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研究蔗糖濃度對遵義大白姜試管姜誘導的影響,將試管苗接種于6種蔗糖濃度遞增的培養基中,在(25±1)℃、光照時間12 h/d、光照度2 500 lx的培養室內分別培養60 d和80 d。結果表明,蔗糖濃度為100 g/L時對遵義大白姜試管姜的誘導效果最顯著。
關鍵詞:試管姜;誘導;蔗糖濃度;植物組織培養
中圖分類號:S6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256-03
Impact of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 on the Induction of Tube-ginger of
Zingiber officinale cv. Dabaijiang in Zunyi
ZHOU Xun1,XU Xiao-shu1,PAN Hui1,XIANG Chang-ping2
(1. Department of Biology,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Guizhou,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orestry Sciences,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Plantlets from tissue culture of Zingiber officinale cv. Dabaijiang were inoculated in medium with 6 different sucrose concentration and cultured at 2 500 lx(12h/d) and (25±1) ℃ for 60 d and 80 d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ucrose concentration on the induction of tube-ginger of Z. officinale cv. Dabaiji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ginger production was best in tube culture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0 g/L sucrose.
Key words: tube-ginger; induction; concenration of sucrose; tissue culture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屬姜科植物,原產于中國及東南亞地區[1],多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生產上多為一年生栽培。由于生姜不開花或很少開花,不能利用有性繁殖進行育種,只能靠少數品種長期無性繁殖,致使姜植株內積累多種病毒,產量下降,品質退化,抗逆性下降[2]。遵義大白姜是遵義地區廣大農戶種植的優良品種,該品種根莖肥大,纖維含量低,富含水分,口感好,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3]。因此,該試驗旨在通過植物組培技術對遵義大白姜試管姜的誘導進行初步探究,以期得到遵義大白姜的最佳試管姜誘導配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以貴州省遵義大白姜試管苗為試驗材料。
1.2 方法
在MS培養基中添加不同濃度的蔗糖,形成蔗糖濃度梯度(30、60、100、130、160、200 g/L)與不同時間段(60、80 d)的誘導組合12個。培養基中含瓊脂6.5 g/L,pH 5.8,分裝于100 mL三角瓶中,經121 ℃,滅菌15~20 min。
每瓶接種生姜試管苗5株,3次重復。在(25±1)℃、光照時間12 h/d、光照度2 500 lx的培養室內培養。
試管姜培養到60、80 d分別用游標卡尺、電子天平測量試管姜球莖的最大直徑和鮮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處理60 d后蔗糖濃度對試管姜誘導的影響
在(25±1)℃、光照時間12 h/d、光照度2 500 lx的條件下,遵義大白姜試管苗處理60 d后,各處理對試管姜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影響。經方差分析,蔗糖濃度為30 g/L和60 g/L處理與其他處理相比對試管姜的誘導差異顯著;蔗糖濃度為100 g/L處理的平均鮮重與60 g/L處理差異顯著,其平均鮮重與平均直徑與其他處理差異達極顯著(表1),試管姜球莖的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都達到最大值,分別為0.051 6 g和4.639 1 mm。在各處理中,隨著蔗糖濃度增大試管姜球莖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都呈增大趨勢,當蔗糖濃度超過100 g/L時,隨著蔗糖濃度再繼續增大,試管姜球莖的平均鮮重、平均直徑呈遞減趨勢。從植株長勢來看,30 g/L和60 g/L處理中植株健壯,生長良好,葉呈綠色,基部膨大不明顯,但分蘗數較多;100 g/L處理中植株矮小,葉淡綠色,分蘗數相對較少,基部膨大很明顯;130 g/L處理植株生長緩慢,葉黃綠色,分蘗數少,基部膨大較明顯,有部分苗出現枯萎死亡現象;160 g/L和200 g/L處理中植株生長受抑制,植株與接種時高度相當,無葉片長出,大部分植株開始枯萎死亡。因此,誘導60 d后,蔗糖濃度為100 g/L的處理對試管姜的誘導效果最佳。
2.2 處理80 d后蔗糖濃度對試管姜誘導的影響
在相同條件下,遵義大白姜試管苗處理80 d后,各處理對試管姜的形成也有不同的影響。經方差分析,蔗糖濃度為100 g/L時對試管姜平均鮮重誘導的影響達極顯著差異(表2),試管姜球莖的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都達到最大值,分別為0.065 2 g和4.568 6 mm。在各處理中,隨著蔗糖濃度增大,試管姜球莖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都呈增大趨勢,當超過100 g/L后,隨著蔗糖濃度再繼續增大,試管姜球莖的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遞減至零。從植株長勢來看,蔗糖濃度30 g/L和60 g/L處理中植株健壯,生長良好,葉呈綠色,基部膨大不明顯,但分蘗數較多;100 g/L處理植株矮小,葉淡綠色,分蘗數相對較少,基部膨大很明顯;130 g/L處理植株生長緩慢,葉黃綠色,分蘗數少,基部膨大較明顯,有部分苗出現枯萎死亡現象;當蔗糖濃度升高至160 g/L和200 g/L時,植株已經全部死亡。分析可知,當蔗糖濃度較低時,對試管姜的誘導作用不明顯,基部不出現膨大現象;當蔗糖濃度較高時,不僅不利于試管姜的形成而且還嚴重影響了植株的生長,主要由于蔗糖濃度過高,導致培養基滲透壓高于植株滲透壓,植株失水而枯死。因此,試管姜誘導80 d后,蔗糖濃度為100 g/L處理的誘導效果最佳。
2.3 處理60 d和處理80 d后蔗糖濃度對試管姜誘導的比較
通過對處理60 d和80 d的數據分析比較可以看出,處理60 d后試管姜的最佳蔗糖誘導濃度為100 g/L,而處理80 d后的最佳蔗糖誘導濃度也為100 g/L,且兩種時間處理在蔗糖濃度30~100 g/L范圍內,都先隨著蔗糖濃度增大試管姜球莖平均鮮重、平均直徑呈增大趨勢,到100 g/L處理時試管姜球莖平均鮮重、平均直徑都達到最大值,而隨著蔗糖濃度的繼續增大,兩者都出現減小的趨勢(圖1、圖2)。從植株長勢來看,處理80 d的植株比處理60 d的植株多生長了20 d,植株高度增加,分蘗數增多,試管姜球莖平均鮮重增加,而平均直徑卻減小了。分析現象認為主要是試管姜球莖的營養成分積累,所以鮮重增加了,而由于培養時間的加長,培養基水分的丟失,且植株高度增加、分蘗數增多導致球莖平均直徑減小。綜合分析得出兩種處理時間段都是蔗糖濃度為100 g/L處理對試管姜的誘導效果最好。
3 討論
該試驗研究了不同的蔗糖濃度和培養時間對遵義大白姜試管姜誘導的影響。試管姜技術國內少見報道,遵義大白姜試管姜誘導技術目前國內尚未開展。花卉中的宿根類植物通過組織培養在試管內誘導形成地下貯藏器官,在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并在唐菖蒲、小蒼蘭、百合和馬蹄蓮等植物上都已獲得成功[4-7],說明一些宿根類植物可以逾越大田栽培階段,直接在試管內形成貯藏器官。在蔬菜中試管馬鈴薯的誘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大蒜、芋等蔬菜在組織培養器皿中直接由組培苗可以誘導形成塊莖、球莖等[8,9]。試驗結果表明,蔗糖濃度和培養時間對遵義大白姜試管姜的誘導及膨大具有重要作用。這與陳傳紅等[10]研究的江西興國九山姜試管姜形成有所區別,他們認為8%的蔗糖濃度對試管姜的形成效果最顯著,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姜品種不同所致。張延國等[11]以山東萊蕪大姜為材料研究的試管姜認為蔗糖濃度為8%和10%時對試管姜的誘導極顯著,這些研究都證明了蔗糖對試管姜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且蔗糖的濃度對于不同品種的姜的試管姜形成的影響也不相同。周明等[12]用河南張良姜和四川竹根姜為材料研究了光強和蔗糖對試管姜苗的影響,表明蔗糖不僅對試管姜的形成有影響,還對試管姜苗的生長有影響。蔗糖作為植物組織培養中的一個關鍵因子,該試驗通過蔗糖和培養時間這兩個變量因子探索了遵義大白姜的蔗糖誘導濃度,低濃度的蔗糖對試管姜的影響效果不明顯,高濃度的蔗糖由于培養基滲透壓過高導致植株失水死亡,通過一系列的濃度梯度試驗最終得出的最佳蔗糖誘導濃度為100 g/L。然而,試管姜的誘導存在很多誘導因子,如激素、光照度等。在(25±1)℃、光照時間12 h/d、光照度2 500 lx的培養室內,培養過程中有很多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例如,光照強度、空氣濕度、大氣壓等都可能影響試管姜的形成,對這些因素都需要做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振賢. 蔬菜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2] 王教義,范國強,張 平. 姜脫毒組培技術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1999(6):7-9.
[3] 李正紅,孫 萍. 遵義大白姜[J].長江蔬菜,2001(2):26.
[4] STEINITZ B,COHEN A,COLDBERG Z,et al. Precocious gladiolus cormformation in liquid shake cultures[J]. 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1,26(2):63-70.
[5] 馬國華,張啟明.多效唑在唐菖蒲組織培養中的作用[J].園藝學報,1994,21(3):288-292.
[6] 王愛勤,周歧偉,何龍飛,等.百合試管結鱗莖的研究[J]. 廣西大學學報(農業和生命科學版),1998,17(1):71-75.
[7] 趙東雄. 小蒼蘭脫毒苗的試管成球試驗初報[J]. 上海農學院學報,1989,7(3):197-198.
[8] 劉高瓊,李式軍,張學平. 大蒜試管鱗莖微繁技術研究[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6,19(3):31-36.
[9] 劉玉平,柯衛東,黃新芳,等,試管芋誘導的研究[J]. 園藝學報,2003,30(1):43-46.
[10] 陳傳紅,金衛根,楊柏云,等.蔗糖和多效唑對試管生姜形成的影響[J]. 亞熱帶植物學報,2006,14(2):146-150.
[11] 張延國,屈冬玉,楊建榮,等. 試管姜的誘導[J]. 中國蔬菜,2002(1):32-33.
[12] 周 明,關秋竹,韋玉霞,等. 蔗糖濃度和光強對姜試管苗生長和光合的影響[J].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3):35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