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要點:歷史淵源,黃金地段,頂級城市成熟而強大的消費力,憑藉大陸同胞對臺灣各種美好事物的理解與喜愛,創造臺商在大陸創業的最佳平臺。
有待觀察: 「微縮臺灣」是吸引人氣利器,但匆忙上陣的後遺癥不可忽視。儘管消夏夜市彌補了寒冬蕭條的遺憾,但著眼于長遠,配套設施和服務環境的完善至關重要。
進入大陸市場多年的皇冠箱包,在國外同業大舉「進軍」中國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歷了多次在商場內被外資一線品牌「逼走搬遷」之後,江永雄等一些商家被逼到了困境,於是「去整合一個臺灣概念的東西」的念頭就愈發強烈。
恰逢北京崇文區準備重修臺灣會館,江永雄等發現了在這裡整合「微縮臺灣」的契機,可以讓更多的臺灣人來大陸謀生發展。於是在各方努力下,一條集文化、商務、休閑娛樂於一體的、位於北京前門的「臺灣映像·臺灣老街」應運而生。
「北京前門·臺灣映像」商務文化區,涵括臺灣品牌形象、文創、生活、時尚和特色餐飲,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以阿里山廣場為中心,區分為臺灣風情市集、臺灣魅力美食餐飲、映像生活美學館、映像臺灣潮場、四合院品牌總部會所和臺灣會館6大區塊。「這座屬於臺灣的商務文化區,為臺商搭建了在大陸創業的平臺?!?/p>
自2010年12月27日開業以來,商家不斷進駐。尤其是開業第一個月,正值新年期間,北京民眾紛紛到來,置辦別樣心意的「臺灣」年貨,滿車滿載,還帶著家人朋友幾次三番地來感受「臺灣映像」的熱鬧繁華,生意相當紅火。還有許多臺商是第一次來到大陸,就直接到了這個「家」落戶,傾心打造純正的「臺灣味道」。
可是,隨後時至寒冬,由於整體工程趕工和匆忙上陣,「臺灣映像」供暖設備不能正常供暖以達到舒服的18℃甚至還在零下,致使人氣下降,臺灣商家的經營業績也急速滑落。趕工的後遺癥一直延續到了2011年4月以後,電梯、停車場、電力供應、手機信號、銀行ATM機等多項服務配套設施差強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臺灣映像」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為了儘快克服「急於求成」造成的「趕著鴨子上架」的尷尬,「臺灣映像」成立的「臺灣商家委員會」,透過北京市東城區臺辦反映後得到了各方有力的協調和支持,一個「用臺灣夜市拉動人氣」的想法逐漸成熟。
2011年7月12日晚,第一屆北京前門「臺灣夜市TAIWAN YES NIGHT MARKET」正式開幕,從夜市開幕後的各項經營數據可以看出,「臺灣夜市」已成為「北京前門·臺灣映像」商務文化區內的一大亮點,市民爭相前往,體驗臺式消夏文化。
「北京前門·臺灣映像」商務文化區的創立,希望憑藉大陸同胞對臺灣各種美好事物的理解與喜愛,創造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的最佳平臺,增進對兩岸的穩定交流與合作,這也是所有進駐「臺灣映像」臺商的心願和夢想。
「北京前門·臺灣映像」,能否真正成為北京的新亮點?能否真正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新平臺?能否真正成為兩岸同胞彼此融合的「家園」?還有待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群策群力與同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