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湖北省某雞場26日齡蛋雞出現的雞馬立克氏病和J亞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病例進行了病理學觀察。結果顯示,眼觀肝臟表面和心肌上有彌漫性針帽大或拇指大的灰白色結節,鏡檢在肝、脾、肺、心肌組織中發現有局灶或條索狀多形態的淋巴細胞增生,還有散在的髓細胞樣瘤細胞增生。
關鍵詞:馬立克氏病;J亞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S852.65+9.1;S852.3;S8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193-03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n Co-Infection of AL-J and MD in Layer
GU Yu-fang,YANG Yu-ying,ZHONG Be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co-infection of AL-J and MD occurred in a flock of 26-day-old layers in Hubei province was observed in pathologic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had numerous gray nodules of needle-cap or thumb on the surface of liver and myocardial by visual inspection. There were also cord-like or multi-focal form of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scattered myeloid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tissue of liver, spleen, lung and myocardial by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Key words: Marek’s disease; Avian leukosis subgroup J; co-infection; pathology
雞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禽類古老的一種腫瘤性疾病。主要經過呼吸道進入體內,可引起全身各組織器官出現多形態的淋巴細胞增生,并且2~18周齡的雞均可感染發病,是危害養雞業重要的傳染病。J亞群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subgroup J,AL-J)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由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引起的肉雞遲發性髓細胞樣瘤細胞增生的一種腫瘤性疾病,而且在世界各地廣泛存在[1-3]。近幾年該病的宿主范圍發生了變化,已經擴散到了蛋雞[4,5],引起成年蛋雞發生不同類型的腫瘤[6],臨床上多見骨髓細胞瘤或血管瘤與骨髓細胞瘤混合發生的病例,說明ALV-J的病原特性以及致瘤性均發生了變化。2010年,湖北省荊州市某蛋雞養殖戶飼養的部分小雞發病,經PCR檢測和病理學診斷,確診為雞馬立克氏病和J亞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現將該病例報告如下。
1 臨床癥狀
2010年10月,荊州市某養殖戶飼養了2 000多只蛋雞幼雛,并且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了常規免疫。在小雞26日齡時,發現有些小雞小腿關節處腫脹(圖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個別小雞出現了死亡,隨即該養殖戶拿著4只病雞找到我們進行診斷鑒別。
2 實驗室檢查
取小雞翅下靜脈血涂片以及做肝組織觸片,瑞氏染色,鏡下觀察,發現血涂片和肝觸片里都有數量不等、散在的髓細胞樣瘤細胞,細胞漿內有明顯的圓形嗜酸性顆粒(圖2)。并取肝臟組織提取DNA進行ALV-J特異性引物H5/H7 PCR檢測,結果4只小雞均表現出陽性擴增反應。
3 病理變化
3.1 眼觀變化
對送檢的4只小雞進行了病理解剖,發現小雞小腿關節腫脹,表面附著肉樣灰白色腫物;肝臟被膜下有散在針帽大或米粒大的灰白色結節,其中1例小雞肝臟變化非常明顯;心肌上有拇指大凸起,表面有灰白色結節;脾臟被膜下可見少量針帽大灰白色結節;其他器官未見明顯的眼觀病變。
3.2 病理組織學觀察
取小雞肝、脾、腎、肺、心肌等組織,10%福爾馬林固定,常規石蠟切片,HE染色。鏡檢觀察,發現肝組織中央靜脈周圍以及肝細胞索之間有較多大小不等、多形態的淋巴細胞增生,同時可見散在的髓細胞樣瘤細胞,肝細胞被擠壓萎縮、消失,失去肝臟固有的結構;脾臟紅髓里有局灶或條索狀的多形態淋巴細胞增生,并有散在的髓細胞樣瘤細胞存在,白髓形態不明顯;心肌纖維之間有較多不同形態的淋巴細胞增生,同時有散在的髓細胞樣瘤細胞存在,肌纖維斷裂、溶解、消失;肺組織局部肺泡壁增厚,有散在的多形態淋巴細胞和髓細胞樣瘤細胞增生。
4 討論
雞的腫瘤性疾病,如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Lymphoid leukemia)、J亞群禽白血病等,眼觀可見大多在內臟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的腫瘤結節,但目視很難鑒別出它們的性質,容易造成誤診,這給臨床治療和預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因此往往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本次發病蛋雞通過病理組織學觀察,發現在體內組織器官里出現了兩種瘤細胞,一種是多形態的淋巴細胞增生,一種是髓細胞樣瘤細胞增生,前者是雞馬立克氏病的瘤細胞,后者是J亞群禽白血病的瘤細胞。說明發生了這兩種腫瘤性疾病的混合感染。并且發病蛋雞在20日齡左右還處于幼雛期,這在幼齡蛋雞上發生J亞群禽白血病以往是很少見的。提醒我們J亞群禽白血病的發生可能與種蛋帶毒有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該養殖戶對雛雞進行了馬立克疫苗免疫后仍然發生了馬立克氏病,我們認為與小雞感染了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有關。根據商營利等[7]的研究結果,ALV-J可不同程度地誘導免疫器官內淋巴細胞凋亡,特別是在3~5周齡的雛雞體內特別明顯,結果是免疫器官萎縮,造成機體免疫抑制。這就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是引起馬立克疫苗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楊玉瑩. 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研究進展[J]. 中國病毒學,2003, 18(1):93-97.
[2] 趙振華,顧玉芳,王鳳龍,等. 禽骨髓細胞瘤病的病理學初報[J]. 動物醫學進展, 1990,20(3):85-86.
[3] 顧玉芳,楊玉瑩,趙振華,等. IMC10200株ALV-J實驗誘發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J].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4,26(4):278-280.
[4] 梁雄燕,楊玉瑩,顧玉芳,等. 湖北部分肉種雞群J亞群禽白血病血清學調查及PCR檢測[J]. 湖北農業科學, 2009, 48(11):2636-2638.
[5] 馮小宇,徐鑌蕊,(美)LUCY F L,等. 蛋雞J 亞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離與初步鑒定[J]. 中國獸醫雜志,2008,44(1):43-44.
[6] 何愛飛,徐春志,雷云華,等. 蛋雞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診斷[J]. 動物醫學進展,2009,30 (1):112-115.
[7] 商營利,劉思當,丁寶君,等. 雞感染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抑制機理[J]. 中國獸醫學報,2005,25(6):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