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新媒體正以目不暇接的速度進入高校、走入校園。所以,培養一支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立與發展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變得尤為迫切。從高校網絡輔導員概念界定、高校網絡輔導員職責與要求、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建設三個方面,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高校 網絡輔導員 新媒體
20世紀90年代至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數字信息、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為代表的新式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與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廣泛且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信息時代已經來臨。2011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截止2011年6月底,我國共有網民4.85億,占全國人口的37.3%,其中家庭寬帶網民3.9億,手機網民3.18億。
同樣,新媒體正以目不暇接的速度進入高校、走入校園。筆者采取抽樣閱卷調查方式,以江南大學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分年級發放了200份《江南大學校園新媒體影響性調查問卷》,有效收回198份。問卷統計顯示:92%以上的學生接觸網絡,75%以上的學生擁有私人電腦,94%以上的學生擁有手機,其中用手機上網的達90%以上。顯然,以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已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培養一支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立與發展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變得尤為迫切。
一、高校網絡輔導員概念界定
2004年,北京交通大學新聞中心王想平主任較早地提出網絡輔導員的概念:“網絡輔導員不是通過上課或者面對面的交流來做思想教育工作,它是通過網絡”媒介“與受眾進行交流、溝通、引導,以達到思想教育目的的一項工作?!?/p>
筆者認為,高校網絡輔導員是指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職責的輔導員通過網絡載體,面向大學生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所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把網絡作為載體,注重網絡積極作用,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采取的是狹義定義,僅指那些具備高校輔導員身份的群體。這是適應新媒體環境下,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高校輔導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需求。
新媒體環境下,所有的網絡輔導員都是輔導員,所有的輔導員都要成為網路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網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必須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方式與內容。其中,熟悉網絡知識,樹立網絡思想教育意識,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環。
二、高校網絡輔導員的職責與要求
高校網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是要求其積極主動利用計算機網絡,手機移動網絡等新式媒體,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溝通、交流、引導,以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培養一支適應新媒體要求,政治素質好、思想覺悟高、業務能力強又懂信息網絡知識的網絡政治輔導員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網絡性”特性,必然要求高校網絡輔導員具備異于傳統輔導員的素質要求。針對“數字化、網絡化、高速化、信息化、個性化、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隱蔽性”等新媒體特征,高校網絡輔導員應具備如下基本素質: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必須具備政治鑒別意識與判斷能力;面對網絡特性,要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網絡應用知識與技能;面對教育形式、內容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變革,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溝通能力、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及豐富的人文史知識等方面。
三、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建設
高校網絡輔導員機制是指相關高校網絡輔導員制度的建立、發展與完善,是指一整套相關制度的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并有機結合的運行機制。
1.政策保障
高校必須高度認識到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充分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意義。高校各級黨委、行政應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從政策上、制度上支持與保障網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
第一,制定規范性文件,將高校網路輔導員明確化、制度化。
通過規范性文件,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意義與任務;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與工作機制;明確網路輔導員的身份、角色、功能、職責與要求等方面內容;
第二,加強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將網路輔導員制度建設與專業化輔導員制度建設相結合,打造一批政治過硬、專業扎實,技術不錯的專業型網絡輔導員隊伍。
第三,設立激勵與考核機制、樹立典型、表揚一批、帶動一支網絡輔導員隊伍的快速健康成長。學校應實行獎勵與考核并存制度,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作為年終考核指標之一,使其制度化、規范化。
2.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要有效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與工作運行機制。高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要求分工明確、職責清晰,負責部門與各部門同心協力,共同推進全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當下,具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責的管理部門有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團委、各學院黨委等。但是,根據高校學生工作的實際,網絡輔導員隊伍的管理與工作運行應直接由學生工作部負責。
高校職責部門可成立全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統領全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工作部可單獨設立全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執行全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事物,管理全校網絡輔導員隊伍;各學院可成立全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具體指導學院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輔導員隊伍,將網絡輔導工作納入輔導員日常工作,并使其規范化,長效化。
3.技術支撐
高校網絡思想者教育工作的穩定且高效的運行離不開網絡技術條件的支撐。高校應設立網絡管理中心,為全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筆者認為當前應著力從以下兩點推進:
第一,培養一批專業化的后臺管理人員,以應對與解決新媒體環境下不斷更新的技術難題,保障新媒體下校園網絡的監督技術的同時,增強跟進時代步伐的網絡等新平臺的美感與吸引力。
第二,加強對各學院輔導員的網絡技術與應用知識的培訓工作,打造一批技術過硬的網絡輔導員隊伍,保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與網絡輔導員面對面[EB/OL].2004-07-30.
[2]陳曉鶴.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其對策.廣東廠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6).
本課題是2011江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立項課題與江南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研究立項課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的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