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的煤炭儲量占世界第一位。19世紀末美國的煤炭產量超過英國,開始位居世界首位。到了20世紀后期,美國的煤炭產量始終維持在10億噸左右,僅次于中國。美國在生產大量煤炭的同時,煤礦礦難死亡事故卻很少,在20世紀最后10年,平均每年死亡僅49人,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生產并不矛盾”的最佳狀態。但縱觀美國煤炭生產歷史,在20世紀前30年也曾礦難頻發,每年死亡人數在兩三千人左右,重大惡性礦難事故接連發生。借鑒美國治理礦難的經驗,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通過對生命權觀念的強化、監管部門獨立有力的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及新技術的開發,盡量減少事故甚至避免事故是可以實現的。
關鍵詞:礦難;生命權;社會責任;美國礦山監察與管理局
中圖分類號:TD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178-02
一、中美煤礦安全現狀
(一)中國煤礦安全事故現狀
中國是產煤大國,同樣也是礦難大國。當今中國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產量的35%,但中國的礦難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礦難死亡人數的80%。國際上以每產100萬噸煤死亡的礦工數量作為礦難事故死亡率。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2005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4.17,即每開采100萬噸煤,有4.17名礦工死亡,以每年15億噸產量計算,意味著每年有6 000多礦工死于礦難事故!而美國僅為0.03左右,中國是美國的100多倍。有關資料顯示,2001―2004年10月底,我國煤礦一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每7.4人一起。我國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50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尤其是近年來我國不斷發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重大事故,使世界震驚:鄭煤集團大平煤礦2004年“10·20”特大瓦斯事故,死亡148人;陜西銅川陳家山煤礦2004年“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山西臨汾市洪洞縣原新窯煤礦2007年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難。2008年全國共發生120起礦難事故,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煤礦事故有5起。2010年5月30日,重慶綦江同華煤礦發生礦難,死亡30人,傷77人。從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發布獲悉,2010年1月至9月,全國煤炭事故總量88起,事故死亡人數496人,失蹤47人,輕重傷255人。
(二)美國煤礦安全事故現狀
反觀美國,作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產煤國,在整個20世紀最后十年間,煤炭產量始終維持在10億噸左右,而每年平均死亡人數只有49人,煤炭開采不再是危險的行業。據美國勞工部發表的1998年各行業事故率統計,煤炭開采行業甚至好于服務業、工程建筑等行業。美國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生產并不矛盾”的最佳狀態。但縱觀美國歷史上的煤礦開采,煤礦礦難也曾時有發生,尤其是20世紀前30年,重大惡性事故接連不斷,每年死亡人數都在2 000人左右。美國歷史上的重大煤礦事故大都發生在這個時期,是美國歷史上的礦難高發期,最嚴重的是1907年,全國煤礦事故死亡3 242人。這期間發生的重大礦難,如在1907年12月6日西弗吉尼亞州的孟農加煤礦礦難,造成362名礦工死亡,為美國歷史上的最大一次礦難。同月19日,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達爾煤礦也迎來血腥的一天,因煤塵爆炸,239名礦工遇難。在1907年美國地理研究技術機構(USGS)發布的煤礦死亡人數報告中,這是第一次從所有州收集信息得出的全國性報告。它告訴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每年在1 000個煤礦雇員中有3.39個工人死亡,美國的死亡率是英國或比利時的3倍。從20世紀前30年因煤礦礦難每年死亡達二三千人到90年代末的三四十人。進入90年代,美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繼續減少,是歷史上的最好水平。1990年美國煤礦事故死亡66人,1999年事故死亡34人,10年中年平均死亡45人,20萬工時死亡率降到了0.03。1990—2000年10年間,美國共生產商品煤104億噸(產量僅次于中國),死亡礦工492人,平均百萬噸煤死亡率為0.047 3,與20世紀前30年平均每年死亡2 000人以上形成了鮮明對比。《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的實施,在改善美國煤礦安全與健康狀況方面效果卓著。現在煤炭事故傷亡率已低于公路交通運輸等20個其他部門,由一個公認最危險的行業轉變為一個比較安全的行業。
《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法》的實施,標志著美國煤礦業進入事故低發階段。作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采煤大國,1990—2000年,美國共生產商品煤104億噸,僅死亡492人;1993—2000年的8年間,整個煤炭行業沒發生過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2002—2004年,美國煤礦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分別為27人、30人、28人。2005年創下新低,僅22人。
二、美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的啟示
(一)樹立充分尊重生命權利的觀點
在美國聯邦政府1969年制定的《聯邦煤礦安全法》中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國會謹此宣告:煤礦業和其他礦業優先考慮和第一要務必須是礦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礦工是最為珍貴的資源。”生命權指人的生命過程中所擁有的、不可或缺的一切權利,即人權本身。生命權是其他一切權利的載體和終極依據。它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切權利的源泉。生命權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性和自足性,它獨立于社會制度和法律規范,永遠不會被其他價值和規則壓倒。在美國人的“文化”里,“命”是最值錢的。對待生命的態度,傳達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生命權要高于任何其他權利。這個文化貫穿在國家對礦山經營的監管、企業對礦工生命價值及對人的尊重。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對人的生命的敬畏,對人的價值的崇尚,是建立良好的安全制度的根本出發點。在美國的煤炭行業,有一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安全的礦,才是一個高產礦。”
(二)強化獨立監管部門的職能
美國特別重視煤礦監察體系”獨立性“的建設。1973年內政部長運用行政權力,創建了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MESA),這是一個與礦業局不同的新的部門機構。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承擔了以前屬于礦業局的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執行職能,目的是避免礦業局在強制執行礦山安全與健康標準時與其負責的礦物資源開發發生利益沖突。1977年通過的《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改變了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的隸屬關系,將其劃歸勞工部,并更名為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明確規定,由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負責對全國礦山進行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監察,既包括對煤礦的監察,也包括對金屬與非金屬的監察。從法律角度規定了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的各項職能,賦予了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對全國礦山那進行安全與健康監察的權力。礦山監察與管理局負責實施以前由礦業局行使的安全與健康方面的職責,以避免在礦業局負責的礦物資源開發和實施礦山安全與健康標準之間產生矛盾。
(三)煤炭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應對股東這一利益群體以外的,與企業發生各種聯系的其他相關利益群體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負有的一定責任,主要是指對雇員、消費者、債權人、壞境以及公益事業的責任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其首要責任是為社會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是企業生存之本。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作為企業,僅僅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還應履行廣泛的社會責任。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表現方式為:保障員工利益,創造安全環境;保障產品質量,確保消費者;合法善意,保護債權人利益;注重環保,合理利用資源;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其中保障員工利益創造安全環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體現,也是以人為本的觀點的具體體現。
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逐步從法律制度層面解決公司的社會責任問題。在美國不僅由立法部門制定了許多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而且,能直接指導企業行為的還有企業的規章制度。只有將社會責任明確地寫進企業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才能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經營活動中。
(四)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新技術在煤礦業的推廣和采用也是美國煤礦安全事故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及更加安全的生產機械的利用顯著改善了美國煤礦的安全水平。美國井下開采設備的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很高,幾乎達到了全機械化開采的水平。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煤礦高新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煤礦工人就業人數逐年減少。由于美國煤礦大量采用高新技術和設備,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煤礦就業人數逐年減少,到1990年時已減少到13.13萬人。此后,煤礦就業人數繼續減少,僅1992—1997年間就減少了28.9%[13]。可見,在煤礦用人很少的情況下,即使偶爾出現事故,事故的傷害程度與規模也會很小,從而能夠避免災難性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的作業以及先進開采技術的應用是美國煤礦安全記錄產生巨大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開采技術,美國還特別重視對煤礦安全技術的支持。聯邦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煤礦安全與健康技術支持體系。聯邦政府每年要向MSHA大量撥款,例如2000年撥款2.2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支持煤礦安全和健康科研項目上。MSHA下屬的技術保障司負責技術保障和支持工作,其主要任務就是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檢查提供技術支持,幫助MSAH和煤礦企業解決安全和健康問題。該司及其下屬的匹茲堡安全與健康研究中心在煤礦礦井通風、瓦斯防治、火災防治、粉塵防治、沖擊地壓和頂板事故防治以及職業病防治等方面都研究開發出了有效的技術。這些技術廣泛應用到采礦業中,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煤礦的安全。所有這些技術上的改進,都進一步地保證了美國煤礦采礦業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吉爾伯特 C 菲特.美國經濟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2] 崔滬.國外煤炭安全生產管理對國內礦難的啟示[J],煤礦現代化,2005,(2).
[3] 馬德慶.美國煤炭工業政策[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7.
[4] 方納.美國工人運動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
[5] 趙瑞華.美國礦山安全衛生監察立法過程和礦山安全衛生監察機構介紹[J].勞動安全與健康,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