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在社會對于旅游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時,旅游業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各省、各地市均在本地旅游業的發展方面傾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整體情況而言,國內旅游發展進步顯著;但就具體地區來看,旅游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異。在建立區域旅游差異衡量指標的基礎上,借助SPSS統計分析軟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山東省17個地市為研究單元,分析了當前山東省各地市旅游發展水平的差異,并提出了各地市旅游業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旅游;區域差異;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O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278-03
Factor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A Case Study on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HONG Mei-xia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Heze University,Heze 274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As tourism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ourism industr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more and more obvious. Massive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had been investigated into tourism in every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general, the domestic tourism had made a significant progress, but for specific area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was imbalance. The differenc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mong counties in Shandong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dexes established for measuring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of 17 counties in Shandong with the aid of SPSS and factor analysis.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each coun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ourism; regional difference; Shandong province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會對于旅游消費的需求也在步步攀升,國內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比如山東?。?]。據相關部門統計,2010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23.4億人次,同比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2%,旅游總收入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
然而,由于各個地區的旅游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區位以及基礎設施等各方面條件的差異,旅游業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性。基于此,以山東?。保穫€地市2009年國內旅游的統計數據為依據,分析其發展差異的根源,以期能夠對山東省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建議與對策。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由于旅游業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旅游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也具有高度復雜性和多樣性。根據代表性、系統性和易得性原則,選取山東省17個地市2009年12項旅游經濟發展指標因子組成一個原始數據矩陣,所選指標有:各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數(x1)、各市入境旅游(外匯)收入(x2)、各市接待外國旅游人數(x3)、各市旅游飯店個數(x4)、各市A級旅游景區(點)數(x5)、各市旅行社數量(x6)、各市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x7)、各市旅游總收入相當于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x8)、各市國內旅游人次數(x9)、各市國內旅游收入(x10)、各市旅游總收入(x11)數據來源于山東統計年鑒(2011)和山東旅游政務網[2]。
1.2 研究方法
區域旅游發展差異的計算和評價方法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是采用單一統計指標[3]和多元統計指標。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山東省市域旅游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測度。為了克服多元統計指標變量之間信息的交叉重疊以及由于人為確定指標權重造成的主觀性,運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將眾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以避免指標變量間的信息重疊;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占所有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并將其與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權求和作為各地市旅游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以此為依據測度各地旅游業發展水平的差異[4]。
2 山東省各地市旅游發展水平差異實證分析
2.1 各地市旅游業發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首先對2009年山東?。保穫€地市各指標數據運用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情況見表1。
根據累計貢獻率超過80%的選取原則,成分1、成分2和成分3的累計貢獻率已經達到96.743%的水平,所以選取前3個成分為主成分,并由此可以得到主成分載荷矩陣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主成分1和各市接待外國旅游人數、各市接待入境旅客人數、各市入境旅游(外匯)收入、各市旅行社數量、各市旅游飯店個數等指標相關性較高,按照其性質,可以將主成分1理解為各地的旅游配套設施及國際知名度情況;主成分2和各市A級旅游景區(點)數、各市國內旅游人次數等指標相關性較高,可以將其理解為各市地方旅游資源及對國內旅客的吸引度情況;主成分3與各市旅游總收入相當于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各市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等指標相關性較高,因此可以將其理解為旅游對當地經濟的貢獻情況,相對于各地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講,發展水平越高,旅游對經濟的貢獻率卻越小,這與現實情況是比較吻合的。
由表3可知,山東省旅游發展水平綜合排名中,高于平均水平(即總得分大于0)的地市分別是:青島、煙臺、威海、濟南、泰安、濟寧、濰坊、日照等8個市,其余9個地市綜合發展水平均低于山東省平均水平;但如果就各具體指標因子來分析,則每個城市又各具特色,現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位于前三位的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和位于第八位的日照市,同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其旅游業綜合實力比較雄厚。特別是排名第一的青島市,由前述分析可知,在接待外國旅游人數、接待入境旅客人數、入境旅游(外匯)收入、旅行社數量、旅游飯店個數等方面的表現非常優異,這說明該市旅游配套設施健全,國際知名度較高,無論對國內旅游資源市場還是國際旅游資源市場,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緊隨其后的煙臺和威海兩個城市,處在環渤海經濟區,中國的咽喉位置,東北亞的中心,經濟發展實力較強,旅游業的各項配套設施較為完善、對國內外游客的吸引度較高,總體表現僅次于青島市。日照市雖然也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及資源優勢,但由于歷史原因起步較晚,加之受各種因素影響,其經濟發展水平與前三個城市相比一直有很大差距,但日照市擁有山東半島城市與淮海經濟區的雙重身份,發展潛力很大。對于以上4個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業的發展態勢除了與當地旅游資源、配套設施等因素密切相關外,還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反過來,旅游業對當地經濟也具有一定的貢獻,就貢獻率來看,經濟實力較強的青島市和煙臺市的指標較低;而威海市和日照市的該項指標較高,這恰好符合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
其次,濟南及其周邊城市的旅游業,其發展態勢雖然并非最佳,但卻各有其獨特優勢。濟南市雖然自然環境并不如青島市,地理位置及經濟外向性也略遜于青島市,而且雖稱“泉城”,但真正代表其精髓的卻并非水,也不是山,而是延續在古老濟南中的市井文化;因此,濟南市旅游業在旅游人數、旅游收入以及各項旅游配套設施等方面均不占上乘;但是,作為省會,濟南市是一個大的區域樞紐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實力具有其他大多數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是其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空間。同時,作為中心城市,濟南市應具有廣泛的輻射作用,以帶動周邊城市,如泰安、濟寧、聊城、德州、淄博等地市。由前述分析可知,泰安和濟寧兩個城市,排名分別位列第5和第6,經濟實力方面,兩個城市都居于全省中游,城市化和旅游業也具有中等水平,泰安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靠近濟南市,此外,泰山等著名景點也給泰安市的旅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濟寧市的旅游資源更為豐富,而且更具傳統特色;兩個城市在旅游業對城市的貢獻率方面都排名靠前,說明旅游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濰坊市的表現中規中矩,無論在旅游基礎設施和國際知名度方面,還是在旅游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方面,均處于中上游,所以綜合排名也居于省內中上等水平。聊城市、德州市和淄博市旅游資源相對較為豐富,A級旅游景點眾多,對旅客的吸引度很強,毗鄰濟南市,地理位置相對較好,但經濟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旅游業發展情況來看,表現屬中下等,旅游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整合、基礎設施需要完善健全,知名度仍待提高。若能發揮濟南市這一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必將大大帶動周圍五地市的迅速發展。
第三,東營市和濰坊市,作為半島城市群的一部分,旅游業的發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2009年有關數據來看,東營市旅游業的規模較小,旅游實力相對較弱,但其旅游資源頗具優勢,特別是黃河口濕地生態文化和石油工業文化,在省內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另外,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也為東營市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濰坊市在游客人數、旅游收入、飯店個數、旅行社數量等方面均要高于東營市,旅游業對其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相對較高。
第四,在經濟發展較為不發達的地市中,臨沂市旅游業的發展讓人耳目一新,依托革命老區的背景,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臨沂市的旅游優勢逐漸呈現,尤其是近幾年臨沂市的旅游業快速發展,沂蒙山區旅游的形象和品牌也越來越鮮明,越來越突出。就分析結果來看,臨沂市旅游業的配套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旅游知名度尚需提高。棗莊、濱州、菏澤、萊蕪等城市,在綜合排名中均處于較低水平;旅游資源較不豐富,經濟發展欠發達,因此各方面表現均欠佳。尤其菏澤市,作為山東省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雖然旅游業綜合排名較萊蕪市靠前,但如果綜合考慮,土地面積較小的萊蕪市,無論在旅游資源、硬件設施,還是在旅游收入方面,均略勝一籌。菏澤市旅游業的不足,也受經濟因素影響較大,所以,應著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以經濟帶旅游,以旅游促經濟。
2.2 各地市旅游業發展水平差異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得到了主成分載荷矩陣,在此基礎上再對原始變量進行線性變換,用回歸法計算出各主成分得分,再與各主成分的權重加權求和得到各地市旅游業發展水平得分,具體內容見表3。
3 山東省各地市旅游業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
3.1 建立省會城市群旅游經濟圈
以濟南市為中心,聯合其周邊城市淄博、濟寧、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等地市,建立省會城市群旅游經濟圈,各城市旅游規劃開發要相互借鑒和溝通,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重復建設,重點建設一批旅游大項目和精品項目;各地市旅游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有關部門要支持各地旅游企業合作、兼并、聯合,培養一批大旅游企業;整合各地市特色旅游產品,推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精品旅游線路,推動區域大旅游的加快發展。
濟南市發展旅游業有很多契機。雖然濟南市傳統旅游資源并不是特別優越,比起西安市、桂林市等城市,資源優勢相對弱一些。但是濟南市所處的山東省重要門戶和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很重要,整個城市的綜合優勢、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實力很強,這是濟南市發展大旅游的重要優勢,要把這個優勢充分放大和強化,把濟南市打造成為山東省旅游的門戶和集散地。通過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建設、一系列國際品牌休閑項目的整體引進和新的旅游綜合體的建設,把濟南市城市旅游載體、整體服務功能和國際旅游名城接軌,從而形成門戶型、樞紐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集合中心、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和旅游集散地。
提高核心競爭力將濟南市建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首要定位應當是區域性旅游樞紐中心城市。這個中心是從區域功能也就是它的輻射帶動作用來談的。濟南市對周邊城市的帶動是山東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山東省西部的“山水圣人”旅游線發展過程中,濟南市實際是被嚴重邊緣化的旅游城市。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報的山東旅游線路基本上是曲阜市、泰山、青島市、大連市。廣東省的山東七日游幾乎沒有濟南市,最多在濟南市下飛機,直接奔泰安市、曲阜市。濟南市不但沒成為中心,而且已經被邊緣化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大和發展,首先要放在大的區域樞紐中心城市來定位,要讓濟南市廣泛地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共同促成山東省西部地區的發展和繁榮[5]。
3.2 依托藍色經濟區,提升山東半島旅游業競爭力
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開發中,旅游業被定位為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旅游業規劃》中,包括了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等沿海7市,37個區、縣(市)。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旅游業以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城市旅游開發和度假區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動旅游的現代化、國際化和集群化發展,在“好客山東”總體形象品牌的指引下,塑造“藍色度假”的區域子品牌,建設成為全國一流水平的海濱度假旅游連綿帶和國際海濱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6,7]。
3.3 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旅游
將東營市、濱州市、濰坊市的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樂陵市、慶云縣、淄博市的高青縣和煙臺市的萊州市等,共19個縣(市、區)納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依托區域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區位,發展三大重點:首先,黃河口濕地生態旅游區。利用本區黃河三角洲獨特區位特征和黃河口的獨特旅游資源,開發具有國際吸引力的生態旅游產品,培育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5A級旅游景區。第二,歷史與生態農業旅游區。圍繞建設京津濟城市“后花園”,加大資源開發整合力度,形成集歷史人文、自然生態于一體的特色、高效、生態的旅游產業經濟區。第三,生態農業與民俗文化旅游區。發揮本區在山水圣人旅游線和半島海濱旅游線中的銜接作用,形成集生態農業觀光、海濱和民俗度假于一體的特色、高效、生態的旅游產業經濟區[8,9]。
3.4 依托魯南經濟帶,發展紅色旅游區
紅色旅游區域聯合開發很有意義[10],山東省具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在空間格局上已形成“一個核心、三個區域、一條主線”。一個核心是以臨沂市為中心的沂蒙山革命老根據地紅色旅游區,涵蓋區域包括臨沂、萊蕪、淄博、濰坊4個地市,其中臨沂市是國家18個革命老區之一,其下轄的沂水、臨沭、蒼山、莒南4個縣是山東省僅有的一類革命老區。三個區域:一是以菏澤為中心的原冀魯豫邊區為基本范圍的魯西地區,這一地區具有邊區革命特色。二是以棗莊和微山湖為中心的鐵道游擊隊活動區。這一地區是山東人民敵后游擊斗爭的主要活動區域,是抗日游擊戰爭的一個典范,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的傳奇色彩,是沂蒙山革命旅游區的重要補充。三是以煙臺、濰坊、青島及威海4個市為中心的膠東革命根據地旅游區,這一區域是山東省敵后武裝斗爭的重要地區,是濱海地區重要的紅色旅游地。一條主線是指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山東的轉戰路線。這條主線將山東紅色旅游的一個核心與三個區域串連起來,形成山東大紅色旅游圈[11]。
3.5 發展民俗旅游,挖掘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
旅游不僅僅有經濟性,更有文化性。齊魯文化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核心,也是山東旅游的立身之本。在如今大多數旅游景點逐漸企業化、經濟化的時候,挖掘、突出旅游的文化內涵是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的良好手段。山東省歷史文化悠久,是圣人之鄉,歷史上產生過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和科學家,包括孔子、墨子、孟子、管子、孫子、扁鵲、魯班、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齡等。這些資源可以說是得天獨厚。旅游資源中的泰山和曲阜“三孔”,是最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勝古跡。這些豐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為山東民俗旅游提供了開發平臺。當然,山東民俗旅游的內涵非常廣,不僅包括以民間建筑、民間技藝、民間游戲為代表的物質層面,還包括以婚喪嫁娶為代表的制度層面,更包括了以民間傳統、宗教信仰、人文素質為代表的精神層面,在開發民俗旅游、挖掘齊魯文化內涵的實踐中,尤其要加強和重視精神層面。
3.6 欠發達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戰略
魯西南地區不僅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旅游業發展也有較大欠缺。以菏澤市為例,雖然其旅游開發啟動較早,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但是開發理念較為落后,城市建設和城市經營落后,旅游地形象不突出,未建立起有效的旅游開發投入機制,政府主導的痕跡較濃等因素均制約了菏澤市旅游業的發展。對于此類欠發達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首要的一點是政府主導部門加強自身的改革力度,轉變開發理念,建立有效的旅游開發投入機制,逐漸削弱政府的主導痕跡。其次應發揮本地的比較優勢,整合旅游資源,做大做強,菏澤市作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基地,完全可以在每年冬季舉辦一次牡丹催花展,既可以讓人們在寒冬觀賞牡丹,又能夠進行花木交易;此外,還應將戲曲、武術、面塑、魯錦等獨特民俗作為重點開發對象;如果能夠再與黃河、水滸文化聯合,將從根本上改變菏澤旅游業多年來單靠牡丹一條腿走路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小愛. 山東省旅游業對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0):10928-10929.
[2] 武傳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遼寧省市域旅游協調發展對策研究[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0(1):83-84.
[3] 張吉獻,楊 銘.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原經濟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1):5132-5133,5152.
[4] 劉玉琴.基于增長極理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合作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7(4):467-471.
[5] 李 楠.山東省旅游發展的城市差異分析[J].現代經濟,2009(20):53.
[6] 于慰杰.山東半島城市旅游空間集聚群形成機制分析[J].中國礦業,2010(6):26-29.
[7] 孫希華,宋立杰,李 平.山東省東部沿海城市體驗式旅游開發潛力研究[J].海洋科學,2007(6):10-14.
[8] 秦瑞鴻.山東半島旅游圈雙核模式結構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6):87-90.
[9] 付景遠.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經濟——魯西京九沿線旅游經濟發展前景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6(8):254-255.
[10] 楊 敏. 陜甘寧紅色旅游區域聯合開發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8):185-188.
[11] 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