉辦了旅游、地產交易、節能環保、創業連鎖和品牌茶葉等5個專業展,展覽區域分隔更明顯,專業聚焦度更強,為專業客商尋找專業客戶提供了方便,增強了洽談針對性,大會的整體參展效果也進一步提升。
投洽會成為全球投資信息發布的大講壇
本屆投洽會舉辦了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為主要內容的64場高水平論壇研討會,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嘉賓發表了精彩演講,聽眾超過20000人次。總體來看,本屆投洽會論壇研討會緊扣經濟社會熱點,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國家相關部門主辦論壇,權威性彰顯。商務部主辦的“2011’國際投資論壇”受到參會人士的高度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斯里蘭卡總理賈亞拉特納、薩摩亞副總理福諾托、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尤姆凱拉、歐姆龍集團董事會主席作田久男、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德·菲爾普斯、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等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開放、合作、共贏”的主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充分肯定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際投資論壇已成為中國介紹對外開放政策、發布投資信息的權威平臺,成為交流國際投資經驗、探討促進投資方式的重要講壇。
投洽會期間,商務部圍繞“引進來”、“走出去”等國際投資熱點問題舉辦了22場論壇研討會,就服務外包統計、反壟斷法、租賃投融資、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國外貿易摩擦、政府采購、國際園區合作等最新經濟發展動向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剖析。
二是專業性社會機構紛紛加盟,投洽會的專業辦會水平和市場化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大會期間,新浪網、第一財經參與舉辦了2011’閩商百強論壇,數百個閩商聚首探討了閩商變革發展之道;中國房地產報參與舉辦了第二屆世界華商地產論壇,地產界人士探討了新形勢下的地產發展風向。此外,高能資本(2011’資本論壇),財富嘉禾(第六屆亞洲投資基金峰會),聯信融通(2011全球PE投資中國之旅暨第二屆海峽西岸成長企業投融資發展論壇),中國農業銀行(資本財富高端論壇),華夏時報(2011中國商業與城市發展高端沙龍),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2011中國創新社會管理論壇),以及中金公司、美沃置業、西游童話、麥斯特人才機構等專業機構與組委會合辦或單獨舉辦了相關專題論壇。這些論壇主題明確,專業性強,受到境內外客商的一致好評。
三是境內外機構借助投洽會平臺舉辦各類推介活動。今年,印度、俄羅斯、約旦、立陶宛、阿聯酋、巴西、津巴布韋等224-國家和地區以及青海、北京、河北、寧夏、沈陽等近20多個省、市、自治區相繼舉辦了投資環境說明會、推介會。投洽會成為全球投資項目的孵化器
本屆投洽會強化行業招商,為世界各國(地區)參會者深化合作創造了更大空間和更多機遇,參展參會客商洽談踴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據統計,大會期間,各代表團共簽訂各類投資項目493個,總投資金額214.5億美元,利用外資173.7億美元,其中,合同項目339個,總投資金額130.1億美元,利用外資104.6億美元,千萬美元以上的合同項目226個。豐碩的簽約成果表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仍然是跨國直接投資的首選地。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熱情不斷提高,本屆投洽會“走出去”投資合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共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15427.98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12702.68萬美元。在簽約項目中,合同項目20個,總投資15177.98萬美元,中方投資12502.68萬美元,中方投資100萬美元(含100萬美元)以上的簽約項目有16個,中方合計投資12471.13萬美元。
投洽會成為兩岸投資合作的重要橋梁
對臺特色是投洽會的一大亮點。今年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年,兩岸關系持續穩步發展,本屆投洽會繼續受到了臺灣地區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臺灣地區參會客商數達4016人,居境外客商數首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和臺灣工業總會、臺灣商業總會、臺灣工商建研會、臺灣電電公會、臺灣工業協進會、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等100多個臺灣工商團體組團參加了大會相關活動。本屆投洽會對臺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主要特點有:
對臺展示活動內容豐富,體現了兩岸合作與海西建設成果。同期舉辦的第七屆海峽旅游博覽會有效地促進兩岸在旅游產品、旅游線路、客源市場、宣傳促銷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第三屆中國地交會也進一步延伸了兩岸土地方面的合作,臺灣土地開發公司、高雄泛喬建設公司等積極參展,體現了兩岸在地產業界的合作力度進一步加強。此外,平潭綜合試驗區、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高調參展,體現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在增速。
對臺專題活動針對性強,兩岸產業對接成果豐碩。大會期間,由商務部和國臺辦主辦的第六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兩岸學術界和工商界知名人士圍繞“雙向投資促進與產業合作”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由鳳凰新媒體和廈門日報社主辦的海峽金融論壇則圍繞國內通脹下的投資策略以及兩岸金融合作機會展開了充分的交流;由臺灣中華資訊軟體協會主辦的海峽兩岸智慧城市交流對接暨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推介了臺灣在醫療衛生、流通商店、運輸物流等行業創新的IT應用方案。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供銷兩旺,共簽約72項協議,總投資額及購銷額達25.97億元人民幣。此外,臺資企業投資項目對接會和臺企農業投資項目對接會等兩場專題對接活動,共有45家臺灣企業與300多家大陸企業進行了對接,簽約28項協議,合同金額達2.3億美元。
拓展兩岸合作空間,密切兩岸同胞情誼。今年,組委會通過廣泛邀請臺灣客商前來參加閩臺特色鄉鎮交流展示和海峽兩岸(廈門思明)親情聯誼會等活動,青海商品大集也向臺灣同胞展示了特色商品。以上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拓展了兩岸交流合作的空間和領域,密切了兩岸同胞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