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儀 (Janice Wong)*時裝作家及博主, 最新暢銷著作《 我的時尚騷靈》。常為香港及海外時裝設計比賽擔任評判。微博:http://t.sina.com.cn/janicewong
清華大學100周年校慶,這所創建于1911年的中國最高學府,原為清朝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20年代變身為大學后,一向與北大齊名,以工程科聞名,亦是培育軍政人物的搖籃,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也是清華畢業生。
近年,清華美術學院成立了時尚教育組。時尚也要在設立大學學科?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讓學生接受改造教育,變得時尚,與世界接軌嗎?多看幾本時尚雜志就行了!原來,這個教育組是給有志從事時尚行業及在職人士提供進修班課程,科目都是與時尚行業相關的實用學科。于是,我被邀請拍攝了一個錄像訪問,因應百年校慶,談我的古著珍藏與20世紀時裝。
曾經有一個時期,我很沉迷收集古董手袋和披肩。嗯,有百年或以上歷史的才能稱為古董 ( antique),否則只能稱為古著 (vintage)啊!我這些古董手袋和披肩主要是1900 至1910年代愛德華時期的,那年代也是新藝術運動 ( Art Nouveau)的巔峰期。新藝術運動主張采用自然界元素作為題材和靈感,特別是花卉和植物等,其圖案外觀和曲線不只反映于當時的繪畫中,也表現于建筑風格、室內設計、家具、燈飾、器皿、布織品和飾物等各方面,帶著一分優美浪漫感,是西方公子哥兒和窈窕淑女的美好年代( Belle Eacute;poque )。
走在巴黎街頭,滿眼便是當年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古跡,就算是一個地下鐵站的站牌也保存得完美無缺。這對于一般中國人而言難免陌生,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還是受外侮欺凌,改朝換代后,內地到80年代才改革開放,確是難以想象巴黎在那個世紀初美好年代的生活。就算今天中國急起直追世界水平、躋身國際舞臺,也還是近年的事,都是硬實力而非軟實力。對國際時尚的熱切追求亦只是多買幾個流行的名牌包包,將西方各大品牌瑯瑯上口。于是,當看著我的古董手袋和披肩,眾人都傻了眼,只管問如何鑒辨。我一直笑,心想內地可能A貨多,什么也可能是假的。但在歐洲百年以上的古董是隨手可及,又不是王室曾用或鑲滿金銀珠寶的東西,而且任何新造的手工藝品在歐洲都會太昂貴,才沒人會造假的,劃不來。
要鑒辨古董服飾其實也不難,多閱讀和多看實物便懂。20世紀初的手袋除了受新藝術運動影響和體積小巧外,在材質方面只運用絲緞、絲絨和布織,配合袋面上的針線、玻璃珠、水晶石和銅線刺繡,以及雕刻的銅框,銅框上還有1910年代流行的幼線般的鐵網所制成的軟包。以金屬這種當時新穎的物料作為素材也還是拜工業革命所賜,而當時女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沒有工作這回事,手袋的體積是極小巧,僅作為衣服的裝飾品。皮包則作為旅游用,不是日常攜帶的。
“時尚其實反映了一個時代和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思潮。就算一個時代過去了,歐洲的孩子亦會將祖父母和父母遺留下來的舊物與現今時裝搭配,令自己的著裝顯得有獨特的個性,也令舊物產生新的生命。這不只源于他們對歷史和文化尊重的DNA,也因為自1990年代中期至今,時裝設計師們老是從過往的歷史中尋找靈感,不停地鼓吹懷舊風,有時新不如舊,于是造成了人們喜歡搜尋古著。”我如是回答清華。
時尚,確實是需要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