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11月14日於夏威夷召開的APEC會議上說,「大多數經濟學家評估人民幣被低估20%至25%」。他再一次敦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
在此之前,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1月4日在G20峰會對記者說,人民幣已升值到了合理水準,人民幣兌美元自2005年以來已升值了30%左右。
儘管2011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了3.9%;自2010年6月以來上漲了7.6%;自2005年以來累計升幅超過30%。但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並沒有停止。人們不禁產生疑問:人民幣到底升值到多少才能滿足美國要求?從人民幣升值的歷史和幅度來看,美國對人民幣根本不是什麼匯率問題,也不是人民幣該不該升值問題,完全是美國戰略佈局的需要。
人民幣該不該升值?升值多少?應該以什麼標準來衡量人民幣匯率?近年來一直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美國人先用所謂的「購買力平價」來證明人民幣必須升值20%;接著又用中國對美順差過大,影響了美國人就業,以此證明人民幣應該升值30%;跟著又以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為藉口,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再說升值多少了)……一路走來,美國就是這樣對人民幣匯率信口雌黃,更值得注意的是,當美國政府觀點一出,立刻就有跨國金融機構和所謂的國際知名學者跟著呼應,齊聲高唱人民幣升值歌,異口同聲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施壓。就連很多中國學者和官員,也情不自禁地隨著美國譜的人民幣升值曲起舞,個中內情十分蹊蹺。
美國對¥匯率信口雌黃
人民幣匯率絕對不能聽從美國人擺佈,更不能跟在所謂國際學者、大師後面亦步亦趨。中國應該好好研究美國處理美元匯率的手法。儘管美元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有很多先決條件差異,但是美國處理美元匯率的手法值得中國借鑒。美元的匯率準則是什麼?唯一的標準,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當全球原物料飆升時,美元卻貶值;當全球原物料下降時,美元、美債卻不受影響?按照常理,借錢越多,支付的利息也應該增多,美國則不然,不但借錢越來越多,而且償還的利息及付出的代價反而越來越少,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說人民幣與美元真的有什麼匯率問題的話,升值30%也已經與美元扯平了。但是,美國並沒有停止對人民幣施壓,至於升值多少,完全要看美國人的心情,妙就妙在中國有一些學者和官員對美國的要求有求必應,裏應外合推動美國對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碼。
人民幣到底升不升值?不能看美國臉色,更不能看中國某些學者如何呼應美國,而應該看中國企業的感受。當出口企業因人民幣升值失去競爭力時,當出口企業因為人民幣升值紛紛轉移或者關閉時,就已經證明人民幣匯率不是低估了,而是高估了。出口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他們對人民幣匯率最敏感,他們最會計算匯率是否合理。春江水暖鴨先知,人民幣匯率高低,出口企業最有發言權。當這些企業無利可圖時,當這些企業被迫轉型時,當這些企業感到生存困難時,這就是人民幣匯率的最高點。
美國不斷施壓人民幣率,就是要用匯率手段摧垮中國出口企業,進而打亂中國經濟發展步伐。這才是美國不斷施壓人民幣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