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分析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溝通能力現狀及成因入手,從精選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訓相結合、構建和諧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等四方面,提出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高職計算計專業 溝通能力 現狀 培養策略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課程的“專業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文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狀況令人擔憂。就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普遍存在交際能力較低的現象。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重大課題成果《國家技能振興戰略》提出了8項核心技能,“與人交流”能力位居8大核心技能之首。
溝通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技能。實踐證明,在企業中,有效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溝通不暢而帶來的巨大的交易成本。從這個角度講,溝通可以創造生產力。
一、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溝通能力的現狀及原因
1.現狀
2010年,筆者通過詢問、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海南省幾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溝通能力情況進行調查。此次調查發放了327份問卷,回收296份,回收率超過90%。通過調查,發現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水平存在諸多問題。
(1)人際溝通水平不高。調查顯示,認為自身溝通水平高、一般、低下的學生的比率分別是4.01%、38.63%、57.36%。
(2)人際溝通主動性差。調查顯示,“在陌生的環境中”能主動跟人交談的學生占31%,“不會主動交談,但可以和他人聊下去”的占47%,“始終沉默”的占22%。關于“人際溝通時的情緒狀態”,回答“很興奮”的占20%,“沒感覺”的占37%,“很緊張”的占43%。
(3)人際溝通過程的庸俗化。調查顯示,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影響,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侵入校園。一些大學生在溝通中注重實惠,出現不講原則、拉幫結派、請吃請喝等現象,而缺少知心朋友。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健康的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對于“為何參加集體活動”的問題,回答“好玩才去”的占87.3%,“自覺參加”的占11.3%,而“一般不參加”的占1.4%。
與此同時,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人際溝通的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對人際溝通能力訓練的需求比較強烈。調查顯示,認為溝通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的比率分別是71.29%、25.08%、3.04%、0.69%;認為找工作時特別有幫助的教育內容分別是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基礎知識、心理素質,其比率分別是41.98%、33.12%、17.5%、17.5%;認為擇業時欠缺的素質分別是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操作技能、基礎知識,其比率分別為34.8%、28.8%、25.9%、4.6%;認為溝通能力訓練非常必要、必要、沒有必要的比率分別是48.99%、45.95%、5.06%。
2.原因。
(1)環境因素。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社會轉型的時代環境里,在中學階段,由于一切為了應試,學生、家長、教師、學校都要追求高分數。沒有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更缺乏溝通能力的訓練。進入大學以后,大都忙于鉆研專業課和技術訓練,因此,溝通是在很有限的條件下進行的,溝通能力的訓練明顯不足。
(2)情緒障礙。網絡世界是高科技筑成的虛擬空間,最缺少的就是現實世界的人情味。由于專業關系,長期與計算機打打交道的同學們甚至連基本的感情判斷都會日益淡化,人性的東西會逐漸減少。這種情緒體現在現實人際交往中,尷尬冷場多,主動話題少。一些學生生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隱藏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閉起來,令人難以接近。其中有些是持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而更多的是怯懦心理在作怪。他們羨慕別人侃侃而談、左右逢緣,擔心自己不善辭令、詞不達意,因而往往裹足不前。
(3)“人機”水平強,“人際”能力弱。現在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自恃掌握了一些電腦技巧,他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統帥三軍、叱咤風云;可以在QQ、MSN等網上論壇上當“斑竹”稱“樓主”,洋洋灑灑地“灌水”“拍磚”。下了線,他們便似乎換了一個人,害怕挫折、失敗,特別是在權威、強者或一些口齒伶俐的人面前,總是感到手足無措或特別敏感,有時則表現出一種戒備和敵對情緒,有時則會曲解別人的善意。長此下去,他們就會沉溺于虛擬的世界而逃避現實,就會人為地縮小自己交往的范圍。
二、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策略
那么,如何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從筆者實際教學的經驗來看,當前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精選教學內容
溝通是一門學問,其內容涉及面廣,所選內容既要考慮適應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又兼顧學生求職創業的需要;教學案例也要新鮮有趣,發人深思。目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教學內容的確定重在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就業競爭能力的培養。根據調研,除了專業知識能力外,企業對學生的要求排在前幾位的主要是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和口才表達等。交流溝通能力和社會融合能力是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關鍵,是強化就業發展的核心能力。所以,我們注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拓展性、針對性和時代感,在訓練中強化學生技巧的同時,注重學生內在素養和為人處事品質的提高,這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虛擬行業情景教學。作為人文素質類公共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計算機專業特點和就業崗位的要求設置虛擬行業課堂,著重培養學生特定的職業禮儀規范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使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實用性、人文性、訓練性、可操作性特征。
2.理論與實訓相結合
理論教學與實訓環節一體化。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就業崗位要求整合內容,以“夠用”為原則確定基本理論知識,以“能力訓練”為主線確定實訓內容,通過講授、示范、情景再現、實例分析、角色扮演體驗等實現教、學、做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
3.構建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
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師教、學生學、老師寫、學生記、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做游戲、觀看視頻案例談感受等方式寓教于樂,在真誠友好的氣氛下,溝通的參與雙方甚至多方都可毫無顧慮地暢所欲言,贊美、傾聽、說服、拒絕、表情、肢體語言溝通技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種輕松活潑的上課方式,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4.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第一課堂向第二三課堂的延伸是課外實踐訓練的有效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錘煉特定的職業禮儀規范和溝通能力。學校社團是培養溝通能力的最佳舞臺。社團常常和企業或其他社會機構聯合組織各種活動,如演出、義賣、知識競賽等。可以嘗試活動組織、節目主持、廣告宣傳等多種角色,在角色扮演、角色交往、人際沖突中獲得豐富的社會體驗。或者利用寒暑假、學習空閑時間到企業參觀學習、實習實訓,了解企業運作的基本模式,了解企業文化,了解如何與上級、同事相處。
如何提高高職生的溝通能力是個內涵很豐富的課題,也是高職教育中具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本文論及的僅僅是一個很小的側面,相信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實際、實用、實踐”的方法和觀點。
基金項目: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基金項目;批準號:Hr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