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資薪金是個人收入的主要形式,超額累進稅制和各種抵扣項目政策的存在,為稅務籌劃在工資薪金稅負中的運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根據現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政策法規,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工資薪金稅負稅務籌劃的基本思路應從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和降低邊際稅率兩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工資薪金;稅務籌劃;思路
中圖分類號:F81.4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080-03
工資、薪金所得包括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雇傭有關的其他所得,其支付的形式包括現金、有價證券、實物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超額累進稅率。即工薪越高,適用的稅率越高,稅負就越重。
一、稅務籌劃在工資薪金所得中運用的基本思路
超額累進稅制和各種抵扣項目政策的存在,為稅務籌劃在工資薪金稅負中的運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根據現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政策法規,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工資薪金稅負稅務籌劃的基本思路不外乎從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和降低邊際稅率兩個方面入手。
(一)合理籌劃薪酬政策,降低工資薪金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計算工資薪金的應納稅額是以個人工資薪金收入扣除一定費用和生活必要支出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的。要降低應納稅所得額,一是降低員工工資薪金水平,提高員工福利待遇;二是擴大應稅收入的可抵扣項目和金額。
1.降低員工工資薪金水平,提高員工福利待遇
員工從單位取得的勞動報酬主要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工資薪金所得、以員工福利形式發放的實物所得和享受單位提供的公共福利等三個方面。按照稅法規定,員工獲得的現金和實物方式薪酬均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且薪酬數額超過稅法有關規定標準時,單位要做納稅調增,導致單位所得稅增加。但是單位提供的公共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對單位和個人都是免稅的,因此,合理安排員工的公共福利,適當將部分直接發放的工資薪金轉化為員工公共福利,是降低工資薪金個人應納稅所得額的一個方面。具體來說,首先,用足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職工工會經費等稅前扣除政策。根據稅法規定,單位支付的上述三項經費分別按工資總額的14%、2.5%、2%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因此,各單位可充分利用該政策,足額計提三項經費,進而將部分直接發放的員工薪酬轉化為福利費、教育培訓費、工會活動費支出。其次,將支付員工個人的工資薪金采用非貨幣支付的辦法提高員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為員工免費提供宿舍、免費提供辦公設施、免費提供交通便利、免費提供用餐、免費提供通訊方便等等。單位替員工個人支付這些支出,取得真實、合法、有效的發票據實列支實報實銷后,就成為單位正常的經營費用,個人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單位也可以在稅前列支,可謂單位個人雙方受益。
2.擴大應稅收入的可抵扣項目和金額
根據財稅(2006)10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三費一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規定:個人按照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準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由此可見,各單位在制定薪酬分配方案時,應盡量用好、用足、用活稅收抵免政策,如可通過提高住房公積金計提比例,將員工的部分獎金收入轉移到住房公積金中。這樣既不增加單位人力費用,又可按照稅前扣除上限,為員工繳足“三費一金”,從而既節省單位的企業所得稅支出,又有效降低員工個人稅收負擔。
(二)合理籌劃工資發放,降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的邊際稅率
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項目采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制,稅率級差為5%,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個人所得稅稅率隨著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加而提高,即邊際稅率遞增,因此,降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的邊際稅率具體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月工資和年終獎分配的合理化,使兩者適用的稅率達到最低
在全年工薪所得一定的情況下,要實現全年總體稅負最小,必須合理分配月工資與年終獎。具體操作中,應注意把握以下原則:第一在分配月工資與年終獎時,至少保持二者中有一個在某一稅率所對應的稅收臨界點上(如500、2 000或6 000、24 000等),另一個在一定范圍內浮動。第二若月工資適用的稅率低于年終獎適用的稅率,則應將部分年終獎分配到各月發放,以降低轉移后的年終獎適用的稅率。雖然全年一次性獎金先除12確定適用稅率,但是只扣除了1個月的速算扣除數,因此,在對全年一次性獎金征收個人所得稅時,其實只適用了1個月的超額累進稅率,另外11個月適用的是全額累進稅率。全額累進稅率的特點是臨界點附近稅負跳躍式上升,從而造成收入增長速度小于稅負增長速度。一般來說,年終獎適用稅率應低于或等于調整前的月工資適用的稅率。即使調整后的月工資適用的稅率提高了一級甚至兩級,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可實現總體稅負最小化。
例如:張某月基本工資為2 500元,年終獎為42 000元,全年工薪所得共計72 000元。其應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月工資應納稅=(2 500-2 000)×5%=25元;年終獎應納稅=42 000×15%-125=6 175元(42 000÷12=3 500,對應的稅率為15%,速算扣除數125);全年應納稅=25×12+6 175=6 475元。
如將張某的全年所得72 000元合理分配,年終發放24 000元(24 000÷12=2 000,對應的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125)剩余獎金18 000元分配到各月發放,則月工資為4 000元(18 000÷12+2 500)。籌劃后,其應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月工資應納稅=(4 000-2 000)×10%-25=175元;年終獎應納稅=24 000×10%-25=2 375元;全年應納稅=175×12+2 375=4 475元。顯然,比籌劃前節稅2 000元。為了便于員工和單位實施稅負最小化個稅籌劃方案,現將員工不同工薪水平對應的稅負最小化方案設計表列示如下(見表2)。
從表2中可見,保持月工資稅率高于年終獎稅率一級或兩級,可以實現稅負最小化。如某單位員工預計全年工薪所得為68 000元,處于表中第六檔,單位可以按月發放4 000元,剩余20 000元(68 000-4 000×12)作為年終獎發放,全年工薪稅負為 4075元。
2.各月收入均衡化
合理預計員工的全年所得,采取均衡分攤法,發放每個月度的工資薪金,減少月度工資波動適用稅率升高。當然,“收入均衡化”并不是一定要求每月工資絕對額相等,而是要盡可能使每月適用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相等。而有些單位發放的工資除月度固定工資外,還有月度加班工資、季度考核獎勵、半年獎金預發等一次性的發放,使得月度工資薪金有的月份很高,而有的月份又相對較少,大幅度波動的結果使工資獎金較高的月份適用高稅率帶來的稅負增加大于工資獎金較低月份適用低稅率形成的稅負減少,最終導致部分工資獎金變成稅款,形成工資獎金增加但實際收入沒有增加甚至減少的情況,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個人所得稅負擔,就必須盡可能每月均衡發放工資。
3.合理確定年終考核兌現時點,為稅務籌劃方案的實施留出回旋空間。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而單位的年度考核、專項考核、評優獎勵一般都必須在年度結束后的次年1月份才能準確地計算,考核結果的兌現一般都要求在春節之前發放到位,綜合以上分析,年終考核兌現的時點適宜選擇在次年的1月份。如果在年末的12月就進行初步預算兌現,結果是到次年的1月份還要進行調整,全年一次獎金計稅辦法不能再次使用,使稅務籌劃沒有回旋的空間,年終獎金補差調整額只能合并到次年1月份的月度工資中一并計稅,造成月度稅率增高。
二、稅務籌劃在工薪所得中的誤區
(一)私車公用節稅
國稅函[2007]305號規定,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后,在規定的標準內,為員工報銷的油料費、過路費、停車費、洗車費、修理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以及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發放的交通補貼,均屬于企事業單位的工資薪金支出,應一律計入企事業單位的工資總額,按照現行的計稅工資標準進行稅前扣除。很多單位認為,加大稅前扣除額可以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并節省購車資金。其實,私車公用與使用企業自有車輛相比,并不能達到減輕單位的所得稅負擔的目的。因為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可以在所得稅之前扣除,由于會計主體不同,單位不能計提私家車的折舊,不但喪失折舊抵稅的機會,同時還在無形中加重了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的負擔。員工因私車公用而在單位報銷的費用,按照稅法的規定,應并入其工薪所得,一并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福利費免稅
免征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是指從福利費或工會經費中支付的職工生活補助費。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有價證券、實物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首次將“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納入個人所得形式。大到住房、汽車,小到瓜子、飲料等,均屬于工薪所得,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另外,單位發放的商場的購物卡、組織的免費旅游等,也必須按工薪所得繳納所得稅。
三、實施稅務籌劃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一)準確理解稅收法規,依法合規繳納稅款
依法合規納稅是稅務籌劃的基本前提,也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光榮義務。納稅人應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在稅法許可和符合有關財務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稅務籌劃。準確理解稅收法規是稅務籌劃的根本保證。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全面掌握相關稅收法規,準確理解其內涵,找準可以進行稅務籌劃的“結點”或“空間”,并及時實施稅務籌劃的技術處理,才能實現稅務籌劃的預期目標。
(二)全局統籌考慮,取得決策層的認同和支持
稅務籌劃對于各單位而言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涉及財務、薪酬、經營、決策等各個部門,需要多個部門的互相配合與協作。因此,在稅務籌劃時,必須全局統籌考慮,用整體、全面的眼光來分析各涉稅事項及其操作流程的稅負水平,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籌得進、出得來,從成本效益原則出發,全面衡量稅務籌劃方案的稅后收益。同時,要取得決策層的認同和支持,這是稅務籌劃成功與否的關鍵。籌劃人員要向決策層詳細闡述稅務籌劃知識,通過具體案例的計算對比,讓他們認識到稅務籌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重視稅務籌劃工作,推動稅務籌劃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因時制宜,及時進行籌劃方案的調整。
稅務籌劃的理念、方法、技術等隨著稅法調整,涉稅事項內容和流程等方面的變化在不斷深化,這使得稅務籌劃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因此,稅務籌劃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的客觀環境,在理解透徹的前提下進行,嚴防生搬硬套;要因地、因時科學合理地選擇籌劃方法,及時調整籌劃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才能確保稅務籌劃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 吉文麗.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籌劃探析[J].財會月刊,2009,(10).
The usage of the tax planning in the salary tax burden
LI Qi-yin
(Economy management section,Nantong commerce and trade high level vocation school,Nantong 226011,China)
Abstract: Salary is the main form of income ,the progressive tax system, and various items of the existing offsetting policy, tax planning to pay salaries in the computed based on the use of space. Under the existing pay salaries tax policies, the organizations actual conditions, planning for the tax computed based on the basic ideas should be reduced from taxable income and reduce marginal tax rate with two aspects.
Key words: salary; tax planning;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