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辦高等教育經過20余年的發展,辦學水平日益提升,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大學畢業生的逐年增多,就業競爭也愈發激烈,相對公辦高校而言處于弱勢地位的民辦高校,更要把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對民辦高校學生就業特點、就業指導的重要性、就業指導現狀的分析,從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以實踐為導向進行就業指導、系統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雙師型”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創建三個方面,提出了民辦高校就業指導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大學生 就業指導 模式
一、民辦高校學生就業的特點
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欠缺,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多數人因高考成績不理想進入民辦高校學習,所以自信心不足,挫折感強,不易擺脫負面情緒;由于民辦高校學費標準高于公辦高校,學生經濟承受壓力大,同時因父母給予了更多的期望,學生學業和就業壓力大;學生擇業觀念不新,期望值過高。
二、民辦高校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高校畢業生是我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最活躍的生力軍,是我國實現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基礎力量。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
民辦高等教育經過20余年的發展,辦學水平日益提升,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大學畢業生的逐年增多,就業競爭也愈發激烈,相對公辦高校而言處于弱勢地位的民辦高校,更要把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民辦高校就業指導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過度注重就業擇業技巧的指導
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在畢業班的最后一學年開設就業擇業技巧的課程,就學生如何面試、如何選擇用人單位等方面進行技巧強化。雖然就業擇業技巧能夠解決學生就業的一時之需,但從長遠來看,對學生長期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2.欠缺系統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民辦高校學生高考成績普遍較差,學習的自覺性和領悟能力不足。因此,民辦高校加大力量進行學生管理,每個班級都配有班主任,并設立早讀、晚自習制度,把學生學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實習階段,多數民辦高校采取放開政策,忽略了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實踐能力提升的就業指導,從而欠缺系統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就業指導的范圍偏窄
多數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體現在就業指導課和畢業最后一年的專業就業指導講座,偏理論化,就業指導的范圍偏窄。使學生只能就表面上接受就業指導的信息,而在社會中真正遇到就業困惑和挫折時卻無能為力。
4.就業指導的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創新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基層的就業指導工作一般是由輔導員負責,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應付大量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由于缺乏長期系統的專業培訓,就業指導任課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無論是在占有信息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
四、民辦高校就業指導的創新模式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歐美發達國家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已經從職業指導向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轉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設計、確立人生目標、選擇職業角色、尋求最佳發展途徑的活動。關鍵是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認識,促進自我成長,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實現、執行力、有效利用時間、人際溝通能力、對周圍環境主動適應、創新等能力。
民辦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選擇時注重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身的潛能與創造力,把培養和輸送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人作為指導的首要任務。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應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大一階段,應側重于學生大學適應能力、人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系統地認識到專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對人的要求;大二階段,應側重于學生自我塑造和完善,引領他們努力實現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協調統一;大三階段,應根據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的能力;大四階段,應針對學生擇業期的特點和困惑,對其進行政策、技巧、心理測試等方面的指導及考研與就業的選擇等。
2.以實踐為導向進行就業指導,系統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好專業知識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方位發展。
(1)加強實踐,進行就業指導
畢業生就業的競爭最終體現形式為能力的競爭,民辦高校應以實踐、就業為導向,重視系統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新生入學時,應該明確提出能力培養的要求。專業課程中安排一定量的實踐性教學,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劣勢,分別到相應的部門、崗位進行實踐。通過實踐,進一步明確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使他們的實踐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促進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有關部門和單位見習。由此,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逐漸提高。
(2)加強考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工作技能方面,應鼓勵學生積極考取職業技能證書,在學生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要求擁有兩個以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從而為順利就業加大砝碼。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加以引導,開展“模擬招聘大賽”“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
(3)結合第二課堂,進行就業指導
提升民辦大學生綜合素質,還應注重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技能、團隊合作精神、敬業心和責任感、誠信教育等。應鼓勵、支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包括學生社團組織、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等活動。在這些活動的指導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提高了他們觀察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受挫能力,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和創業的能力。
3.“雙師型”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創建
“雙師型”就業指導師隊伍創建,既有利于民辦高校就業指導師的穩定,又有利于對學生就業中實際問題的指導。首先,民辦高校應對現從事就業指導的輔導員進行專業培訓,培養一支更專業化、職業化的“雙師型”隊伍從事就業指導工作,并鼓勵他們參加就業指導師的考證,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和能力,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有效的幫助。其次,民辦高校可以從各個企業和科研單位聘請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工程師和高級技師來兼職擔任就業指導師,他們既能動口也會動手,可以為學生的就業指導提供有效的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王璽威.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幾點思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05,(05).
[2]毛晨蕾,胡劍鋒.民辦高校就業工作的SWOT分析與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8,(11).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1SJD88009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