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陶瓷首飾起步并不晚,但因為設計不夠新穎,沒有把陶瓷首飾化,我國的藝術家、陶藝家研究的東西還不夠精細,陶瓷首飾的品牌化和現代市場營銷觀念也沒有得到業內人士的足夠重視,所以我國陶瓷首飾的發展到成熟階段還得需要一個過程。鑒于此,將依次對陶瓷首飾發展的狀況、我國陶瓷首飾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陶瓷首飾;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037-02
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追求回歸自然,欣賞張揚個性,陶瓷首飾正是順應這種審美趨勢應運而生的。用陶瓷制作的首飾,造型多樣、色彩豐富、綠色環保,拓寬了首飾的設計空間,改變了首飾藝術的審美形態,最大限度地創造了首飾個性,為首飾的設計與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具有不容忽視的市場潛力。
一、陶瓷首飾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陶瓷首飾是指用各種陶瓷材料制作,或與金屬等材料結合制成的起裝飾人體及其相關環境的裝飾品。陶瓷首飾的形式有很多,有瓷珠瓷塊佩件、未上釉的陶質首飾、軟陶首飾、琺瑯首飾,還有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流行的瓷片包鑲首飾,都屬于陶瓷首飾范疇。
“陶瓷首飾”的理念發源于法國中南部城市利摩日,一位叫做貝爾納多的著名陶瓷工藝師在他的陶瓷店面臨銷量下滑的困境下,提出了制造陶瓷首飾的獨特創意。由于陶瓷首飾的設計優雅大方、造型富于變化、色彩絢麗斑斕,又價廉物美、便于收藏,符合首飾的大眾化的現代潮流,所以,一經面世就引起極大的轟動,受到顧客的普遍青睞。世界上首位陶瓷首飾的設計者——德國的克勞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年起便在高等院校從事陶瓷首飾設計的研究工作,其設計的作品獲得過國家和國際大獎。
陶瓷首飾從提出到現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國家涌現出比較多的陶瓷首飾,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英國Swatch公司、德國羅森塔爾瓷器公司、著名的首飾品牌寶格麗(bvlgari)設計出很多款陶瓷首飾,并受到大眾的喜愛和歡迎。德國的TILL BRUTTEL長期致力于陶瓷器物的創作,同時做了很多陶瓷首飾,有上釉的,也有直接用瓷泥高溫燒成以后再在上面畫彩的。 亞洲國家中日本、韓國陶瓷首飾也有很多新的樣式,一般以優雅、可愛的風格為主,很受消費者歡迎。
二、我國陶瓷首飾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陶瓷首飾以它造型的多樣性、釉色的豐富性、表現力強,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的新興藝術形式。盡管陶瓷首飾具有很多特點,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在國際上也日趨普遍,但國內陶瓷首飾的發展卻不盡人意,與國際市場發展有很大差距。
1.創新不足,習慣模仿
2008年在韓國舉辦的陶瓷首飾展覽(KOCA Korea Ceramic, AccessaryCounil 2004),展出了中、日、韓的一些陶瓷首飾作品,取得很好的效果。展覽會最后還評出金銀銅獎,我們國家的全部作品只有一件獲得了銅獎。與日本和韓國的陶瓷首飾相比,我國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我們的設計創新不夠。目前,國際流行的陶瓷首飾要么走精美和簡潔之路,美輪美奐,找不到一絲缺憾;要么走純樸天然之路,講究天人合一,如日本的陶瓷首飾。與他們的產品相比,我國市場出售的國產陶瓷首飾往往缺乏自己的文化特色,基本上是跟著國外走,失去了自己的主題和文化。這種“半吊子”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對中西文化精髓以及傳統與現代的含義沒吃透。設計主題及形式也沒有進一步細分,存在沒有針對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款式、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年齡、身份、性格等)設計不同的款式、針對不同的場合提供對應的休閑款式或宴會款式等問題。
2.缺乏專業的陶瓷首飾人才
陶瓷首飾在國內有幾種存在的方式。一種是以營利為目的、直接面向市場、批量化生產的陶瓷首飾,但制作比較粗糙,對于真正達到首飾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另一種是學院派,包括藝術家、陶藝家和美院學生的作品,他們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一些真正想搞點明堂出來的藝人,但研究的東西還是不夠精細,創作的只是將陶瓷首飾作為其藝術生涯的附屬品。真正的陶瓷首飾的設計師寥寥無幾,做陶瓷的基本上不是首飾設計科班出身,而做首飾設計的又不怎么懂陶瓷工藝,從這一點來說,陶瓷首飾的發展到成熟還得需要一個過程。
3.品牌文化建設不夠
國外的陶瓷首飾設計多帶有顯著的品牌特點。如德國的設計前衛, 具有強烈的現代感; 意大利的設計在材質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日本的設計則很細膩, 工藝講究;而美國的設計則顯得造型夸張, 色彩對比大膽。我國目前的設計缺乏自己的風格,無法讓消費者一眼就發現我們的特色。
中國具有深厚獨特的陶瓷文化,但陶瓷首飾企業卻缺乏特色的企業文化。造成這一奇怪現象的原因除了我國陶瓷首飾企業的歷史較短、文化沉淀不足以外,還與企業的市場定位缺乏連貫性、變化太頻繁相關。我國陶瓷品牌形象的建設在總體上對不同消費者群體缺乏差異化。沒有差異化的消費者感受,品牌形象的市場個性便難以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形成也難以形成有效聯想,而這種聯想對品牌形象和品牌資產的形成至關重要。同時,我國陶瓷首飾的品牌形象缺乏個性色彩,產品特色與消費者關注的特性不一致,在造型美觀、時尚、高雅、多樣性等方面還十分薄弱。缺乏個性的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往往是品牌聯想的空洞,品牌形象和品牌資產難以形成。
4.產品銷售渠道單一
國內陶瓷首飾制作多以工作室和小作坊為主,多采取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未能形成集群效應和產業化。由于企業的發展有限、實力不強,無法自己開設專賣店,只能依靠相關的工藝品店代銷,網絡營銷、陶瓷博覽會、展銷等銷售方式都沒有充分地利用起來,銷售渠道單一。
2008年在由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主辦的“夢想之翼”創意陶瓷首飾邀請展及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對當代陶瓷首飾的現狀、未來發展與時尚的關系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可能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本次活動的策展人張婧婧在會后接受采訪時說:“國內制作銷售陶瓷首飾的廠家大多停留在手工制作階段,遠遠還談不上商品化生產規模,并且產品市場結構分散,組織化程度較低,所以這次的邀請展及研討會旨在促進行業的產業化發展,以產業化帶動產品的銷售,利用集群效應拓寬原有的銷售渠道。”
三、陶瓷首飾產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1.加強陶瓷首飾的設計
我國當前的珠寶首飾設計應當拋棄盲目模仿的做法,設計定位要清晰,應該從過去單一的繪圖技法訓練轉向掌握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的訓練, 從只關注美感和設計形式和材料的探索轉向對生活形態整體策劃等方面的研究。
我國現代首飾設計及制品要在外來的工藝基礎上打出東方文化的韻味兒,首飾文化品位與市場需求聯姻,才有可能得到認同,重新閃耀民族之光。設計師一方面需要積極、大膽學習借鑒西方科學文化精華;另一方面需要努力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在造型、紋飾圖案、工藝、材料、色彩等方面借鑒古代傳統藝術。將我國傳統藝術應用到現代陶瓷首飾設計中,是設計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和國際性的現代陶瓷首飾的關鍵。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只有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方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各自發展,從而使民族文化得以繼承延續。
2.重視陶瓷首飾高等教育的培養
加強陶瓷工藝與首飾設計的教育結合。陶瓷首飾設計是當前新興的陶瓷學科,目前全國幾個主要高等院校均開設了陶瓷首飾設計專業方向,從畢業實踐來看,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可能性。陶瓷首飾專業教育不僅要加強課堂實踐環節, 還應該加強與陶瓷首飾行業界的聯系, 共建產學研實習基地, 為學生提供實戰實踐的戰場,并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創新。運用陶藝創作技法進行陶瓷飾品的設計與創作,以市場為導向, 引導設計潮流, 制作出符合陶瓷工藝特點并具有鮮明的時尚氣息的陶瓷首飾。教育單位應該對教學的基礎課程長遠規劃安排,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設計軟件等教學課程靈活安排,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發展。
3.打造獨特的陶瓷首飾品牌
首先,要構建獨具個性、富于特色的企業文化。中國陶瓷擁有的幾千年獨特、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任何國外品牌所不具備的優勢。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和挖掘這一優勢,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努力凸顯出差異化發展思路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
其次,強化消費者市場定位的差異化及其穩定性,品牌宣傳中注意充分利用并借助不同消費者階層的特性來弘揚品牌的特色形象。唯有如此,品牌形象個性的彰顯才會有市場內容和基礎,才會更有價值。
最后,陶瓷首飾品牌的設計要突出個性化色彩,包括品牌的命名、圖案設計和廣告傳播力度等。品牌形象是有個性的,它應該有自己的外形與內涵,它不應該是抽象的,它使消費者在得到并擁有這個牌子時,能夠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快感,這包括榮耀、尊貴、個性等等一切超越產品本身所帶來的心理滿足。
4.實施營銷創新,規范銷售方式
陶瓷首飾產業應建立成熟的市場營銷網絡,通過市場擴大其品牌的影響力。品牌營銷可以從產品創新、廣告宣傳、營銷網絡、優質服務和品牌保護等方面著手。同時,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場銷售推廣系統,積累品牌資本,開展品牌延伸,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全新的企業營銷理念,采用集約型與大眾型并俱的銷售模式。第一,網上的宣傳也就是電子商務。第二,在特定的城市選擇好的銷售店面,免費提供好的樣品,嘗試體驗式模式,慢慢地去培養市場。
參考文獻:
[1] 張榮紅,林斌,周漢利.中國首飾設計現狀及發展對策[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3,(12).
[2] 梅小清,姜舒文.陶藝產品發展與高校陶藝教育價值取向[J].中國陶瓷,2009,(4).
[3] 周自進.傳統工藝展新顏陶瓷飾品首次亮相上海國際黃金珠寶玉石展[N].中國黃金報,2008-01-15.
[4] 李鵬.陶瓷首飾的歷史與發展概述[N].中國黃金報,2006-08-02.
[5] 劉志國.小型陶瓷飾品亟待發展[J].佛山陶瓷,2003,(3).
[6] 李偉,趙浩政.現代陶瓷首飾的魅力[J].佛山陶瓷,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