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護理技術》精品課程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求實創新的教育思想,著力建設《護理技術》精品課程,進行《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從《護理技術》課程理論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關鍵詞] 護理技術 精品課程 教學改革
精品課程是教育部正在實施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我院以培養護理專業“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總體建設目標,確定了《護理技術》精品課程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求實創新的教育思想,著力建設《護理技術》精品課程,進行《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本課程組從2006年開始創建《護理技術》精品課程,歷經兩學年,建成省級精品課程?,F將建設的思路和方法介紹如下,為護理各學科的精品課程建設提供經驗,以推動護理學科和護理教育的發展。
一、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課程結構,構建《護理技術》教學新體系
《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護理專業國家級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案中被確定為主干課程之一,是研究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臨床各專科護理的基礎。課程組在討論、聽課、評價的基礎上,修訂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整合、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堅持“必需”“夠用”“漸進”性原則。為了充分體現護理技術課程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學理念,重新調整各章節教學時數,尤其增加了實訓教學學時數,使理論學時與實訓學時達到甚至超過1︰1,整合課程中最能體現護理基礎知識的內容,精選、重組教學內容,實現與其他課程的無縫銜接。根據護理技術課程內容的特點,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操作的理解和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護理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根據培養對象的不同層次,從學時、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和老師的配備幾個方面保障教學質量。
二、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完成護理技術精品課程網站的制作,實現網絡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護理技術》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領導下,確定《護理技術》精品課程負責人,并由團隊成員共同承擔了課程全部的教學大綱、實訓大綱、電子課件(PPT)、電子教案、講稿、試題庫和實訓指導的建設工作。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課件內容中除護理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外,還引入護理最新和前沿的技術,如人工呼吸機使用、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真空采血法、輸液泵、微量注射泵的應用等。并且自己拍攝照片,編輯視頻、音頻資料,制作出了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多媒體PPT課件。建立了護理技術精品課程網,課程網站涵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多媒體教學課件、電子教案和講稿、試題、實訓指導等教學資源,網站運行良好,網站功能強大,畫面美觀,內容豐富,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功能完善。強大的網絡教學環境,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擴大了課程的受益面。
《護理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使課程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最缺乏的是直觀和動態的圖像資料,而在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后,不僅有直觀形象的圖片,而且還有動態的操作錄像,在講完理論后,即可隨時播放操作錄像,加深了學生對操作的理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下一步進入實訓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實訓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完善全方位、多形式的護理技術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護理技術》課程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為核心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組重視護理實訓建設,在實訓基地建設上,不滿足于現有的實驗室和設備,貫徹實訓基地建設和臨床護理發展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地更新和完善實驗室裝備和實驗用品,建立了模擬、高仿真的校內護理實訓基地。通過課堂基本技能操作訓練、醫院課間見習、實習前強化培訓、畢業實習四個環節的護理技能訓練,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大大增強,實現了學校教育與臨床崗位需要“零距離”對接。
在實訓教學中,實驗設施、設備除正常的安排使用之外,我們還探索出一套實驗室管理高效能運行模式,即白天實驗室供老師上實驗課,課外活動時間和晚自習對學生開放,學生可到實驗室練習操作,有實驗室帶教老師負責管理和指導,這種方式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合理的應用,更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由課程組負責人主編,課程組成員參編的《臨床常用護理技能實訓指導》作為一種工具書,在對學生的操作指導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應用效果良好。
四、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其教學能力,促進師資隊伍良性發展
《護理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是關鍵,我系重視對教師的培養,鼓勵年輕教師在職或脫產進行研究生學習,送年輕老師到四川大學華西護理系脫產進修護理教學;鼓勵在職專業教師盡可能教學臨床雙肩挑,即利用無課時間到附屬醫院帶教并進行臨床護理工作,為課堂教學積累經驗和素材;聘任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臨床護師到學校任教,把她們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傳遞給年輕的老師,提高了“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每位新教師都有教學經驗豐富老教師負責帶教和督導,使新老師能在老教師的指導下,使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還為新老師提供每年外出學習的機會,如參加一些護理學術研討會和省上師資培訓班學習。組織進行集體備課、公開課、教案檢查評比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系上和學院的優質課競賽,通過賽課提高教學能力,涌現出一些多媒體教學能手?!蹲o理技術》教學團隊成員有兩位分別在學院兩屆優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五、完善考試題庫,教學改革與執業考試相對接,提高考試過關率
從2006年開始,我院對護理技術課程教學和考試進行改革,利用已有的試題資源參加全國27所高等職業院校聯合開發的護理專業(網絡版)試題庫建設,該題庫內容涵蓋了護理技術課程試題,在指導學生學習以及執業考試中發揮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將題庫放入精品課程網站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做題,以鍛煉解題能力,取得較好效果。在考試方式上(題型、題量等),摒棄傳統的考試模式,轉為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對接,模擬國家護士執業證考試模式,以提高其今后適應執業證考試的能力,這項改革取得明顯效果,我院高職護理專業護士近兩年執業證考試通過率達到95%以上。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基礎。通過建設《護理技術》精品課程,我們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師資隊伍素質全面提升,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秦宗會,胡武洪,徐建華.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07,(2):66-67.
[2]安秋月,劉星,黃雙麗.《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護理研究,2008,22(10):2618-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