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增長極,是中國西部的會展要地,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會展教育卻一直制約著重慶會展業的發展。為此,根據重慶會展教育的現狀,分析發展會展教育的緊迫性,相應地提出了有關建議和措施,旨在促進重慶會展產業發展,為助推重慶經濟的騰飛奠定一定基礎。
關鍵詞:重慶;會展教育;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223-02
會展作為一項新興行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會展業也迅速發展起來。重慶作為大西部重要新增長極,會展業與國際國內的會展業相比發展較晚,會展公司較為稀少,根基不夠強穩,尤其是會展教育剛剛起步,更談不上具有行業知識的專業人士來發展會展業。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力發展會展教育,提高會展教育的質量,挖掘會展人才,是重慶發展會展業的重要途徑。
一、重慶大力發展會展教育的緊迫性
會展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對社會進步、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會展業是城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和反映了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它不僅自身可以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利益,還能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1]。據行業專家分析,中國會展業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發展的拉動系數是1:9,由此可見,會展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巨大。但是,現在面臨的嚴峻形勢是會展教育跟不上,即使有些所謂的會展教育,也是一些由相關機構和大學聯合舉辦的短期培訓班。而與高校系統的課程設置和雄厚的師資相比,培訓機構的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高校開展會展教育是必然的選擇。再者,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依山傍水,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會展中心也即將落戶于重慶兩江新區的悅來,正需要大量會展策劃管理方面的專業性人才,行業帶來的人才需求量極大,這給重慶的會展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二、重慶會展教育現狀
1.規模數量較小。重慶會展教育與國內發達城市會展教育相比,起步比較晚,發展規模較小,開展會展專業教學的學校少。迄今為止,重慶參與會展教育的本、專科院校共8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專科院校5所(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僅占重慶高校的13.6%(重慶59所高等院校,其中普通高校43所,獨立學院7所,成人高校6所)[2],與發達地區參與會展教育的院校相比比例明顯偏低。
2.人才數量稀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展成為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從事會展業的人群中,大多數是從廣告學、旅游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專業轉行過來的,受過會展專業教育的極少。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僅有200余人從會展專業畢業并從事相關工作,但市場對會展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極大,導致大多數會展工作者都是“半路出家”,存在基礎性知識不足、可操作性不強、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
3.師資力量不足。20世紀末期,我國會展教育剛興起,與其他會展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從重慶已開設會展專業的學校來看,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從事該專業教學工作的老師不僅人數少,而且大多數是從其他專業轉行過來,所以,教師的專業理論積累不夠,實踐經驗缺乏[3];加之我國會展行業剛起步,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大多是實行自我探索,因此,教師在對學生講述有關方面知識時,只是從理論上引導學生,而不能很好地與實踐結合,導致學生工作時可能出現理論與實際不相符的現象。
4.專業書籍匱乏。會展行業的興起時間不長,會展教育書籍有所局限,雖然國外會展方面的書籍不少,但各個地區所面臨的社會環境不一致,所包含的文化底蘊也有所差別,國內正欠缺具有中國特色和文化沉淀的專業性書籍。受國外會展業影響,書籍所包含的內容也比較局限,學校所用的教材中經濟管理類教材偏多,有關會展組織方面的較少,甚至有的學校用非專業的會展教育教材代替。我國會展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編著書籍時編著者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經驗,使多數專業知識只是紙上談兵而無實際的用武之地,造成了會展專業教材的實用性不強。
5.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從目前提供會展教育的高校來看,涉及的學科非常廣泛,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有六大類:(1)旅游管理類,如重慶文理學院、廣州大學、中山大學等;(2)工商管理類,如重慶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國際貿易類,如廈門國際會展學院、寧波萬里學院等;(4)廣告學類,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等;(5)藝術設計類,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6)外語類,如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等 [4]。從課程設置看,目前各高校提供的會展教育中,主要以學校自身關注的方面為主,其他方面涉及較少,這樣會造成學生在工作時不能勝任其他方面的任務。會展知識的學習應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從某個單一方面的學習;而現階段,重慶多數開辦會展展業的學校只是讓學生對會展業有初步了解,并不深入挖掘其內涵。
6.缺乏教學設施。傳統的教學中只是帶領學生進入展場實地講解“什么是特裝、什么是標展、什么是展具”的籠統方式早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現在切實需要的是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時就能辨別出多種展具的細化教學[5]。重慶的會展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缺少必要的設施設備,雖然少數學校有部分簡易的設施設備,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廣大會展學子的需求,導致教學只能停留于理論階段,不能模擬真實的展會,使學生不能準確了解會展運作的整個操作流程;學校與當地會展中心或會展企業的合作較少,當行業開辦展會需要人員幫助時,會展策劃者往往選擇與其有交往的學校,而忽視人員的專業性,使不少會展專業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會展企業在接納學生實習時,出于對其經營角度的考慮,學生往往做日常的服務性工作,很少參與策劃與具體運作等工作機會,從而減少了學生學習的機會。
三、會展教育的有關思考
1.加強會展教育的應用性。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重慶會展教育正處于初級階段。教育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間占大多數,實際應用性較弱。會展行業是應用性較強的行業,學習會展知識時應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再從理論中超脫,融入到實踐中。會展專業畢竟是個新興行業,在實踐方面與其他行業有著較大的不同之處,利用行業之間的差別,加強會展教育的應用性是會展教育的重點。
2.提高師資水平。重慶會展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其他專業調配過來的,專業程度不高,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能解決疑問的情況。為避免這一現象,學校應派送授課老師到專業的會展中心、會展企業或行業協會中進行實際調研學習,當老師對會展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在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才能利用自己對行業的理解,讓學生能更深入地把握專業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未來會展業的發展動向。各高校還應組織活動,增進各高校會展學老師的交流,以改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學水平。
3.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重慶現開辦會展教育的8所高校中,基本上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這種理論教學模式對當今的會展教育來說適應性并不強,會展業正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的方式也應隨時代而改變,高校的教育方式應與社會接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以便以后能更好地適應會展業的發展。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會展業未來的發展動向,制定出適合本專業特點的可行性方案。重慶開辦會展專業的8所高校中,專科院校占絕大多數,最高學歷只能為學士學位,而會展學的碩士,博士學位等領域還未涉及,勢必影響了會展人才進一步發展的水平。
4.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會展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從重慶開辦會展教育的學校來看,會展專業的教學實踐機會極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脫離了實踐能力,所學的只是理論知識,都將是紙上談兵。高校應考慮到學生的實踐機會不應該僅只有在畢業實習,還應貫穿于在高校學習的每一天里,把實踐融入生活,讓學生從學習的點點滴滴了解會展業。
5.增加校企合作的機會。高校除了讓學生學到必要的會展基礎知識,還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專業的會展基地進行實習考察,了解當今會展業的發展現狀。因此,學校應加大與各會展行業協會或企業的合作,在企業或協會中了解會展,體驗過會展的運作及掌握會展舉辦要注意的問題等等,學生要充分利用在學校和企業學習的機會,提高其與人溝通的技巧與專業學習水平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
總之,重慶會展業機遇與挑戰共存,這也為重慶會展教育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只有從各個方面改進教育措施,才能使會展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促進重慶會展乃至重慶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1] 童言,何小明.重慶會展業:破繭“蝶”飛[EB/OL].華龍網,2010-05-10.
[2] 曹勇.重慶會展教育的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
[3] 陳魯梅.高校會展教育發展現狀與建議[J].中州大學學報,2010,(4).
[4] 劉大可.中國會展教育,誰是誰的誰?[N].中國經營報,2008-01-10.
[5] 趙法忠.中國會展教育需要一招制勝[N].中國經營報,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