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級的革命。
這是田溯寧講的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在4月4日一個沙龍中,田溯寧談到云計算降低存儲成本,可以達到從5000元降到500元的程度,說這是“數量級的革命”。
平常人們談起云計算,總是把它當作很先進的東西,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力量。但究竟革命到什么樣的程度,人們并沒有鮮明的感受。但田溯寧這種說法,讓人們非常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了云計算的力量。
一場技術革命,好處說一千道一萬,如果不能在經濟性上帶來數量級的改進,就始終是學者和媒體語境中的概念。而它一旦在成本上降低一個數量級,或在收益上提高一個數量級,那就成為不可抵抗的力量。技術革命,就從批判的武器,變為武器的批判。
這令我想起當年電信網要不要升級到IP網的爭論。
在國內電信業大量建設SDH/MSTP的時代,被稱為“中國寬帶IP網的先驅者”的侯自強,堅持主張在骨干網上直接采用IP over DWDM。印象最深的是侯先生得出的結論:全IP寬帶網的成本比現有的線路交換的電路網絡成本降低十倍、一百倍,效率更高。
后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了數量級革命的力量。不管電信業出于傳統觀念和既得利益,對IP網多么抵制,最終仍不得不接受IP。當技術革命的力量達到一個數量級的時候,就變得使傳統勢力的抵制力難以承受,難以抵擋變革的發生。
今天,歷史又在重演。正如學者指出的,電信運營商接受了IP,而沒有接受互聯網作為基礎網。運營商希望將IP網改造成為可管理的IP網。為此電信業致力于發展基于可管理的IP網的IMS/NGN,希望在平臺上提供各種服務。當云計算和P2P出現的時候,他們不是想如何順應生產力發展的革命,沿著數據核心技術建設與改革的方向跟上潮流,而是希望通過對不同流量區別收費,遲緩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沖擊。從管道業務智能化方面,這種本能的努力雖然可以理解,但從寬帶與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潮,更進一步,從云計算發展的大勢來看,一旦數量級的革命壓頂而來,這些小打小鬧都注定成為被海嘯裹挾而去的房屋和車船。
像田溯寧這樣一些來自電信業的有識之士,已痛感從管道業務,通過轉變基因,轉向發展基于智能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云計算能力的必要性,開始向計算和存儲的深度進軍,主動與新一代互聯網融為一體,代表了電信與互聯網融合的潮流和方向。說明在智能(計算)這一新基因的基礎上,電子網與電信網的融合并非不可實現,轉變基因并不像一些悲觀的電信業人士認為的那樣難。
不必諱言,互聯網界與傳統電信界對什么是智能,存在著尖銳而深刻的分歧。在即將到來的寬帶和移動互聯網技術革命潮頭面前,我們力主用改革的方式解放生產力,推進智能化的數據基礎設施、數據核心技術與數據核心業務的發展,以市場化的方式促進互聯網的繁榮,而不是僅僅靠壟斷基礎上的擴容和管理維持傳統管道的既得利益。
智能化,將帶來數量級的革命。這種數量級的革命,將沖破既得利益對生產力的阻礙。電信業需要加快網業分離的步伐,向數據業加快轉型,否則,五年以后,隨著民營互聯網總市值接近和超過國有電信運營商的總市值,技術革命,將從批判的武器,變為武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