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創新性工程,本文提出了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目標、內容和措施,認為應該立足邊疆,學科先行,發揮優勢,凝練特色,拓展內容,創新結構,以實現培養人才、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等多元目標。
[關鍵詞] 邊疆綜合性大學 體育教學 改革研究
邊疆綜合性大學則是邊疆地區集中建設的高等學府,具有獨特的人文風貌和文化背景,而且處在現代與傳統的交匯點上,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突顯出鮮明的個性和深厚的底蘊。邊疆綜合性大學的體育教學需要秉承學校的獨特文化和辦學思想,更需要立足本地,創新改革,探索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實踐途徑。本文著眼于邊疆地區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校的獨特位勢,將體育作為學校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尋求自身的教學特色,積極參與學校建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
1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與目標
1.1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是:立足本地、素質唯上、個性發展、傳統兼顧、終身練達、服務社會。即以學校綜合實力和獨特位勢為依托,按照素質教育和三生教育的理念,通過體育教學,啟迪生命、生存、生活觀念,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培養創新意識,開發個性潛質,自主鍛煉、自主探究,并參與服務社會體育與文化建設,引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1.2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應為夯實學生鍛煉的基礎,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并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空間里提高體育學習效率,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具體改革目標如下:
完善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建設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和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既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又提高教學效益。
建成多元教學平臺:除了規范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針對教學目標,開辟豐富多彩的課外空間。
形成地域文化氛圍:在課內外廣泛開展區域體育文化活動,增進學生情感體驗,增強互動交流,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
2 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邊疆綜合性大學作為邊疆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體育始終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目標要求,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體現在創新構建課程結構體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強化教學質量監控,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等幾個方面。
2.1體育課程結構體系改革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結構改革就是完善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使之有利于培養優質人才、對外開放交流,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如下圖所示: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圖在整個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中,總體上體現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校內向校外拓展的特點。體育課程結構的改革著眼于結構的質性、量性及類別的合理搭配。質性結構中注重課程結構與理念、目標的一致性;量性結構注重課時、強度的分布規律;而類型結構則注重各個課程系列的完善與互補。
體育課程的類型結構在橫向上由“必修系列”、“校選系列”和“俱樂部系列”構成,而在縱向上“特色課程”貫穿于“必修系列”、“校選系列”、“俱樂部系列”三大課程模塊,形成獨立的一個課程系列。
其中,“必修系列”將在原有普通選項課的基礎上,應在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體能訓練、新興時尚選項課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對選項課采取“逐級分流”的方法,通過“理論課”讓學生在樹立健身的意識,保健的常識、欣賞的方法,通過“基礎體能課”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夯實身體鍛煉的體能基礎,通過“選項課”逐步提高運動參與能力,促進個性發展。
“校選系列”將面向全校各年級學生,重點開設體育技能提高類、體育人文類和體育保健類的課程,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和技能水平。
“俱樂部系列”在內容上將有所擴展,并進一步加強管理,在專門教師指導下,免費向學生開放場館進行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課外體育文化生活。
“特色課程系列”由以上三大系列中具有民族區域特點、現代時尚特點、方法創新特點的課程組成,并且跨越校內和校外空間,課內與課外空間的立體化課程形式,最終形成云南大學多元體育文化一體的氛圍。
2.2教學方法改革
根據體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標,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實效性強的體育教學方法體系。
其中,在組織形式上,“必修系列”中的選項課將盡量采取“小班教學”形式,體育理論課采取“專家講座”和“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校選系列”和“俱樂部系列”則由課堂教學向課外、校外拓展,增強師生互動、社會互動環節。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發揮教研室的作用,針對不同系列、不同類型的體育課程,集體備課,探索創新,提高實效。特別是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體能教學、以及其它特色課程,將給予更多的自主創新的空間,通過開展教學實驗的行動研究,運用多種手段探索、整理、完善新型的教學方法。
2.3質量監控改革
體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對體育教學過程與效果進行監控。學校將加強學生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運動技能的掌握的熟練程度,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程度,運動參與意識的改變等方面的評價與監控。在質量監控的方法上,將注重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形成特有的評價機制。
3 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措施
3.1加快學科建設,促進科研反哺
邊疆綜合性大學應緊緊圍繞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加快體育學科建設,深入探索大學體育的教學規律,在健康、體育、文化、社會等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將特別關注大學體育理念和目標體系、體育課程體系、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基本規律、體育健康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大學體育教材建設等基本問題的研究,科學、合理地將學科建設的成果應用于體育教學改革,以此推動大學體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3.2完善課程結構,開發特色課程
體育課程結構的拓展和延伸,將社會需求、體育知識技能體系特點、學生全面發展需求三者統籌考慮,體現現代化、傳統化和多元化。在空間上實現由課堂教學到課外鍛煉到社會服務拓展,在時間上現實由健身效應到終生體育的延伸,最終將課內學習、課外群體活動、大學競技運動、終生體育、社會服務一并融入完整的體育課程設計之中,發揮體育課程內部聯動的整體功能效應。
在內容結構調整中,突出把握特色課程的開發。特色體育課程是大學個性的體現,選擇一些地域特色的體育項目,引入教學內容體系,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內容體系,挖掘項目潛在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娛樂功能、休閑功能,為學生學習和鍛煉提供多種選擇。
3.3優化教學團隊,開展教學研究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根據大學體育課程的建設規劃,采取以體育教研項目、特色課程開發、體育俱樂部為載體,圍繞目標進行整體設計,集合體育課程教學研究專家、體質與健康研究專家、大學體育課教師,將其專業知識和專業特長整合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異質性知識技能的交叉融合,實現自我發展。
建立高效優質的體育教學團隊,有利于開展教學研究。體育教學團隊將積極投入到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各項工作,一是將“體育教學設計能力”作為切入點,對大學生自我鍛煉、健康測評和監控、組織體育活動、服務社區社會體育、傳播傳承體育文化、示范體育生活方式等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整體化的設計;二是以教研促進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圍繞教學方法的創新,開展體育教學研究工作。
3.4扶持體育社團,增強社會互動
扶持學校體育社團,規范俱樂部體制,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大學體育課程模式。發掘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納入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以“武術俱樂部”、“少數民族體育協會”為試點,成立課外俱樂部,制定俱樂部管理方案,并采取學生自由選擇項目,規定時間,統一由專項教師對課外體育俱樂部進行組織、管理和指導。
邊疆綜合性大學為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社會互動,應進一步豐富陽光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提供有文化內涵的、新穎的、多元化的健身手段,比如組織體育俱樂部活動、校外體育交流、野外生態體育體驗、傳統體育文化考察等,為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與個性完善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3.5推廣教研成果,強化監控機制
體育教學研究成果來源于體育教學實踐,同時也是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理性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圍繞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確立體育教學研究的方向和內容。組織科研核心力量對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方向、路徑和特色進行研究,形成教研與教學改革雙項拉動的機制,培育系列教學成果。
鞏固體育教學研究成果,有必要加強學習監控機制,更加突出和強化身體素質評價。第一學期專門開設基礎體能訓練課;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日常鍛煉,并將其貫穿大學4年學程。另外,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監控作用,將測試結果作為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重要依據。
4 結語
邊疆綜合性大學鮮明的辦學思路對體育教學改革,往往具有指導作用。邊疆綜合性大學的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但只要立足邊疆地區,抓住體育本質,挖掘自身潛力,凝練區域特色,不斷拓展和創新,就一定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出體育的多元功能,在邊疆地區素質教育和文化建設中取得碩果。
參考文獻:
[1]饒遠等.我國邊疆體育建設的特點與任務[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
[2]吳松.立足邊疆、服務云南、辦出特色的云南大學[J].高等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