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NOKIA(諾基亞)這個品牌不陌生,因為它曾執世界電子業之牛耳,曾經是全球手機的代名詞,全球的光環都曾經聚焦在它身上。可是如今,還有幾個人在使用NOKIA手機?還有多少人知道NOKIA這間企業?NOKIA為何一夜之間走上滅亡之路?
生存還是死亡這個問題,在老板眼里,這一切皆取決於財報里的 profit margin,是「金雞母」的自然會被呵護,如若不然,就算是還能帶來不少營收的「雞肋」,也要被無情拋棄。
因此,利潤率持續低迷的「雞肋」——PC(個人電腦)終於被HP(惠普)拋棄。拱手讓出老大位置,風光一時的PC已退至與更為小巧的口袋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共分天下,科技江湖的游戲規則就此改寫。
從此,臺灣NB廠的輝煌時代畫下句號。那些臺廠過去習慣的水平分工,已無法再擠出毛利,就連規模經濟也創造不出合理獲利,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由此,各家都在巨變前夜悄悄布局——智慧手持裝置、云端運算、數位匯流、社群、應用程式商店……未來利基點能否帶領企業突圍?
如此,科技新五哥之一HTC的大陸市場突圍戰已經打響。中國區新掌門人任偉光和他的團隊,正在快速建立渠道,用「顧客體驗」及「直供+平臺」打開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