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河南省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發展思路與建議,旨在為提升產業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能力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河南省;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220-04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CHEN You-guang1,YU Zhen-hai1,JING Ying1,LI Zhi-xun2
(1.Fresh 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250117,China;
2. He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major problem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were analyzed, its developing thoughts and suggestion we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Key words: Henan; cold water fis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近幾年來,冷水性魚類因特有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和生物學特性而備受人們的關注。由于天然水域冷水性魚類過度捕撈,全球資源量大幅下降,直到20世紀中期,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并研究增加資源與增殖的方法[1]。
我國對冷水性魚類增養殖十分重視,尤其是貧困山區,實踐證明發展冷水性魚類產業是促進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也是我國冷水性魚類卵苗和商品魚重要的中轉站。由于河南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擴建和提升冷水性魚類產業,可就近提供卵苗和商品魚,對增強我國冷水魚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本文對河南省冷水性魚類產業現狀與發展進行探討,為促進河南省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自主創新和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 冷水性魚類養殖的現狀
1.1 自然條件與養殖分布
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四大山脈環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境內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內河流大多發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山區丘陵面積占44.3%,流域面積100 km2以上,擁有河流493條。許多河流由于坡降大、水流湍急、水質清新,餌料生物少,水溫較低,是養殖冷水性魚類寶貴的水資源。針對這一現狀,2003年河南省對沿黃綠色漁業帶進行了建設,推動漁業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2]。這次調查結果表明,河南省冷水魚養殖企業多集中在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山區,如三門峽市的盧氏、冠云山、靈寶、陜縣,安陽市的林州及濟源等,現有年產15 t以上的冷水性魚類繁殖企業1家、養殖企業4家;另外,還有鄭州、濮陽、平頂山、信陽、商丘(睢縣)和南陽等地市分布一些零星的小型企業,詳見圖1。
1.2 養殖面積與產量
2009年河南省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5.18萬hm2,水產品總產量達到92.9萬t,而調研結果表明,冷水魚總養殖面積只有81 190 m2,商品魚產量355 t,生產發眼卵 100萬粒,培育苗種60萬尾,平均產商品魚17.45 kg/m2;到2010年,冷水魚商品魚產量達510 t,生產發眼卵200萬粒,培育苗種100萬尾,平均產商品魚22.09 kg/m2(表1)。因此,河南省冷水魚占水產品總產量份額較少,發展較為遲緩但養殖產量一直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1.3 養殖種類與技術研發
20世紀90年代,河南省開始引進和養殖冷水魚,起步較晚,但進入21世紀以來,冷水魚養殖有了較快的發展,由單一品種養殖逐步轉向以多品種養殖過渡,并把養殖生產與大眾的休閑度假、游釣業有機結合,增強了冷水性魚類產業的活力。目前,河南省養殖鮭科魚類主要是從云南引進的美國道爾頓虹鱒(Oncorhynchus mikiss),北京或山西引進的朝鮮虹鱒及山西引進的日本金鱒、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等品種;鱘魚類主要是從黑龍江引進的史氏鱘(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俄羅斯鱘(Acipensergueldenstaeti Brandt),武漢引進的匙吻鱘(Polyodon spathala),北京房山引進的西伯利亞鱘(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及幾種雜交種。
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對鱘魚研究的重點逐漸轉向人工養殖[3,4],河南省起初只是引進鮭科魚類,如硬頭鱒、金鱒、三文鱒[5]。進入本世紀以后,在國家、省市農業和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加強了研發力度,加快了冷水性魚類養殖業的發展。在鮭科魚類方面,孫興旺等[6]對挪威三文鱒養殖技術研究;姬廣聞等[7]對香魚開展河流增殖放流試驗,通過利用微流水養殖香魚,了解其生長發育的特點,解決了香魚苗種運輸的瓶頸問題,從4月在淇河的荷花村段進行香魚的人工放流,年底捕獲香魚平均規格達100 g,獲得了成功,又在香魚和細鱗鮭養殖及飼料方面進行了研究[8,9]。在鱘科魚類方面,趙道全等[10-13]對俄羅斯鱘從魚稚幼階段生長發育規律、飼料營養與養殖效果、工廠化集約養殖等多項技術進行了研究;并利用俄羅斯鱘魚對甲魚養殖企業養殖結構進行調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李秀玲等[14]和陳居明等[15]對西伯利亞鱘魚苗種培育、成魚養殖技術進行研究;王水亮等[16]對工廠化養殖匙吻鱘魚技術開展了研究。2003年沿黃綠色漁業帶建設計劃實施,利用水庫在濟源市進行網箱養魚,除了養殖鰱鳙魚、黃河鯉(Cyprinus carpio)、烏鱧(Channa argus)、斑點叉尾鮰(Channel catfish)以外,還進行了鱘魚網箱養殖,2007年濟源市網箱養魚突破15 000箱[17]。楊治國等[18]開展了高產高效鱘魚養殖方式的研究,主要有池塘微流水鱘魚養殖[19]、山區工廠化鱘魚養殖[20]等養殖模式,進而推動了沿黃流域低洼鹽堿地[21]、中原地區[22]池塘養殖、網箱養殖[23]以及水庫、河流增殖放流,制定了相關的鱘魚技術規程。10多年來,相繼有“俄羅斯鱘魚工廠化集約養殖技術研究”和“三文鱒養殖技術研究”獲得了河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以及一批相關科研成果的產出[12],促進了冷水性魚類產業的發展。
1.4 養殖方式與設施研究
我國冷水性魚類養殖方式主要有自然水體增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兩種方式[24]。自然水體增養殖方式包括自然水域人工放流、網箱和圍網養殖;工廠化養殖方式包括開放式室外流水養殖、室內工廠化養殖及封閉式循環水養殖系統。根據河南地區養殖情況,李同國[5]在冷水魚養殖場建設研究中,闡述了建場選擇條件,其中包括水源與水溫、水流與水量、溶氧量、電力交通、銷售市場等,提出了池塘類型、形狀與結構、池面積與數量等關鍵技術和具體的要求。錢名全等[25]又進一步研究了工廠化雙循環水養鱘模式。陳杰等[23]對網箱的水域設置、形狀大小、框架制作、魚排的制作提出了技術要求,對苗種放養、飼料與投喂、日常管理及越冬進行了技術規范。目前,開放式流水、網箱養殖和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已成為河南省的主要養殖方式。
1.5 深加工企業狀況
河南省現有水產加工企業主要從事田螺、河蝦和銀魚等特色加工及大宗淡水魚類的冷藏與保鮮。由于河南省受冷水魚養殖產量的制約,養殖產品大多就近銷售,或者直接進入賓館和飯店,農貿市場幾乎是有價無貨。目前,冷水魚精深加工環節尚顯薄弱,完整的產業鏈尚未形成。
1.6 飼料加工企業狀況
河南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大的省份,食品和飼料加工是河南省的優勢產業,各地市均有加工企業,其中涉及漁飼料生產代表性企業就有6家,均可以根據鮭科、鱘科等冷水性魚類飼料營養配比生產出全價配合飼料。在飼料研究中,像趙道全[11]對俄羅斯鱘魚飼料和龍勇等[26]對鱘魚消化生理和營養需求的研究成果為數并不多,與丹麥、挪威和俄羅斯等國的研究仍有差距。
1.7 疾病流行與防治研發狀況
冷水性魚類引發的疾病可分為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及營養性疾病。調研結果表明,河南鮭科魚類的發病率比鱘科魚類要高,尤其是病毒性疾病,一旦發病損失較大。有的企業減少鮭科魚類養殖,進而增加鱘魚養殖。而鱘科魚類的疾病也比較普遍,有細菌、真菌、寄生蟲和營養性的病例,最常見的是爛(赤)皮、爛鰓、腸炎、出血和脊柱彎曲等病癥。科研人員也及時地開展了鱘魚疾病防治的研究,如楊治國等[27-29]對鱘魚細菌性敗血癥的嗜水氣單胞菌的分離與鑒定、診斷與治療,張國振[30]對匙吻鱘寄生蟲病開展治療及預防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仍然有許多癥狀難以控制。
2 冷水性魚類產業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冷水魚親魚培育及卵苗供應不足
2008年河南省相繼對虹鱒和鱘魚人工孵化成功、鱘魚人工繁殖成功[31],盡管冷水性魚類繁育系統已有較好基礎,但與市場需求和現代漁業要求相比繁育體系建設仍顯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鱘魚種質保存與選育、良種質量與供應等方面存在技術瓶頸;二是鱘魚親魚培育不足。我國鱘魚繁殖年齡為8~10齡,而企業缺乏有計劃按年齡梯隊培育親魚和后備親魚,基本上靠外購或引進發眼卵和苗種;三是冷水性魚類繁育種類單一,企業普遍缺乏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的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明顯不足,制約了冷水性魚類產業化進程。
2.2 飼料營養需求和疾病防治技術研發相對滯后
盡管飼料加工企業很多,但針對冷水魚營養需求研發的飼料企業太少。多數養殖企業位于偏僻山區、道路崎嶇,即便有好的飼料廠家,也因飼料運輸路途長遠、耗時費力,飼料價格相應提高。而長期采用非專用飼料投喂,會造成魚類體質、免疫力降低,突出表現在魚類的生長速度緩慢、運輸存活時間短和發病率高。
盡管境內養殖企業養魚多年,也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專門從事魚病方面的研究[27-30],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調查發現養殖企業的養魚池載魚量不斷增加,因水源流量限制,換水率有限,且時常更換飼料,導致鱘魚生長緩慢、體質變差,病害增多,加之養殖者病癥觀察、診斷、用藥方法等認識水平的局限,一旦發病,治愈困難,嚴重時導致養殖效益下滑,蒙受損失較大。因此,冷水性魚類疾病頻發已成為養殖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
3 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建議
當前,河南省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國家政策層面來加以破解。“十二五”期間,國家著力發展我國西南地區,這里蘊藏著豐富的冷水資源及特有的土著冷水性魚類,是產業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而河南省具有獨特的區位和冷水資源優勢,應優化養殖結構,加快冷水性魚類產業化建設;從全省產業發展層面來看,重點應放在新品種引進、原種種質的提純復壯、企業增值增效及產業技術升級上尋求突破口,同時要協調好生產與加工、大宗魚類與冷水性魚類等相互關系,確立優勢冷水性魚類主導品種,大力扶持和發展繁育、養殖企業,提高企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營造整體優勢,規避市場風險,增強競爭能力,實現質量、效益的雙提升,加快推進產業化發展。
3.1 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打造領軍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應在養殖主產區加大扶持產業化經營的政策力度。由于冷水性魚類養殖多在冷水資源豐富的山區,那里交通、通訊和生活都不便利。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在開發時,當地主管部門應在土地租賃、水源使用、公路建設、產品銷售以及建設審批等環節上給予政策傾斜,使業主愿意投入、精心生產、安居樂業、得到實惠,逐步使企業做大做強,培植行業的領軍企業,進行示范推廣,帶動周邊地區。只有養殖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才能快速推進產業的發展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
3.2 實施科技興漁戰略,提升產業自主創新和競爭能力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推動力。產業發展需要培植“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32]。政府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科研院所積極與企業建立互惠協作關系,結合生產實際研發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方法,使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雙方達到效益、成果共贏的同時,也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進而提升產業自主創新和競爭能力。
3.3 創建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完善配套體系,開拓產業的發展空間
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按照創辦主體多元化、組織形式多樣化、合作收益實效化的思路,積極鼓勵創建各具特色的專業合作組織,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組織化水平,開展技術交流和專業培訓,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實現養殖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生產環節有機結合,完善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的配套體系建設,形成整體優勢,統籌兼顧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不斷開拓冷水性魚類產業的發展空間,促進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 石振廣, 董雙林, 王云山, 等. 我國鱘魚養殖業現狀及問題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08,26(2):58-62.
[2] 葉新太,李君蘭,趙新年.關于實施沿黃綠色漁業帶建設計劃的思考[J].河南水利,2005(1):38.
[3] MOORE B J,HUNG S S O, MEDRANO J F. Protein requirement of hatchery-produced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Aquaculture,1988,71(3):235-245.
[4] HUNG S S O, LUTES P B,SHQUEIR A A,et al. Effect of feeding rat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 Aquaculture, 1993, 115(3-4):297-303.
[5] 李同國.怎樣建造一個冷水魚養殖場[J].河南水產,2006(1):21-22.
[6] 孫興旺,李同國,朱文錦,等.三文鱒養殖技術研究[J].淡水漁業,2001,31(2):12-13.
[7] 姬廣聞,張 坤,李治勛,等.高密度微流水香魚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05(1):10-11.
[8] 李先明,李治勛,劉 熹.香魚的人工養殖及飼料投喂技術[J].河南水產,2006(2):9-10.
[9] 齊子鑫,趙永軍.細鱗鮭的生物學及養殖前景展望[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6(1):29-30.
[10] 趙道全.俄羅斯鱘魚稚幼階段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J].河南水產,2001(3):25-26.
[11] 趙道全.俄羅斯鱘魚飼料的研究[J].河南水產,2001(4):25-26.
[12]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獲得的科研成果[J].河南水產,2006(1):45.
[13] 趙道全,王先科.俄羅斯鱘魚在我省甲魚養殖業結構調整中的意義[J].河南水產,2002(4):6-7.
[14] 李秀玲,莊芾思,喬明超,等.西伯利亞鱘魚苗種培育技術[J].河南水產,2009(3):24,15.
[15] 陳居明,劉 垠.西伯利亞鱘養殖試驗[J].河南水產,2003(3):31.
[16] 王水亮,王東風.工廠化養殖匙吻鱘魚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7(12):45-46.
[17] 何天軍.濟源網箱養魚突破15000箱[J].河南水產,2007(4):48.
[18] 楊治國,胡安華,汪成竹,等.鱘魚養殖技術[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0(2):44-46.
[19] 杜忠臣.池塘微流水養殖鱘魚高產高效技術[J].中國水產,2003(1):40-41.
[20] 常東洲.山區鱘魚工廠化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08(1):14-15.
[21] 祝少華.沿黃流域低洼鹽堿地池塘養殖匙吻鱘技術[J].中國水產,2007(12):41-43.
[22] 陳 杰.中原地區鱘魚養殖技術[J].河南科技(鄉村版),2008(12):28.
[23] 陳 杰,寧俊祿.網箱養殖鱘魚技術規程[J].河南科技(鄉村版),2008(7-8):29.
[24] 范兆廷,姜作發,韓 英,等.冷水性魚類養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鄉村版),2008. 148-189.
[25] 錢名全,藍澤橋,胡 超,等. 工廠化雙循環水養鱘模式的研究[J].漁業現代化,2006(6):3-6.
[26] 龍 勇,李林春.鱘魚消化生理和營養需求研究進展[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7(3):108-111.
[27] 楊治國.鱘魚嗜水氣單胞菌的分離鑒定[J].淡水漁業,2001,31(5):40-41.
[28] 楊治國,董 冰,胡安華.鱘魚細菌性敗血癥的診斷初報[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1(1):17-18.
[29] 楊治國,李明彥,胡安華.鱘魚細菌性敗血癥的治療[J].淡水漁業,2001,31(2):34-35.
[30] 張國振.匙吻鱘寄生蟲病的治療及預防[J].河南水產,2005(3):29.
[31] 河南省農業廳水產局.洛陽故縣水庫三文魚唱主角[J].河南農業,2005(12):19.
[32] 海 峰,張麗立.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及運作機制探討[J].運籌與管理,1997,6(4):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