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中年女性民族健身操鍛煉者25周練習前后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各項指標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練習民族健身操能明顯改善中年女性身體成分的比例,具有塑造體型美的作用;對提高其循環機能和呼吸機能有顯著的作用;能明顯提高練習者的力量素質、平衡素質、柔韌素質以及神經系統的靈活性。
[關鍵詞] 民族健身操 中年女性 健身效果
眾多資料表明,中年人群是我國體育人口的“低頻區”,而在體育人口年齡結構中,每5歲年齡組女性體育人口所占比例都低于男性體育人口??梢姡心昱詤⒓芋w育鍛煉的比例少之甚少。民族健身操是目前一項新興的體育健身項目,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娛樂健身的特點受到廣大女性的喜愛。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數人對該項目了解不夠,對其巨大的健身健心價值缺乏了解。本研究以普及和推廣民族健身操為價值取向,主要運用實驗法,以石家莊45~59歲自愿參加鍛煉的60名中年女性為實驗對象,經過25周系統的民族健身操鍛煉,對其鍛煉前后的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分別進行前后對比分析研究,為廣大中年女性選擇和參加民族健身操運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并為民族健身操運動的普及和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石家莊市女性居民60名為實驗對象。通過調查,實驗對象基本上都是一些從不參加或者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實驗法
受試者在民族健身操專職教師帶領下,進行25周的民族健身操學習與鍛煉。每周3次,每次1~1.5小時。實驗前后進行身心各方面指標的對比分析。
1.2.2數理統計法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對中年女性身體形態指標的影響
經過25周的民族健身操鍛煉后身體形態變化結果如下:體重明顯減輕,身體各部位圍度下降幅度顯著。尤其上肢圍度變化顯著,雖然下肢圍度從測試數據上變化不大,但由于上體變化導致下肢負擔相對減輕,整體上表現出體重減輕。由此可見,實驗對象的身體形態并不因年齡增長而向體重增加的趨勢發展,而是受長期進行中等強度民族健身操運動的影響,體成分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說明民族健身操對人體減輕體脂具有較好的效果,該項運動是實現人體形體線條美和適度圍度比例美的較好途徑。
2.2對中年女性各項體質指標的影響
2.2.1對人體肌肉力量的影響
常言到“人老先由腿上見,背駝腰彎手杖添”。據報道,65歲的肌肉力量僅相當于20歲人的50%。由于肌肉力量的減退和骨組織中成骨細胞的不活躍而導致肢體運動退化行動遲緩。民族健身操是一項動感較強的全身運動,每次練習時包括形體、有氧操、靜力性力量練習,突出了上下肢及軀干的協調配合。隨著上體有節奏的屈伸和扭轉等動作,逐漸加大了下肢的運動負荷,久而久之,可增加下肢、軀干部及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彈性。
2.2.2對身體柔韌性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練習組在此項指標練習前與練習后呈高度顯著性差異。這是由于民族健身操動作細膩流暢,變化多樣,以大幅度的軀干前屈、后伸,以及胯、腰肩向相反方向扭、斜、偏等動作居多。另外,各種輕器械練習可加大關節的彎曲角度及轉動范圍,這種鍛煉方式,能較好地增加中年女性骨骼肌肉的彈性、韌性,提高了人體對肌肉的控制,穩固、加大了關節韌帶的靈活性及柔韌性,延緩中年人組織器官的自然退化。
2.2.3對身體靈敏素質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受試者的反應時1和2在鍛煉半年后所用的時間均比鍛煉前縮短,縮短的幅度最大的達到9.2%。由此可以確定,民族健身操練習能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神經系統反應能力和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性,從而提高靈敏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
2.2.4對臺階指數的影響
臺階指數是一種綜合、簡易的評價身體心血管系統機能水平的定量負荷試驗。在實驗中,兩次測試時可明顯地觀察到,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后的精神面貌和運動能力有顯著不同。實驗前運動到1~2min,就開始出現胸悶氣短,不想繼續下去。最終60位實驗對象能夠完成3分鐘運動的人數只有18位,占總人數的30%。而參加民族健身操運動半年后測試中發現,實驗對象運動起來精神抖擻,步伐有力輕松自如,能夠完成的人數增加到42人,占總數的70%。由此可見,長期的民族健身操運動,不但使心肌收縮加強,而且還有可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心血管系統機能的調節作用,進而對心血管系統的綜合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3 結論與建議
3.1民族健身操可以使練習者以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持續較長時間的有氧練習,是一項適合中年女性進行體育健身的運動。
3.2民族健身操能明顯改善中年女性身體成分的比例,可使體重減輕,腰圍、臀圍明顯縮小,具有較好的減肥和塑造形體美的作用。
3.3民族健身操能夠增強體質,減緩中年女性肢體運動退化;對提高循環機能和呼吸機能有顯著的作用;可有效保持其運動平衡器官和關節肌肉組織的良好狀態以及神經系統的靈活性。
3.4建議中年女性提高對健康的認識,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民族健身操對身心健康的作用,提高鍛煉意識,積極地投入到民族健身操鍛煉的行列中來。
參考文獻:
[1]丁華麗.對廣州市參加踢毽運動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2(5):32-33.
[2]安楠,王松濤.中老年女性健身鍛煉適宜強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8):66.
基金項目:2011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自籌經費項目;項目編號SZ20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