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唐朝以前的大型古裝歷史影片總不是那么受觀眾待見,特別是年代愈久遠的愈是吊不起觀眾的胃口。像近幾年的《孔子》《赤壁》《戰國》,盡管云集了一大批星光璀璨的明星大腕,超豪華的制作團隊,但公映之時,接二連三地讓觀眾失望而歸。
可見,拍攝大型歷史古裝影片是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在這類題材的影片中,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多多少少會對久遠的歷史充滿崇高的敬意,一種無形的精神枷鎖就會悄然而至,致使導演只能在歷史的框架下束手束腳,創意的空間遭到不同程度的遏制。而宏大的場面、厚重的歷史、史詩般的敘事,對勞累了一天,期待娛樂輕松的觀眾而言,這類影片早已無法企及發生在身邊的警匪片、愛情片、搞笑片與觀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先天優勢。
而導演李仁港的《鴻門宴》正迎合了觀眾的藝術需求,影片不再是將司馬遷《史記》中的鴻門宴再現,而是對歷史做了大幅的修改,這種大膽修改,足見導演李仁港的藝術洞察力與觀眾娛樂需求的契合度。影片以一盤棋開始,又以一盤棋結束,在表現手法上,采取了雙重敘事,表面上是項羽、劉邦的楚漢之爭,實際上是“亞父”范增與“謀士”張良的謀略較量。影片片名《鴻門宴》,只不過是“欺世盜名”的商業噱頭,它至多在影片中能稱得上是精彩的情節,而影片的重點是在表現棋局里的謀略、情義、人性。可這就是李仁港的高明之處,本來國人就容易把棋局比作人生,而這一表現手法,拉近了影片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融入影片之中。從這一層面而言,它更像是一部職場秘籍,教會我們如何在錯綜復雜的職場上謀得不敗之地。
當然,《鴻門宴》也未能擺脫華美宮殿與厚重歷史澆筑的古裝大型歷史劇的通病,不過好在,影片中的歷史人物不是單純的自我沉醉,更多的是用棋局來盤點人性的善與惡,正如影片中“亞父”范增深沉地對張良說:“你我非要對弈不可嗎?”,而這句的潛臺詞正印證著影片的主題: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人生盛宴。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