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黃庭堅《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成為書畫行情走高的一個標桿。經歷2010秋拍、天津文交所、2011春拍,書畫藏品全面復蘇。特別是近現代書畫成為今年春拍市場的主旋律,可謂是成交喜人。秋拍在即,中國書畫市場的前景如何呢?
由于中國內地書畫作品資源豐富,地域分布廣泛以及參與的買家群體龐大,中國書畫仍將是秋拍市場的熱點,其地位無可替代。同時,近現代書畫的價格未來可能在市場中面臨新的調整,真正大師精品身價會更高,而一般的書畫作品價格將會穩定下來,趨于理性。相比較而言,目前出現的近現代書畫熱、古代書畫相對冷清的現象是“非常態”的,但對于喜歡古代書畫的人,現在卻恰好是個投資收藏的好機會。
書畫類藏品素有“紙黃金”之稱。自《砥柱銘》天價拍出后,上漲慣性就一直推動著書畫行情。由于近現代書畫距今時間短、存世量大,拍賣公司更容易征集,所以近現代書畫在春拍成為市場的熱點。在近現代書畫大紅大紫的之時,古代書畫的升值潛力就變得尤為巨大。古代書畫流傳至今而能保存完整者本就不多,而且不可再生。再加上古代書畫本身品質精良,其投資優勢確實高于近現代作品。以今年春拍會為例,保利有王蒙《稚川移居圖》,嘉德有沈周《蓮塘浴鳧圖》,翰海有《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八大山人《花鳥冊》、吳歷《夏山圖》等。件件名聲在外,落槌拍價更是屢創紀錄。再以2010年秋拍中國藝術品高價拍品前100名榜單為例,古代書畫作品占38件,明星拍品大都集中在古代書畫身上。
相較于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的收藏與投資業是更為穩妥。回想2005年底中國書畫拍賣行情整體回落時期,古代字畫卻在大勢走弱的態勢下顯得異常抗跌。2006年春季拍賣中,中貿圣佳古書畫專場拍賣成交率達到74%,成交額1.09億元;嘉德的古書畫專場成交率為79%,成交額為8746萬元;北京保利古書畫專場成交率為63%,成交額為4927萬元;西泠印社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成交率為89.3%,成交額達5210.7萬元。其中,一批古書畫在市場上更是光芒四射,如在北京中貿圣佳拍賣會上,清陸遠的《歲朝喜慶圖》以1650萬元成交;清惲壽平的《載鶴圖》以1111萬元成交。在中國嘉德,明趙左的《溪山無盡圖》以1100萬元拍出;清石濤的《蓮社圖》被拍至1177萬元。在北京華辰,清八大山人的《山水》以1540萬元被買家收入囊中。在西泠印社,清王鐸《書法》以205,7萬元成交。特別是在2008年拍賣市場受金融危機重創之后,中國書畫特別是古代書畫以其歷史性和保值性重新成為了主流。
每年春秋兩季大拍之前舉行的小拍都會吸引到諸多目光,不管是拍賣公司和藏家都會密切關注小拍的動態,希望從中捕捉到有關藝術品市場下一步走勢的信號。在9月份剛剛結束的北京匡時首屆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備受市場關注的“日本私人美術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專場427件拍品100%成交,創下白手套佳績,總成交額近1.2億元人民幣。其中,王鑒的《江干秋色》從5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輪競價后以920萬元成交,成為此次匡時夏拍的頭冠。另一件石谿《清輝滿江》也取得了667萬元的佳績。從中我們是否可以窺探一二。
中國古代書畫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古書畫的市場價格還遠沒有到位。不要說同西方名畫相比,就是同當代名家作品相比也有距離。像張大干、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李可染、石魯、潘天壽、高奇峰等近現代大家的作品,動輒百萬、千萬,而許多古代名家很難同上述當代名家分庭抗禮。而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書畫市場的逐漸走紅,中國古書畫的價值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眾所周知,中國書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收藏和研究古書畫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它不僅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鑒賞水平。收藏與投資古代書畫可以提升藏家的收藏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