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武當道茶55個典型茶園土壤進行取樣和分析測定,結果表明,武當道茶茶園土壤pH總體較高;土壤有機質、堿解氮含量豐富;有效磷含量中等水平,分布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速效鉀虧缺面積較大,分布隨海拔升高而升高。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其改良培肥途徑,即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調節土壤酸堿度等。
關鍵詞:武當道茶;茶園;土壤養分;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S571.10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2-4579-03
Current Status of Soil Nutr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udang Taoism Tea
YAO Qiang1,LI De-zhi1,ZHANG Jian1,LIU Hua1,WANG Jian-min1,WANG Ping2
(1.Soil Fertilizer Workstation of Shiyan City in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Hubei, China;2. Agro-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Wudang Mountain Special Tourism and Economic Region, Shiyan City in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714,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status of soil nutrition of 55 representative Wudang Taoism Tea gardens was analyzed and som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 value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N of soil in Wudang taoism tea gardens were hig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was middl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uprising of altitude.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was low and the area of K-deficient soil was large.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increased with the altitude uprising. Based on these, some improvement approache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extending the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ique and adjusting soil pH value.
Key words: Wudang taoism tea; tea gardens; soil nutri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地處鄂西北山區的十堰市,是我國茶葉的發源地[1]。全市現有茶園面積3.07萬hm2,占全省茶園總面積的14.9%[2],茶葉產量0.89萬t,占全省茶葉總產量的6.2%[3]。十堰山區被列為農業部茶葉生產優勢區域,并榮獲“中國生態有機綠茶之鄉”、“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道茶被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稱號。獨特的地理區位、優良的生態環境,孕育出武當道茶出類拔萃的內在品質,全市通過國際、國內權威機構認證的有機茶品牌30多個,占全省的1/3以上[1],“龍峰”、“圣水綠茶”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60多個產品多次在國際、國內農博會及茶葉評審會上獲獎,2個產品獲湖北省十大名茶、4個產品獲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武當道茶產業已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城鄉居民轉移就業的民生產業。未來將用10年時間,使十堰茶園面積達到6.67萬hm2,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使武當道茶成為十堰市繼名山、名水、名車之后的第四張名片[3]。
目前,武當道茶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是茶葉產量不高,茶園的長勢不平衡,限制了茶葉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而有關武當道茶茶園土壤養分狀況的調查研究較少[4]。因此,通過對龍王埡、梅子貢、圣水、八仙觀、阿里山5個武當道茶龍頭企業的茶園取樣和測試,建立土壤養分數據庫,較全面了解茶園土壤肥力現狀及限制因子,以期為提高武當道茶產量和品質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采集與制備
2010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5]為依據, 參照茶園測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樣技術[6],根據茶園實際分布情況和面積大小,確定在龍王埡、梅子貢、圣水、八仙觀、阿里山5個武當道茶龍頭企業的茶園取土樣55個,采用GPS對中心采樣點定位,每樣點沿茶樹樹縫滴水線,采用“S”布點采樣方式,用不銹鋼鏟取15~20個點的等量土樣混合。混合土樣經風干、去渣、碾碎、過篩,用對角取樣法留500 g混合土樣供分析。速效養分和pH分析的樣品過20目尼龍篩。
1.2樣品測定
土壤pH采用水浸提(水土質量比為2.5∶1)-電位法測定;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堿解氮采用NaOH浸提-擴散法測定;有效磷采用Olsen法測定;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計法測定。
1.3土壤養分評價標準
結合國家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853-2004[7])中茶園土壤的肥力分級標準和優質高效高產茶園土壤指標[8],對武當道茶茶園土壤養分狀況進行評價分級(表1)。
2結果與分析
2.1茶園土壤pH
茶樹屬喜酸性植物,世界各國推薦的最適茶樹生長的pH范圍為5.0~7.0[9],研究認為我國茶園土壤最適的pH應為5.0~6.5[10,11],土壤pH 5.0~6.0之間茶葉品質較好[12,13]。土壤測試結果(表2)表明,十堰市茶園土壤pH總體較高,pH為4.6~8.3,平均為5.96,變異系數為21.6%。沒有pH低于4.5的茶園,茶園pH為4.5~5.5,符合優質高效高產條件的僅占30.9%,pH高于5.5的占69.1%,pH高于6.5的占25.5%,個別茶園土壤pH達到8.3,pH最適(5.0~6.5)的占45.5%。從海拔上看,海拔500 m以下的平均pH為5.77,500~800 m為5.90,800 m以上為6.35,土壤pH隨海拔升高而升高(表3)。
2.2茶園土壤有機質
較高的有機質含量是獲得高品質茶葉的必要條件,我國優質名茶產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都在20 g/kg以上[10]。十堰市茶園土壤有機質總體較為豐富,但茶園間差異較大,有機質含量在8.7~55.3 g/kg,平均為23.93 g/kg,變異系數為39.9%。92.7%的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達到I級茶園標準,5.5%的茶園含量符合Ⅱ級茶園標準,只有1.8%的茶園低于臨界值(表2)。從不同海拔上看,土壤有機質差異不大(表3)。茶園土壤有機質高于全省的平均值[4],基本具備生產高品質茶葉的條件。
2.3茶園土壤堿解氮
武當道茶茶園土壤堿解氮含量較高,氮素供應能力較強。土壤堿解氮含量在29.0~341.0 mg/kg,平均含量121.15 mg/kg,變異系數為60.1%,不同茶園差異較大。52.7%的茶園土壤堿解氮含量豐富,達到I級茶園標準,42.0%的茶園土壤堿解氮含量尚可,符合Ⅱ級茶園標準,只有5.3%的茶園土壤堿解氮低于臨界值(表2)。堿解氮平均含量低于湖北省平均值[7]。從海拔上看,土壤堿解氮分布表現為海拔800 m以上﹥500~800 m﹥500 m以下(表3)。
2.4茶園土壤有效磷
土壤有效磷是衡量土壤供磷水平的重要指標。武當道茶茶園土壤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磷素供應能力較差。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9~57.6 mg/kg,平均含量11.41 mg/kg,變異系數為92.6%,不同茶園之間差異大,平均數的代表性較差。有效磷平均含量遠低于全省平均值[7]。38.2%的茶園土壤有效磷含量豐富,達到I級茶園標準,41.8%的茶園土壤有效磷含量尚可,符合Ⅱ級茶園標準,20.0%的茶園土壤有效磷低于臨界值,需增施磷肥。從海拔上看,海拔800 m以下土壤有效磷較豐富,800 m以上缺乏,土壤有效磷分布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表3)。
2.5茶園土壤速效鉀
茶園土壤速效鉀偏低,平均值為94.87 mg/kg,變異系數為46.3%。含量達到I級茶園標準的占27.3%,含量在Ⅱ級的茶園占34.6%,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臨界值的茶園較多,占總量的38.1%(表2)。從海拔上看,土壤速效鉀分布隨海拔升高而升高(表3)。茶園土壤速效鉀虧缺面積大,應大量補充鉀。
3提高武當道茶茶園土壤養分的對策
3.1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茶園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關,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植物營養,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進土體團粒結構形成和土壤潛在養分轉化,減少淋失和土壤侵蝕以及消除農藥殘毒和重金屬污染等作用。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對提高武當道茶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應充分發揮山區有機肥資源豐富的優勢,廣辟肥料來源,采取堆(漚)肥、秸稈覆蓋、套種綠肥、增施有機肥、施用商品有機肥等多種措施增施有機肥料,年有機肥施用量不低于30 t/hm2,使有機氮的投入達到總氮的30%以上。
3.2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茶葉需要氮、磷、鉀含量豐富且三者比例適當,才能獲得較高的品質,某種元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十堰市茶葉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肥輕磷、鉀肥現象,導致土壤氮素多、磷和鉀缺乏,不利于茶葉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提升。一是運用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氮、磷和中微量元素配合,進行平衡施肥;二是調整氮、磷、鉀肥、有機和無機、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比例,重建茶園優質高效的土壤養分庫,以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近年的試驗示范顯示,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的茶葉平均每公頃增產10%,增收1 500元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提高武當道茶產量和品質的有效途徑。
3.3調節土壤酸堿度
土壤pH是建設高產優質高效茶園的先決條件,十堰市的茶園土壤pH偏高,新建茶園時首先要選擇適宜的土壤,以獲得較高的茶葉品質。對于土壤pH高于6.5的土壤應在秋冬結合施肥深翻,每年在茶樹行間施用硫磺粉、石膏、土壤調節劑、生理酸性肥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客土等措施調節土壤pH,當pH下降到5.0~6.5時可停止使用。
參考文獻:
[1] 沈康榮.山地農業三十年[M].2008.314-320.
[2] 湖北省統計局.湖北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3] 周南.市長進京力挺“武當道茶”[J].中國市場,2010(17):40-41.
[4] 王紅娟,龔自明,高士偉,等.湖北省茶園土壤養分狀況評價[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3):291-294.
[5] HJ/T166-2004,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S].
[6] 王紅娟,龔自明.茶園測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樣技術[J].茶葉科學技術,2008(3):46-48.
[7] NY/Y 853-2004,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S].
[8] 韓文炎,阮建元,林智,等.茶園土壤主要營養障礙因子及系列茶樹專用肥的研制[J].茶葉科學,2002,22(1):70-74.
[9] 李靜,夏建國.氮磷鉀與茶葉品質關系的研究綜述[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62-65,75.
[10] 王效舉. 土壤條件與茶葉品質關系的研究[J].茶葉通訊,1984(2):6-9.
[11] 楊利,范先鵬,趙書軍,等.湖北紅黃壤地區茶園土壤狀況及培肥途徑的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3(6):42-44.
[12] 王效舉,陳鴻昭.長江三峽地區不同茶園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其與茶葉品質的關系[J].植物生態學報,1994,18(3):253-260.
[13] 師進霖,納玲潔,宋云華, 等. 土壤肥力因子與茶葉品質的關系[J].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4):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