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搖滾歌手、5座格萊美獎獲得者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1969年在他第一次大型巡回演唱會上,在演唱“漫游動物園Knockin’Round theZoo”之前,都會描述他在精神病院度過的日子:“我在麥克連(McLean,美國著名的精神病醫(yī)院)時寫下了這首歌,后來為我賺進百萬美元,”他對一群年輕觀眾說。“麥克連,是一家精神病院——好,有沒有人來自麥克連?讓我們?yōu)辂溈诉B來聆聽這首歌。”
那時的泰勒留著一頭及肩的蓬松邋遢黑發(fā),他對稀稀落落的掌聲——因為很少有年輕人住過精神病院——只是靦腆地露齒微笑,然后開始唱出他對“動物園”九個月生活的神秘贊歌:
“There’s bars on all the windows andthey’re counting up the spoons
那里的窗戶都有欄桿,他們數(shù)著湯匙的數(shù)量
And if I’m feeling edgy there’s a chickwho’s paid to be my slave
如果我感到煩躁,那里有個被請來做我奴隸的小姑娘
But she’ll hit me with a needle if shethinks I’m trying to misbehave
如果她覺得我意圖不軌,就用針來刺我
詹姆斯·泰勒所提到的麥克連,是一家收費高昂、設(shè)施優(yōu)雅的精神病院,由于太過豪華,因此又被稱為“精神病院中的里茲·卡爾頓酒店”。
如同詹姆斯·泰勒一樣,大部分到精神病院治療的年輕人都是來自社會上的精英家庭:約翰·派恩(John Payne)是普利策獎獲得者羅伯特·洛威爾(Robert Lowd)的表親;伊薩克·泰勒是個富裕的醫(yī)生,曾擔任北卡羅萊納大學醫(yī)學院院長;約翰·麥康德是當時美國最出名的小說家之一,他的兒子也在麥克連;而傳奇漫畫家艾爾·凱普(Al Capp)的女兒也是。病房中滿是美國財富巨子、百貨公司女繼承人、未來的黑手黨頭目等等。
撰寫麥克連回憶錄《遺失心靈地圖的女孩》的蘇珊娜·凱森說:“這是一次工程浩大的社會學實驗。”意思是,這里是寓裕人家問題子女的龐大收容所。凱森入院時,她的父親掌管著普林斯頓的高級研究院(Instirutefor Advanced Study)。“過去對于純正波士頓人的定義是住在比康丘,有個叔伯在麥克連,”蘇珊娜·凱森說。“隨著病人愈來愈年輕,我時常開玩笑說,我們必須重新定義什么是純正的波士頓人:住在麥克連,有個叔伯在比康丘。”
聯(lián)合收割機發(fā)明人的兒子,19世紀美國最富有家庭的公子斯坦利·麥考密克,在“麥克連”住了好幾十年。他的病例上寫著:“因為性功能障礙極端發(fā)展引發(fā)初期癥狀。他對于適應母親和事業(yè)責任極度敏感,對社會以及解釋一切道德宗教體系有極端抽象的標準。在特殊壓力下完成求愛和婚姻,卻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無法適應性和社交方面的新問題……”
他的早期癥狀是選擇困難:“他有六到八種不同厚薄的內(nèi)衣,每一套他都設(shè)有一個氣溫范圍,每天早上他幾乎都難以判定氣溫會怎樣,無法決定哪一套是合適的內(nèi)衣。”后期他屢次自殺,去世在精神病院中,將3500萬美元的財產(chǎn)留給了一直在照顧他的妻子凱瑟琳。凱瑟琳死后財產(chǎn)捐獻給了斯坦福大學、芝加哥美術(shù)館、芝加哥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波士頓美術(shù)館以及麻省理工學院。
弗洛伊德最有名的信徒與最悲慘的病例霍勒斯·佛林克也在“麥克連”住過,他的主要癥狀是因為愛情糾葛造成的抑郁與焦慮。他曾經(jīng)在一艘輪船的休息室里自殺,可是因為割斷動脈的時候“噴出的血液發(fā)出令人訝異的噪音”,吵醒了同屋的男護士從而被救。后因心臟病發(fā)去世,終年53歲。他去世后,護理人員在他的床畔找到了一疊情書,雖然沒有精神科醫(yī)生敢這么說,但霍勒斯·佛林克確實因心碎而死。
“麥克連”中的老人也非常多,一位名叫弗蘭克的上流紳士,因為恐嚇家人被送到了麥克連。他還恐嚇過要殺害總統(tǒng),是唯一一名被列入美國特勤處觀察名單的病人——可是由于他在那里住的時間太久,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他到底要殺死哪一位總統(tǒng)。
晚年他與一名精神科醫(yī)生交好:他允許醫(yī)生坐在自己最鐘愛的搖椅上,分享他的雪茄。后來醫(yī)生去世,弗蘭克把那把搖椅轉(zhuǎn)向墻壁,再也沒有坐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