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宋楚瑜來勢洶洶的連署參選及蔡英文海外出擊,馬英九在腹背受敵狀況下,如何化解橘綠分進合擊攻勢、確保安全連莊,及掌握民代選舉多數席次,免於三黨不過半局面發生,造成當選即跛腳的執政危機,此乃馬眼下必須審慎因應的難題。
宋的參選,已為馬蔡對峙投下震撼彈,馬英九選情吃緊,蔡英文聲勢下滑,宋楚瑜衰而復振,進而形成了兩弱抗一強的「三足鼎立」局面,若馬不能謹慎以對,蔡輕忽宋的動作,以宋本小利多的本領,很有可能影響綠板塊的挪移。在宋搭配臺大教授林瑞雄參選後,其後續政治效應隱然浮出臺面,值得馬蔡陣營注意。「宋楚瑜現象」給選情帶來的沖突,究竟對藍不利?或是對綠不利?抑是兩者兼有?馬蔡陣營的評估,則是「憂喜參半」,這也是宋楚瑜現象值得探討之處。
宋偕同林瑞雄參選,表面上是為保有親民黨主體性而戰,究其實質,則是宋對馬發動的一場出人預料的「政治突襲」,順勢也波及民進黨選戰布局。此因從國民兩黨內部民調數字可以顯示。在宋參選的態勢下,馬勝選率是4%~5%。馬蔡民調皆有明顯下滑。宋的民調目前雖未突破20%,但在15%上下游移。從數字上清楚顯示,宋的票源可裂解泛藍8%選票,其余6%~7%選票則割裂泛綠選票。因而宋的民調起伏,在於泛藍、泛綠中間選票的挪移,這就是宋參選的本錢。
再深入評估,若僅有馬蔡對決,馬民調緩步上升,將以46%基本盤,對上蔡的39%基本盤,若宋投入選情,馬即降至40%以下,對蔡的32%。宋的參選,除了馬蔡基本盤縮小,還將沖擊兩黨選戰布局。宋的因素將造成馬於北北基、桃竹苗、花東宜的核心票源區優勢不保。民進黨的票源則在中彰投、高屏澎受到影響。宋的參選,勢必迫使國民黨強攻北臺灣、固守中臺灣、沖刺南臺灣的選戰部署進行調整。民進黨的防守北臺灣、固守南臺灣、決戰中臺灣的戰略布局,亦將面對考驗。於此說明,宋的參選,勢必打亂藍綠之間決戰態勢,為兩黨操盤手帶來困擾。
宋參選沖擊國民兩黨選戰布局
就國民黨而言,已無法運用政治手腕解決宋是否參選的問題。馬應從選戰布局著手,全面清理宋所主導的核心戰場。包括:沖高全臺投票率,以穩住核心票源區的優勢;操作「棄保效應」,免於民進黨得利。
過去選戰經驗顯示,高投票率一向利於國民黨。如馬於1998年參選臺北市長時,面對陳水扁、王建煊對決局面,馬當時采取的就是沖高投票率,以抵消民進黨固有基本盤票源優勢。在沖高投票率後,馬又發動棄保效應,將王建煊得票率壓在5%以下,在這種選戰策略下,馬最後以51%,對陳水扁47%、王建煊2%而勝選。因此,馬2012年要連任,必須「沖高」投票率、讓宋邊緣化。
而民進黨要解決宋的問題,就必須壓低投票率,使馬宋兩雄相爭,由宋去割裂泛藍核心票源區選票,削弱馬於北部地區優勢,蔡英文則有勝選可能。依據過去選戰經驗,兩強對峙,民進黨必須決戰中臺灣才有勝選機會。若三強鼎立,決戰中臺灣戰略態勢將改為防衛固守,兼以搭配低投票率,民進黨自可獲利。故而民進黨選戰布局應從決戰中臺灣搶攻北臺灣,於南部大勝、中部平盤、北部小輸,運用宋楚瑜之勢全面進駐國民黨核心票源區,以此壓迫馬英九回防,將可順勢解決宋參選帶來的困擾。由此顯示,宋的參選,完全是因馬英九失策、蔡英文失算。若馬蔡連宋的威脅都解決不了,臺灣人民還能相信馬蔡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