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為例,對該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展開關于課程設置,教學實踐活動安排,教學的內容、方法與手段,教材的建設與使用,專業基本理論與技能的掌握,學生學習風氣的狀況,教學改革的措施,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狀況,基本的教學設施條件以及畢業的學生在社會上的聲譽及影響等多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考調查結果,總結分析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以探討出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農科類專業;本科畢業生;質量調查;長江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289-03
A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Based on Yangtz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GUO Qi-wei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in Yangtze University to research into the curriculums setting,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mastery, the state of student learning ethos,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llege managerial, the state of faculty,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facilities,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in soci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efects of present talent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were work ou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jors; undergraduates student; quality survey; Yangtze University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做好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筆者于2009年7月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本科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發放問卷420份,收回389份,經整理得到有效問卷363份。以下是對該次問卷調查進行的討論分析。
1 畢業生對農科類專業的評價
1.1 農科類專業的辦學指導思想與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辦學指導思想是專業發展的靈魂,是專業成長的路徑,它決定專業發展的方向。對長江大學農科類畢業生的調查數據表明,畢業生在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的辦學指導思想”的評價中,評價辦學思想“非常明確”的有21.35%;“比較明確”的占 53.94%;“基本明確”的占24.71%。這些數據顯示,長江大學的農科類專業的辦學指導思想[1]是十分明確的。調查還顯示,86.78%的畢業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投“滿意”票,88.43%的畢業生對教師的敬業精神投“滿意”票;在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配備的師資隊伍[1]情況的評價中,認為“非常合理”的有9%;“合理”的有54.69%;“基本合理”的占36%;“不合理”的占0.31%;這是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肯定。一直以來,長江大學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配置和培養,特別是在農科類專業的高層次領軍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千方百計地加大投入來引進人才,如成功引進楚天學者、生態學權威教授等多人;為農學類專業的博士點學位授權申報成功打下堅實基礎的師資隊伍。但也有部分農科類新專業開設的時間短、師資力量尚跟不上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需求,今后需進一步加強農科類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
1.2 農科類專業的基本教學設施情況
調查中,長江大學的農科類專業畢業生對農科類專業的基本教學設施(包括教室、語音室、圖書館、運動場及體育設施等)[2]對教學的支持力度的滿意度評價,結果為:60.06%的學生認為“能基本滿足教學要求”﹥37.08%的“能滿足教學要求”﹥2.86%的“不能滿足教學要求”;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自1977年開辦以來,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招生規模從小到大,隨著該專業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并趨于穩定,特別是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研究迅猛發展,每年都在不斷地添置教學儀器設備,但還是難以滿足社會對學科發展的需求,今后學校應下大力氣對教學設施進行逐步分批的更新,努力適應教學的需求。
1.3 農科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實踐安排情況
專業課程設置[3]及教學實踐活動[4]安排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方向及發展高度,因此學校很重視此項工作,努力探討并優化農科類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實踐活動[1]的安排。調查數據(見表1)表明,畢業生評價農科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94.38%,“不合理”的占5.62%。
對教學實踐活動安排方面的調查顯示,評價“較好”及“很好”的占73.28%,“一般”的占24.72%,“有問題”的占2.00%。表明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的課程體系總體來說是合理的,但是課程建設的前瞻性不夠,存在的問題在于課程的建設跟不上知識更新的步伐。
1.4 農科類專業的教學內容、教材建設與使用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情況
教學內容[2]豐富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被調查畢業生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的教學內容的評價表明,達“較好”及“非常好”以上的占67.62%,評價“一般”的占33.34%,“較差”的占2.04%。
關于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的教材建設與使用情況,被畢業生評價為“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83.29%,“不合理”的占6.71%。表明學校的教材建設已深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內容。如今,每天都有新事物或科學理論涌現,書本知識的更新可能難以趕上現實需求的速度,學校應聯系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等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學校更應投入力量做好教材的引進和編寫工作,并密切關注農科類專業的發展態勢。
在對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調查中(見表5),評價“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到99.60%,這種好評說明學校的專任老師基本上每節課都做到了認真備課并能理論聯系實踐進行講解,課件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圖文并茂,做到了通俗易懂。學生會因采取的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參與到了教學當中,收到了良好效果,這表明在教學上所采用的方法與手段是正確有效的。
1.5 農科類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技能掌握及學習風氣情況
長江大學的農科類專業畢業生對專業的基本理論及技能[2]掌握如何?調查情況顯示,基本理論掌握“較好”與“很好”的占91.01%,“不好”的占8.99%;基本技能掌握“較好”與“很好”的占88.77%,“不好”的占11.23%。
分析表明,評價結果與學生的基礎和專業思想穩定程度有關,由于農科類專業的學生知識掌握基礎相對較弱,加上農業科學生產的經濟附加值不高,從事農業的工作者待遇普遍較低,社會對農業的反哺不夠,學生普遍從小就想跳出“農門”,造成心理上會抵制學習農科類專業[5],自我學習規劃和目標缺乏,造成“學習風氣”(“不太好”的占有12.36%,反過來也會影響到授課教師的上課積極性。
因此學校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經常舉辦農科類專業領域的講座,加大農科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為大學生指明奮斗目標,激發學習熱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
1.6 農科類專業的教學改革情況
從調查的“您認為農科類專業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結果來看,需要加強的方面依次為(從高到低排序):實踐環節(48.31%)﹥專業知識(23.60%)﹥基本理論(16.85%)﹥知識更新(11.24%)[4]。農科類專業的教學改革[2]情況(見表10),評價“能基本適應發展的需要”及以上的占87.64%, “措施不夠得力,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的占12.36%。
以上數據表明,農科類專業人才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農業發展對高校培養的農學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但量要多且質要優,人才市場提出了高校應在大力加強農科類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的同時,深入進行農科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應讓農科類專業的學生一方面扎實學習專業課,另一方面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反過來,學校要注重學生的實踐環節的學習,多利用實踐積累的經驗來指導學校農科類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措施,調整課程教學大綱,建立起多個試驗基地,為學生實戰操練提供更多的場所及設備,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與基本理論的理解及掌握。努力培養社會適應力強,專業視野寬,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大學畢業生,促進農科類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1.7 農科類專業學生在社會上的聲譽及影響
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反饋的調查問卷數據分析表明(見表11),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畢業學生在社會上的聲譽及影響強度排序為:“有一定的社會聲譽”(48.43%)﹥“社會聲譽一般”(30.47%)﹥“有較高的社會聲譽”(18.00%)﹥“沒有什么社會影響”(3.10%);其中有“有一定的”及“有較高的”社會聲譽的比例占到了66.43%,說明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質量是有保障的,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是得到社會認可的。
2 討論與分析
1)經過對長江大學農科類畢業生及所在用人單位進行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長江大學畢業生的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專業知識比較扎實、綜合素質高及社會適應力強等給予了較高的評價[1]。數據顯示,農科類專業畢業生有一部分選擇了自主創業,但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則在公司、企業任職。一定的時期之后,他們在用人單位擔任了中層以上干部或技術骨干的占到了六成多;用人單位認為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畢業生業務素質“非常好”的占17.24%,“較好”的占81.03%;認為文化素質“非常好”的占24.14%,“較好”的占72.41%;認為心理素質[5]“非常好”的占17.24%,“較好”的占70.69%;思想道德素質[3]“非常好”的占24.14%,“較好”的占67.24%;認為農科類專業基礎“非常好”的占22.41%,“較好”的占67.24%;評價“有團隊精神”[4]的達到了72%以上。這些數據表明長江大學農科類專業畢業生的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證明長江大學對農科類專業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歡迎”[1]培養目標的落實是成功的。
2)用人單位也通過農科類專業畢業生的表現,對長江大學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發揚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科研聯系生產”、“以綜合性大學的要求和標準實施,創建湖北省一流的大學”、“教學應緊扣社會發展需求,科研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工作應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多加強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法律知識的普及,讓他們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有用之材”、“教學上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科研上應加大研發力度,積極向外界推廣學校的成果,學生工作方面要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等,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顯示了社會各界對長江大學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等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也說明了農科類學生在大學期間除了應學習好專業知識,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
3 結語
長江大學一直本著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教學投入,以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更多更高素質、更高技能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的目標在辦學,這將是長江大學永恒不變的辦學宗旨,并會根據來自社會各界的反饋意見,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各方面的工作,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金科,李應軍. 長江大學畢業生質量調查與社會評價研究[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58-159.
[2] 劉金科. 長江大學畢業生對教學工作評價調查報告[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3):11-12.
[3] 趙 鐵,朱少雄. 廣西大學畢業生追蹤調查研究[J]. 高教論壇,2003(2):145-149.
[4] 王永生. 社會評價是對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檢驗——畢業生質量調查報告[J]. 鄭州紡織工學院學報,1992(3):28-30.
[5] 韓慶功,陳金山,王自良,等. 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思想狀況調查與對策[J]. 廣東農業科學,2011(1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