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政治人物喜歡向美國「告御狀」已經不是新聞,大凡政黨領袖、政治名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都會往美國跑,把美國當成政治心靈訴求對象。至於政治人物跑到美國及在美國人面前如何「告御狀」,以及「告御狀」的內容是什麼,外界一概不知。維基解密(WikiLeaks)2011年9月初公布的一連串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藍綠政治人物談話報告電文,則把臺灣政治人物最隱秘,也是最真心的「告白」攤在陽光下。讓很多政治人物的另一面顯得更加栩栩如生和真實,在臺灣社會引起強烈反應。
在維基解密公布的電文中,最具猛料的莫過於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一次又一次對美國人的「真情告白」。在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2008年2月1日發回華盛頓的編號08TAIPEI156電文中,朱立倫說,「馬英九對於大陸并不天真,他不是連戰」;「親民黨雖已沒有實力,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仍想影響馬的兩岸政策,馬英九很不喜歡宋楚瑜。」「馬英九非常不喜歡宋楚瑜,而且不會聽連戰的話」。
維基解密對朱立倫最具殺傷力
在2008年7月8日的編號為08TAIPEI959的電文中,朱立倫告訴AIT楊蘇棣,在選舉半年前,王金平曾聽算命的說,馬英九會因為特別費官司而退出選舉,國民黨則會提名王金平為接任參選人,王金平還因此問朱立倫愿不愿意擔任其副手?
在同一份文件中,朱立倫向楊蘇棣說,國民黨內高層政治操作是正常的政治里「拿與給」的一部份,應該視為在馬英九、王金平、吳伯雄、連戰等人間玩弄的權力平衡游戲。
在2009年4月30日會談(編號為09TAIPEI516)文件中,朱立倫說,馬英九希望連戰、王金平、宋楚瑜、吳伯雄等老臣能退場。朱立倫還向AIT說,馬英九希望讓連戰、王金平、宋楚瑜、吳伯雄這些大佬「消失淡出」,雖然這些大佬「步步進逼」,但馬英九對於他這樣做很有自信并認為會成功,連戰目前已經失去臺北與北京傳話者的角色,馬英九也決定在8月吳伯雄黨主席任期終止後當黨主席。
民進黨人也經常向AIT告洋狀
盡管如上談話內容遭到朱立倫的極力否認,但是,在2009年10月2日AIT新任處長司徒文在發給美國國務院的密電中,形容連戰和馬英九并非「死黨」。電文說,司徒文要連戰評估馬英九對大陸的開放政策時,連戰有兩次直稱馬英九為「馬先生」,而非「馬總統」。間接印證了朱立倫談話的真偽。
除了國民黨「家丑被外揚」外,民進黨政治人物丑態也不遑多讓。
據編號為08TAIPEI1531電文透露,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2008年10月與蘇貞昌會面時就直言,蔡英文缺乏政治經驗,對於民進黨的草根性也不夠了解。蘇貞昌告訴楊蘇棣,馬英九當局執政5個月來,表現雖不如預期,但民進黨仍無法從中取得優勢的原因在於,民進黨無法明確迅速的決定未來走向,也無力應付與陳水扁間的關系;蘇貞昌一方面肯定蔡英文的努力,但也點出蔡英文政治經驗不足,對民進黨的了解也不夠全面的問題。
根據09TAIPEI1112解密電文,蘇貞昌在2009年9月與當時的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司徒文會面時又說,蔡英文完全不是一個有力的領導人,也沒有能力迅速解決問題。蘇貞昌也認為,民進黨沒有及早與涉及貪污的陳水扁切割,是一項錯誤。此外,根據09TAIPEI1121電文,約摸同一時間,謝長廷與司徒文會面時也提到,他認為蔡英文學者性格太重,缺乏與許多民進黨支持者連結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蘇貞昌并不否認他曾經向AIT表達過類似意見。
AIT2008年12月一分文件指出,蔡英文剛當民進黨主席時,她的最親近的外交幕僚之一、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前主任林成蔚曾向AIT透露,蔡英文猶如「控制狂」,喜歡控管民進黨中央黨部內大小工作,實在「管很細」。
蕓蕓眾生以獲得AIT親睞為榮
文件指出,綠營大佬姚嘉文與林義雄也曾向當時的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說,蔡英文會盡力做到最好,但兩人都擔憂蔡英文是否能徹底了解民進黨。
維基解密還透露了謝長廷對扁案的看法,謝長廷說,陳水扁作了許多不應該作的事情,雖然他擔任陳水扁政府11個月「行政院長」,但他與陳水扁的關系并不密切。美方形容謝長廷的說法,就是認為陳水扁有罪。
維基解密爆料,指2009年時蔡英文曾向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表達,無意在民進黨主席任期滿後續任主席職位,想要過自己的生活,蔡英文也向司徒文表達無意參加2012年的大選。可是司徒文認為,蔡英文不會離開民進黨與政治。
維基解密的內容還有很多,臺灣政壇的蕓蕓眾生相幾乎都有呈現。
真實性高低可以從旁印證
臺灣媒體指出,從一篇又一篇的電文,可視到平時對百姓道貌岸然、對媒體小心翼翼的藍綠政客,與美國外交官卻是勾肩搭背、百無禁忌。藍營人士聊政壇逸事,比八卦媒體還辛辣重咸,綠營人士談政治議題,在美國老板面前,真的是不分藍綠,大老、政治明星們各個坦白,只求美國人青睞,什麼劇碼都可以演,連「入聯公投」都能用過即丟,只是誰也沒料到,這些私下再私下的對話,在美國人的解讀下,讓大家都很尷尬。維基解密像一面照妖鏡,照盡政壇百態。
維基解密的真實性到底有多高,只有天知地知當事人知,沒有辦法查證,再加上中間已經轉了好幾手,包括本人怎麼談的、記錄怎麼記的、翻譯怎麼翻的、如何歸納的,涉及一大堆事情。臺灣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葉明德則認為,維基解密的文章,有一些屬機密公務文件,但大部分是編輯制造出來的近似機密文件。wikiLeak網站較多是加工制造出來的內幕消息。葉明德的觀點也可視為一家之言。
其實,維基解密所解密的內容,早已在臺灣政壇流傳,只是因為維基解密內容印證了大眾耳語傳播已久的「秘辛」,因此被普遍認為是「猛料」。不管信或不信,都是茶余飯後的消遣資料。
其實,維基解密更有價值的東西是解密文件的背後故事。
如,為何臺灣政治人物對美國人如此不設防?是本來就是他們的線人,還是只是一般性朋友交談?如果只是一般性朋友,又為何各個都掏心掏肺地「敞開心扉」?
難道真如外界所說,臺灣的政治人物都搶著討好美國,視與AIT接觸為榮,有意無意都會「告洋狀」,藍的告綠的,綠的告藍的,或是如蘇貞昌、謝長廷向AIT質疑蔡英文領導力,以及馬與國民黨大佬的緊張被朱立倫和盤托出,使得臺灣人在美國人面前一下子矮了半截。
美國的情搜包羅萬象
其次,可以發現美國人在臺灣經營關系的模式是多麼不同尋常,華府除了一直定期廣邀主要政治人物的核心幕僚、政壇明日之星赴美「學習之旅」,建立更深關系外。AIT也不定期與朝野政治領袖餐敘、打球、會晤,耶誕節、感恩節還會舉辦家庭派對邀請政府高層前往,熱絡得不得了。一直以來,這些活動都被視為正常社交一部分,部分政治人物對受到美國之邀洋洋得意;與此同時,AIT也常走出臺北,不停地會晤藍綠黨部、主要政治人物,儼然擺出一個上級巡視下級的姿態。唐飛先生在其親身經歷的《臺北和平之春》一書中也多次描述AIT及美國相關人員不時到訪的情形,從維基解密不難看出,臺灣與美國「第31個州」沒有什麼兩樣,無論是討論臺灣政經大事,還是「閑聊」臺灣政壇人事,臺灣政治人物與AIT人員及美國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顧忌。
再次是,維基解密AIT電文曝光後很多人才赫然發現,美國在臺政治圈的經營手法很特別,臺灣官員、政治人物與美駐臺官員的閑聊與匯報,都會變成一份又一份的外交電文拍回華府,成為了解臺灣政治動向的情資。維基解密這次對臺灣的另一個震撼,就是讓外界看到美國對臺無刻不在進行的綿密情搜。但也有人認為,美國在臺協會這幫人,隨便就把聽到的話編輯一下就往上報,也足見AIT情搜水準。
更主要的是,維基解密為何選擇此時此刻,揭開臺灣政壇的戲目,尤其是藍營的潘朵拉盒子,其目的和原因是什麼?無論背後目的如何,維基解密對藍營的傷害,至深且巨。維基解密對臺灣大選的直接影響還無法量化,但是隨選戰的白熱化,與維基解密的進一步爆料,這場外國野火對臺灣大選的影響是無形卻又是巨大的。特別是在馬英九與連戰、宋楚瑜之間的冰冷關系解凍之日遙遙無期,與吳伯雄、王金平若干心結未解,宋楚瑜決意參選心情日酣的情況下,此時無端出現風暴,對馬的選情沖擊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