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近年來學院與企業構建的多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進行了全面解析。在合作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校企互動、需求導向、共享共贏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校企深層次合作提供了經驗。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辦學模式
當前,對于高職院校培養的各類型人才,社會普遍反映動手能力不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的時間較長。對于這些問題,高職院校似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都在對固有的院校培養模式進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白城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吉林省西北部的一所建校時間較短的高職院校,我們在辦學的初期,就和當地多家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辦學的嘗試,多年來學院在開展校企合作、創新辦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且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校企合一,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我校通過不斷努力,經上級部門的支持,通過改造、購買等方式建立校內實習基地,已基本形成了“前校后廠、校企合一”的辦學模式。學校將在今后的辦學過程中繼續加強校內校企合一的辦學模式,實現“產學研一體”的領導、管理和教學機制。
學校整合專業教師和實習工廠的技師、工程師等人員的力量,組成了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做到工學結合、現場教學、真學真做的培養方式。利用實習工廠的設施設備和技術條件,將工學結合融合在生產現場的環境之中,把生產的現場作為教學的課堂,在現場講解實際操作和解決疑難問題,由企業提供工藝標準、技術人員、工作量具和原材料,把學生以班組的形式進入工廠學習,由學生直接生產操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班組意識、成本意識、團隊意識。這樣既完成了實習工廠生產經營的任務,增加了企業經濟收入,又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增長了職業才干,能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提升辦學層次
我院在多年辦學實踐中,深切地體會到,必須配置與專業相對應的校外實習基地,以方便理論緊密聯系實際,并取得組織安排實習教學的自主權。為此,學校與白城中一精鍛股份有限公司、白城盛華零部件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白城汽車壓鑄件有限公司、白城順達儀表有限公司、長春銀諾克藥廠、白城道君藥業有限公司、白城百琦藥業有限公司、白城銘人居味業有限公司、開發區建設銀行、黃波英語、卓越電腦學校等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適合各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和學校高層管理、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教師能進行溝通交流,有效發揮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學校發展,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搭建互利雙贏的平臺,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受益。
1.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教育要突出實踐教學,培養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有基礎理論扎實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強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學校每學期都有計劃地委派專業課教師進企業下工廠學習、研究,一是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二是跟蹤調查往屆畢業生情況和對畢業生就業調查與推薦;三是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培養“雙師型”教師。同時,還聘請企業專家組成專業課程開發指導委員,邀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開設講座,以及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或技術骨干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等方式,提升我院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2.實施“訂單”培養
所謂“訂單”培養,就是指學校根據當地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開設相對應的專業,從就業導向的角度,做到專業開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與人才市場要求對口,即“專業對口”,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就必須與企業合作,利用校企聯絡機構,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地分析,然后向學校提出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結構調整和課程內容改革等方面的建議。學校以此為依據,逐年對專業設置、專業培養方向、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等方面進行滾動式調整和修改。我校近幾年新開設的模具、汽車維修等專業就是在這校企合作的專業對口的訂單培訓型中適時而生。
3.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畢業前頂崗實習
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在短期內成為企業的生產主力軍,我院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校外實習是學生在系統的校內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應用并深化專業知識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校外實習,學生不僅能較快地掌握生產崗位上所需的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樹立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是培養高質量學生成才的極好方式。
高職學生到工廠企業實習,以職業崗位的要求,“真刀真槍”進行實習,學生無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還是專業技能,以及對企業的管理制度的適應都能得到極大的磨煉,促成了由學生到工人的角色轉換。校外實習結束后,通過考核評定,企業從實習生中擇優錄取新員工。我校的下廠實習生絕大部分都能夠錄取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崗位,并且一上崗就能出色地工作,因而我校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職教目標:為本地區經濟建設培養所需人才。
4.共建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校企互動的重要平臺,擔負著教學、實習、生產和科研任務。實訓基地既可建在企業內部,學校利用企業的資源,其生產車間和培訓中心成為實踐教學的課堂,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及研發過程,熟習企業運作流程和感受企業文化;也可建在學校內,由企業向學校提供所需的實訓設備,并派出熟練技術人員加強指導。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作為實習、生產和科研的平臺,密切校企雙方的關系,實現校企人、財、物各種資源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實習、生產、創業和科研等多項職能。在共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要求校企雙方協商制定相應的實訓基地的投資、使用、日常管理、收益分配等多項配套制度,實現共建雙方責、權、利的統一。
校企共同安排實踐教學計劃,特別是由企業安排其工程技術人員充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學生由專業技能的培養到就業崗位的過渡,努力縮短課堂與崗位、學校與社會的距離,更好地達到定向培養目標。
三、結束語
校企聯合辦學,可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向互補,實現資源的共享,融合職業教育理念和企業理念,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在人才供求關系上完成學校與企業的良好對接,相互滲透,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交融。企業應該把校企合作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方式,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高職院校也應該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應把校企合作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校企合作應建立在共同參與、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劉太剛.高等職業教育探#8226;創新#8226;實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周文錦.高職教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立項的重點課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與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ZJ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