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概述了審美教育及舞蹈教學的基礎上,通過闡述舞蹈教學對培養審美意識培養學生人格、氣質、審美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在舞蹈教學對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 舞蹈教學 審美意識 審美聯想
一、概述
審美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舞蹈教育以其特有的、鮮明的形象性,在審美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學生素質提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舞蹈審美教育,實際上是通過舞蹈反映的社會生活來認識社會,通過舞蹈所寄寓的道德感、哲理性、文化觀來進行某種教育,但更為重要的是舞蹈作為一種藝術乃至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反映的是歷史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
二、舞蹈教學過程對審美意識培養的作用
1.舞蹈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格
舞蹈藝術的審美教育以真、善、美的舞蹈浸透學生的心田,感染學生的思想、品質,影響、陶冶學生的人格、情操。舞蹈的審美活動總是在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人的心靈和人格產生影響,并進人高尚的審美境界,從而實現人格的建構。舞蹈審美教育不是傳授知識,提供某種行為規范,而是一種情感教育,通過理融于情,對人的品格產生直接的塑造作用。通過舞蹈審美來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應直接從欣賞舞蹈作品人手,使學生直接地、直觀地感受舞蹈,把舞蹈與文化、歷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將審美媒介作為認識自己、教育自己、開拓自己的精神動力。進而對照所感悟的藝術境界中高尚的人物形象,進行自我剖析和總結,從而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舞蹈審美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主動地、充分地把握其感性和理性、情感與理智,其人格便因此而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
2.舞蹈教學培養學生的氣質
在歐美等發達家,作為培養人的素質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交際舞的學習,教會年輕人走入社會的禮節和儀態是通過芭蕾的學習訓練人的挺拔、秀美的肢體和高雅的氣質。我國古人講“氣韻”、“氣韻”在舞蹈這一范疇中,其“氣”可以看做是運動著的人體,因為氣是生命的物質元素和動作發力的基礎其“韻”則意味著具體在運動中的節律。舞蹈作品《雀之靈》通過舞蹈家楊麗萍手臂、肩胸和頭部的閃爍性的動作,造成了神奇、幽深的意境,突出孔雀的生命活力,用舞蹈創造出真、善、美的化身。
3.舞蹈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舞蹈審美教育作為美育的最佳形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升是顯而易見的。舞蹈藝術的審美過程就是以舞蹈的審美體驗為主線而展開的舞蹈審美能力的訓練培養過程。通過舞蹈這個審美媒介來煥發學生的美感,更多地了解、掌握舞蹈的審美知識,在參與舞蹈藝術體驗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審美觀照、意象的感悟來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舞蹈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融歷史、文學、哲學、音樂、美術、服飾、運動、化妝、燈光等為一體,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具體體現特別是舞蹈與文學、音樂、美術的密切關系,決定舞蹈的審美與想象是在文學的思路和審美想象,進行的、舞蹈的動靜、悲喜是在音樂的節奏與旋律中充分流露表現的,舞姿的造型、畫面的構圖與顏色的渲染是以美術的線條和色彩為基礎的,這不已在舞蹈審美過程中與別的藝術門進行了溝通與滲透,而擴大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范圍,從而深人挖掘和建造了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較全面地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舞蹈教學對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途徑
審美意識是一種情感教育,它主要的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掀開學生的心扉。在舞蹈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意識,才能強化學生審美情趣的內驅力,才能談得上進行審美教學。
1.觸發學生審美意識
舞蹈是一種實體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間,有著確定的狀貌和具體的視象,欣賞者能夠通過視覺感受其表達的感情內涵。在舞蹈教學中,通過教師對相關舞蹈動作的講解、示范,并結合視頻教學片的播放,激發學生對舞蹈藝術的韻律美、形體美、服裝美的感受,使其逐漸地融入到對舞蹈美的欣賞中,這種欣賞既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陶冶情趣的活動。上課過程中,除了老師的準確講解和示范外,觀看相關的舞蹈比賽和舞蹈片斷,不僅能提高大學生上課的積極參與性,還能逐步消除部分學生的懼怕心理。這是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只有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才能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
2.激發學生審美聯想
做為動的造型藝術的舞蹈形象,應該是美的創造,符合形體美的法則,給人以美的熏陶。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始終離不開大學生對舞蹈審美情趣的聯想。而審美情趣始終要伴隨形象,要用形象來思維,這種審美情趣離不開聯想。如在觀看教學視頻片斷時,可以就某幾個動作的韻律美、形體美具體講解,反復觀看和欣賞,激發學生對舞蹈美的深層聯想和認識。在學生通過“觀——感——學——做”的過程中,全方位地體驗和欣賞舞蹈美。
3.誘發學生審美體驗
審美情趣的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作為一種審美情趣,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應該是客觀的對象,而應是自我的情感,審美情趣就必須誘導激發學生對審美客體的喜悅感、自由感、質疑感、驚異感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審美主體的審美潛力,產生審美激情,進行深刻的審美情趣。為了達到激發審美情趣的目的,在舞蹈教學中,需要教師要求學生分析、體驗、享受每個舞蹈動作。通過對具體動作塑造、展現的魅力的觀感和體驗,充分誘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情趣,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有助于滌蕩學生的心靈,也使他們更加懂得學習、生活和追求事業的完美。
4.聯系生活,豐富舞蹈教學內容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自身的形體美的基本形態,確立舞蹈藝術的審美意識,而且應充分發揮舞蹈美的功能,通過學習不同題材的舞蹈,在理解和表現作品的基礎上,樹立一種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的審美意識。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會生活中美的題材,理解、把握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審美需求,就一定可以創編出豐富多彩的舞蹈作品充實課堂教學,活躍學生的節日舞臺,為他們編織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使學生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提高對社會生活中的審美意識。
四、總結
通過舞蹈教學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可以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的素質。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舞蹈獨特的美學特征,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使學生對美的認識、理解、把握和表現都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1]彭肖璠.論舞蹈的美學價值[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2]楊淑紅.舞蹈與素質教育淺談[J].劇作家,2007,(3).
[3]楊秀敏.對當前舞蹈教育的反思[J].科技信息,2007,(5).
[4]葛毓.大學舞蹈美育教育的審美理念民族藝術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