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與黑》中的主人公于連是一個多側(cè)面的人物,他意志堅定、精神充沛、充滿激情,他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他人物特征中的矛盾性與復(fù)雜性,使他最終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艾瑪是《包法利夫人》中那個為愛情而活,為愛情而迷失方向,為愛情而放蕩墮落,最后為愛情而選擇死亡的女主人公。分析了于連的形象特征和艾瑪?shù)膼矍楸瘎。瑢λ麄兏髯詯矍楸瘎∽髁烁M一步的探究,闡釋了誰是真正的悲劇。
關(guān)鍵詞:于連;艾瑪;形象;特征;愛情;人生悲劇;分析比較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219-02
于連和艾瑪都是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但卻很少有人把他們聯(lián)系到一起。因為在他們各自生活的法國的社會,他們一男一女、一窮一富,一個生活在逆境、一個生活在順境……由于種種原因,這樣的兩個人基本不會有什么可比性。孰不知他們都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他們都有過兩次雖稱不上驚天動地、海枯石爛但卻給他們的一生造成了一種“大轉(zhuǎn)折”式影響的愛情,他們都以死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折磨、痛苦。
一、于連的形象特征
于連是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中的男主角,小說以于連從18歲開始到23歲生命結(jié)束為主要內(nèi)容。于連自身形象的多側(cè)面性,貫穿于全文的各個角落。于連出身于一個叫維爾葉爾的小城,他從小就有著與父兄不同的想法,他想要改變自己平民的命運,而且他深知只有知識才可以使他賺到更多的錢,才有可能上升為貴族階級。也正因為他的這些被大家都認為“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常常遭到父兄的打罵,也時常會因為他平民的出身而遭到貴族的歧視。他在一位拿破侖時代老士兵的影響下崇拜拿破侖,在拿破侖失敗后他能夠違背自己的喜好把圣經(jīng)倒背如流,以便將來成為一名“年俸十萬法朗的大主教”。于連對待他無論怎么樣的逆境、不堪的生活都充滿激情,充滿一種奮斗的激情和一種令人欽佩的堅定意志。于連從不逃避他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平民的職責。在他見到他第一位愛人德日那夫人的最初,面對德日那夫人對他的輕視,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要去握她的手,這時他是代表平民階級去握一個貴婦的手,他必須這么做,因為這是他的職責;他要去征服她,而原因是因為德日那夫人輕視了他的尊嚴——一個平民的尊嚴。這里于連的心理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他是多么的敏感,對于一個別人都未必以為然的輕視——一個貴族階級對平民的輕視而表現(xiàn)出如此復(fù)雜的心理斗爭。也許除了他自己,沒人會在乎德日那夫人對他的輕視。與德日那夫人的交往除了滿足了他的自尊之外沒有給他帶了任何物質(zhì)上的好處,他們都沒有感覺到真情,反而與德日那夫人的奸情被發(fā)現(xiàn)后他還不得不客走他鄉(xiāng)。在貝尚松神學院期間,于連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他日后可以到德拉穆爾侯爵家當私人秘書奠定了知識基礎(chǔ)。同時也讓他認識到了社會是多么的虛偽,使他學會了即使內(nèi)心是多么的矛盾也要變得虛偽。在德拉穆爾侯爵家,侯爵唯一的女兒馬特爾小姐愛上了于連,愛上了他那與其他貴族不同的高傲的氣質(zhì)。在侯爵家于連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而這些并不是與馬特爾小姐的婚姻所能帶來的貴族的地位、豐厚的收入以及在軍隊的官銜,而是作為貴族的尊嚴。所以,當?shù)氯漳欠蛉耸顾麛嗨土饲巴荆簿鸵馕吨俅问プ饑罆r,他才會憤怒到想要殺死德日那夫人的地步。當他在監(jiān)獄中,已經(jīng)接受了一切歸于零點的事實后,才意識到自己心里最愛的人依然是德日那夫人,而對馬特爾小姐只是頭腦中的愛。這也是于連為什么會斷然拒絕馬特爾小姐為他所疏通的道路了,因為,此時也只有死去他才能擁有他此生的兩個最愛,一個是尊嚴,一個是德日那夫人。
于連對于死亡是不懼怕的,而且于連對于在最后選擇結(jié)束他的生命也是沒有任何痛苦夾雜在其中的。在獄中的于連的心理,是他從小說的開始到此刻這段期間中最平靜的時候,他還有一個百分之百的機會去繼續(xù)他的生命,是他自己拒絕了,于連是在平靜之中等待死亡的。正是他這種性格使原本是貫穿于整個故事的“愛情”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這并不說明于連這一生沒有過澎湃的愛情,正因為是澎湃的,所以他才會選擇在最后一刻結(jié)束生命。于連愛德日那夫人,正如他知道德日那也愛他一樣,如果他選擇了去生存就等于選擇了馬特爾小姐。這樣一來,于連就會同時失去他的尊嚴與愛情來換取可以繼續(xù)活下去的生命……很多人會給于連一個悲劇的評價那他就錯了,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他并不悲劇,也許他還會因為奮斗的目標——尊嚴得到了而感到很幸福。
二、艾瑪?shù)膼矍楸瘎?/p>
艾瑪跟于連不同,如果說于連與她同樣都追求貴族的身份地位,那么于連想要的會是作為貴族的尊嚴,而艾瑪則想要作為貴族的奢華生活。福樓拜與司湯達都是通過人物來達到一種諷刺社會的效果,表現(xiàn)一種當時社會的典型性。福樓拜在小說的開頭就奠定了包法利夫人的悲劇,他并沒有針對艾瑪,而是在針對社會。艾瑪,作為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社會中她注定要深陷沼澤,對她自己而言是悲劇的、不幸的,而對于其他人則是認為她是咎由自取的。總之,無論是從社會的角度還是從艾瑪自身來看,與于連最大的不同是她的悲劇性是確實存在的,不論別人怎么看艾瑪,艾瑪自己最后看自己都是悲劇的、痛苦的。這一點,在艾瑪將死時身體與精神上的極度痛苦與于連的平靜相比較來看,艾瑪?shù)谋瘎∈谴_實存在的。
《包法利夫人》以艾瑪?shù)膼矍闉榫€索,可以將她的愛情變化導(dǎo)致她悲劇形成分為三個變化:第一次變化發(fā)生在艾瑪?shù)纳倥畷r代,雖然生長在農(nóng)村但她一直夢想著貴族的生活,可是她的動作又充分說明她仍然是個農(nóng)民、鄉(xiāng)下人。第一次與夏爾見面,在夏爾眼中艾瑪是個很漂亮的少女,但是無論怎樣她都依然只是個農(nóng)村姑娘。夏爾看艾瑪?shù)闹讣椎男睦砻枋鍪呛芨蓛舻遣黄粒梢钥吹贸鱿臓柺呛軔郯敚撬舱J為即使外在再怎么修飾她也不會與貴婦有什么聯(lián)系,但夏爾是愛艾瑪?shù)摹陌數(shù)牡谝淮螑矍榧s會就奠定了艾瑪悲劇的基底,夏爾根本不可能給她想要的貴族生活,而艾瑪以為夏爾可以給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她也認為自己是愛夏爾的。婚后的生活,讓艾瑪感到很無聊,但她從沒想過會背叛夏爾,直到她參加舞會時看到了什么是真正貴族的生活,在那艾瑪遇見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個情人萊昂。處世不深的萊昂認為艾瑪就是他此生的最愛,卻遭到了艾瑪?shù)木芙^,去了別的城市。夏爾為了讓艾瑪高興帶艾瑪搬去了大一點兒的城市,在這兒艾瑪遇到了使她跌入無底深淵的的男人,羅道爾夫——一個專門玩弄女人的壞人,一個有自己的莊園有錢有頭腦的成熟男人。他與艾瑪?shù)募s會是艾瑪?shù)牡诙螑矍榧s會,是打破了艾瑪平靜生活的約會。在與羅道爾夫通奸期間,艾瑪也后悔過,她認為只要夏爾有錢了她就會愛他了,所以當夏爾手術(shù)失敗,面對人生徹底無望的時候,艾瑪開始又回到了羅道爾夫身邊并且極度地放縱。也許此時的艾瑪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虛榮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她生活的各個方面了,也許她意識到了但是她內(nèi)心的空虛已經(jīng)無法讓她控制自己的行為了,所以她能做的只有放縱。艾瑪?shù)牡谌螑矍榧s會后使她敗空了丈夫所有的錢財還欠下巨款,擺在面前的事實讓艾瑪不得不去承認,說她沒有顏面再去面對一直對她不離不棄的夏爾也好,說她膽小沒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也好。總之,艾瑪?shù)膼矍榻o她帶來了死路一條。大多數(shù)人對艾瑪?shù)脑u價以咎由自取居多,也有些人認為艾瑪?shù)膼矍椴⒉皇潜瘎〉鹊取T谖铱磥恚數(shù)膼矍榻Y(jié)局是悲劇性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愛的過程中艾瑪也曾享受過愛情的美妙與快樂,艾瑪?shù)牟恍沂且驗樗龕凵狭怂膼郾旧恚鞘悄硞€男人,這與于連是最大的不同。
福樓拜在最后能夠體會得到艾瑪?shù)那心w之痛,他說“我就是艾瑪”,所以,福樓拜并沒有諷刺艾瑪?shù)囊馑迹鼪]有否定現(xiàn)實的意思。沒有真正把心放在艾瑪身上去體會她的感受的人沒有資格去妄加評論。也許于連真的比艾瑪幸運很多,至少在于連的生命里沒有碰到過一個像羅道爾夫一樣的壞女人;也許從小就在逆境中生長、從未得到一絲溺愛讓于連學會了獨立思考、自我控制,于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于連想要的尊嚴相比艾瑪想要的童話辦般的愛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容易得到的多;也許是因為艾瑪從不肯自己努力而是逼迫夏爾,于連則不同,他知道凡事都得自己努力才會有收獲。
司湯達和福樓拜分別在借于連與艾瑪?shù)脑庥觥⒔Y(jié)局來諷刺社會的黑暗,對于人的摧殘。對于于連與艾瑪,我只能說兩個人都是不幸人的,縱觀于連與艾瑪兩人的愛情鏈,也只能說在愛情這一方面于連比艾瑪?shù)牟恍以庥鲆佟T庥鍪巧系劢o的,人只能用自身的性格去抵擋,如果抵擋不過,我想也不要說他們是悲劇,只不過是每個人的不幸不同,或者是誰比誰更加不幸罷了。
參考文獻:
[1] 蘭守亭.論《紅與黑》中于連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學術(shù)探索,2008,(1).
[2] 李有華.自我實現(xiàn)的悲劇牲——《紅與黑》中的于連形象解讀[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8,(6).
[3] 孫睿超,何江勝.包法利夫人的愛情與悲劇原因解析[J].譯林,2008,(2).
[4] 王韜.福樓拜筆下的愛欲假象——論《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中的主要人物[J].學海,2008,(5).
[5]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羅國林,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