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血肉,生動的材料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妙趣橫生,使人讀后回味無窮。但現在很多學生不僅材料缺乏,而且不會將其積累的材料靈活運用。不管寫什么樣的作文都是那幾個“永恒”的例子,從而導致文章干癟無趣,空洞乏味。因此,解決了同學們寫作中無“材”可用、有“材”不能盡其用的問題,定能突破寫作瓶頸,告別陳舊的寫作套路,形成個性鮮明的寫作風格。
【技法指津】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寫文章如果缺乏生動的材料,就無法吸引讀者。那么,如何才能使材料生動呢?
一、細致地描寫人物。一個傳神的細節也能盡顯人物的神韻。如:《范進中舉》中有這樣一段:“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這里對胡屠戶的動作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其中“攥”“舒”“縮”“揣”四個動詞,生動傳神地表現了胡屠戶見錢眼開卻又假裝推讓的心理,將他貪婪與虛偽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可見細節雖小卻魅力無限。
二、巧妙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1.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了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2.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了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昨天,貼著膏藥旗的軍艦駛進了我們的海港,大力丸的廣告貼在了整個中華的傷疤上,六朝古都被鮮血浸染。這兩句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但通過比較,我們很容易發現第二句比第一句精彩得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第二句在句意不改變的基礎上加入了想象和聯想的成分。聯想和想象是打開思路的鑰匙,可以讓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有千言,筆有萬語。巧妙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能使文章妙筆生花。
三、善用修辭手法。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會使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如《荷塘月色》中曾這樣描繪月下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段文字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經過修辭手法的“裝飾”,這荷花就仿佛對著讀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了。在作文中合理地運用修辭手法,不僅使文章富有文采,而且能收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效果。
四、引用詩句、歌詞、成語、俗語等。寫作時如果能巧妙地把一些詩句、歌詞、成語、俗語等“移植”到作文中,就能使文章語言深刻起來。如:某學生在作文的結尾寫道:親愛的朋友啊!在這新的一天來臨的時候,請記住雪萊的一句話吧: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文章用名言結尾,戛然而止,既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又增強了文學性,韻味無窮。
【牛刀小試】
關愛無處不在
□李宏業
艾青說:“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沒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擁抱才能帶來溫暖。”
關愛猶如淙淙甘泉流過人的心田,清爽無限;關愛猶如美妙的夜曲蕩漾在耳邊,甜蜜難忘;關愛猶如陣陣春風拂去人們的憂愁,愉悅溫暖……關愛就像一個美麗的精靈,在人們的生活中飛來飛去,無處不在。
我曾經在公共汽車上看到這樣一幕:一位老奶奶的座位旁邊的車窗玻璃壞了,風吹著雨絲打在她的身上,這時售票員撐起一把傘擋在了窗子上。過了一會兒,售票員因為要售票,神情略帶一絲焦急,一位小伙子看出了她的心思,接過了傘。過了一會兒,小伙子到站了,另一位乘客又接過了那把傘……隨后,我也想接過那把傘為老奶奶遮風擋雨,但我剛要伸手,傘已經到了別人手里。當時我想,那把傘的溫度一定很高很高,因為它上面凝結著濃濃的愛。
有一對夫婦喜遷新居,不巧的是第一夜就停電,室內室外,一片漆黑,就在這時,對門鄰居的小女孩匆忙跑過來問:“阿姨,請問您有蠟燭嗎?”“沒有!”少婦冷冷地答道,“咚”的一聲把鐵門關上,“真是的,我們剛搬來就跑過來向我們借東西!不久,門鈴又響了,少婦開門一看,又是鄰居家的小女孩!“阿姨,媽媽讓我送一根蠟燭給您!”說完微笑著將蠟燭遞給少婦……每每想起這個故事,我都被小女孩那一顆善良、純真的心深深地感動著,被鄰里之間的那種關愛之情感動著。
有一次,我早上騎著自行車去上學,路上自行車出了毛病,推到馬路邊的一個修車小攤處,師傅說至少要10分鐘才能修好。我掏出表看了看時間,說:“師傅,那我把車放您這吧,等放學了再來騎。”說著,我便背起書包往前飛跑。修車師傅在我背后大聲喊:“忙著上學啊?會不會遲到啊,你騎我的電動車去吧,會騎嗎?”見我有些遲疑,師傅又說道:“我白天不騎,你放學后還給我就行,我要等天黑才收工呢。”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萬分感激地注視著他,眼前那張黑黝黝的臉在陽光下像紅杜鵑一樣盛開了。
關愛,一個永恒的話題。一份份關愛使這個世界充滿了陽光。我們領略著來自別人的溫暖,同時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關愛去溫暖別人。當大家都將關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就獲得了整個世界。
點評:本文用詩人艾青的話領起全篇,不但彰顯了文章的主旨,而且讓人警醒,發人深思。本文視角獨特,立意深刻,用三個溫暖人心的故事表明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愛、關愛無處不在的中心。文章結尾,作者又做了進一步的闡發,即“一份份關愛,使這個世界充滿了陽光”“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關愛去溫暖別人”。此外,文章中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都很生動,很精彩。
【誤區警示】
一、材料虛構失真。有些同學老是覺得自己選擇的材料不夠感人,認為只有生離死別一類的事情或才是感天動地的事。于是,經常可以看到寫老師的必然是病倒在講臺,寫爺爺的必然是與世長辭等,結果造成感情失真,細節失真,文章漏洞百出。
二、材料平庸雷同。比如寫童年趣事,必寫上山捉鳥或下河摸魚;寫好人好事,必寫幫助老奶奶提東西或撿到錢等。材料缺乏新鮮感,看了上文便知下文,所以,讓人覺得是老生常談,不愛讀,不想讀。
【延伸訓練】
媽媽的早餐,爸爸的叮嚀,同學的微笑,老師的眼神,成功時的祝賀,失誤時的勸勉……生活中許許多多這樣的事,都蘊涵著他人的關愛。關愛如鮮花,如雨露,平平靜靜地定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定格在我們的記憶里。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感悟,就能發現其中特別的情味。
請以“關愛”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思路點撥:這篇“關愛”的話題作文材料很好找,但要想寫出立意深刻的高分作文也不太容易。所謂深刻,是指挖掘要深,內涵豐富。為了深挖掘,在選材上,同學們可以讓思維發散開來,從多個角度考慮,結合自己的生活選取寫作的范圍,確定文章的立意和思路,盡量避免人云亦云。寫作形式上,應該根據已知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長為文章選擇適當的形式。可以寫記敘文、小說、散文,但一定要有真情實感,做到以情動人,不能故弄玄虛,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