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高等數(shù)學》考核的兩種方式進行了介紹,對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進考核方式的建議,并將該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和實踐。用實施后產生的效果闡述了注重平時的考核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知識應用能力方面及行為習慣的影響。
[關鍵詞] 考核方式 高等數(shù)學 學習行為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課程考核可以檢查學生是否按照教學要求掌握該門課程知識及其應用,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發(fā)展,也是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的檢查。由于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不相同,所以各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也不相同。考核方式的合理運用,對學生的掌握、理解及應用知識的能力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對今后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經過多年教學改革的實踐,考核方式也進行過相應的調整,但是在考核方式上還是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考核方式到底對學生學習行為有著怎么樣的影響成為了我們所關注的。
一、考核學生的方式
高等數(shù)學是高職院校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學好這門課程不僅是學好其專業(yè)課的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思維方式和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關系著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考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
高等數(shù)學的考核的形式普遍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即標準化考試,附有相應的解題步驟和標準答案,隨著教學改革的進程,高等數(shù)學的考核方式也有了相應的改變,從以往的閉卷考試改成開卷考試,符合我國的職高教育從精英教育發(fā)展到大眾教育階段的需要,避免了死記硬背給學生學習興趣的沖擊。
二、高校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雖然高職院校高等數(shù)學的考核模式有了上述的改變,但閉卷或開卷也僅是形式的改變,都是將考核學生課程學習的書面成績作為主要目的,考核目標和相對應的考核方式存在著很多弊端。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方式缺失了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訓練。考核的內容很多都僅是教材知識點,并不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個人特長、應變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很好的考核。不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個人特長、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該加以改進。
三、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1.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閉卷考試,很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學生為追求期末考試成績合格,依賴死記硬背而不重視平日里學習的過程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應考上面,也易產生情緒上的厭煩和信息上的虛假。具體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的課堂上狀態(tài)低迷,學習不積極,課外不查閱相關資料以及有缺、抄作業(yè)現(xiàn)象。近些年來,實現(xiàn)開卷考試后,同樣出現(xiàn)了一些同學課堂上聽課不認真,不做課堂筆記,到了考試的時候直接復制其他同學作業(yè)、課堂筆記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盡管也有學生花費了很多時間進行復習迎接考試,雖然考試成績也及格了,但是他們總會覺得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很少,在考試之后很快就忘記所學的知識;也就是說,很多學生對這兩種考核方式不是很滿意,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懈怠心理,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
2.影響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在考核學生成績方面,如果不僅考慮筆試的成績,再增加其他形式的考核評價比例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他考核形式之一:為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鼓勵隨時提問題,敢于提問題或者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尊重質疑,即使學生回答或提問出現(xiàn)不妥的狀況,教師都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加以鼓勵和糾正,意見相左時,要耐心講解,以理服人。這些非智力因素可通過合理的考核方式、良好的示范效應去培養(yǎng)。
其他考核形式之二:作業(yè)的布置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練習,降低做題難度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使一些對數(shù)學沒有信心、學習興趣的學生能達到大綱的教學要求。選做題由學生自己對數(shù)學課程的興趣深淺程度和要求高低來選擇。由于需要查閱大量的課外資料,了解與本課程有關的知識,學生在解題遇到困難時,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解決問題,或求助于同學、教師。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探究和團隊精神是十分必要,需肯定和提倡。
其他考核形式之三:試卷的設置。如正誤測驗是向學生提出一個陳述句,然后讓學生對這個陳述句做出“是”、“非”的判斷。雖然這樣會使有些學生答題時借助非數(shù)學方法選擇答案,甚至隨意猜測,影響成績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但以簡短回答的考核方式考察學生們對課程基本掌握的程度和學習的基本能力還是可取的,內容應包含平時教學中強調的重點和難點,教科書例題和作業(yè)習題,通過這類基礎題的設置有助于提醒學生對平時學習的注意,對教科書的有效運用和平時知識的積累,正誤測驗題設計時,正題的比例要多于誤題的比例,這樣,能使學生們通過考試再獲取相應的知識。
另外,設置多題讓學生從中選擇其中部分題做。因其覆蓋的知識面廣,既能了解各類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又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的閃光點閃光,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和理念,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數(shù)學的強烈愿望。
基于上述的想法,我在電子信息系的電子類專業(yè)的高等數(shù)學教學中多次實施了這樣的綜合考核方式,教學效果取得了顯著的提高,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較之以前考核方式下的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課程不及格率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60~69分數(shù)段、70~89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有顯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優(yōu)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顯提高。成績分布呈正態(tài)分布,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愿望和要求,學生們普遍感覺良好,學有所得;對數(shù)學興趣不大的學生得到了應該平時知識積累的經驗,數(shù)學基礎較弱但學習努力的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對數(shù)學很感興趣或有繼續(xù)學習、“專升本”意向的學生信心也大大地增強,即使考試不合格的學生也從中得到了教訓,心服口服。考核方式的改善可促進心智模式和思維、學習方法的改善,能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是實現(xiàn)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超越的促推劑。
當然,教師的評價要客觀、公正,要恰如其分,平時的考核結果要能讓學生接受,允許學生解釋,自行論證。學生解釋、自行論證的過程同樣是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教師也不要怕由此引起考評工作的繁瑣和復雜。
四、結論
通過教學中進行的探討和實踐證實:對考核方式改善能對學生學習行為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最大限度的讓每一位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高,同時,這種考核方式能讓學生接受,并從中得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參考文獻:
[1]丁川,王開弘.高等數(shù)學口試——一種新的教學考核方式[J].學術年會,2010,(20).
[2]楊愛英.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3]周慶紅.實踐課程考核方式的現(xiàn)狀研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