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研究了NaCl、NaHCO3和NaCl+NaHCO3 3種不同鹽脅迫對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S. Y. Hu)種子發芽的影響。結果表明,益母草種子隨NaCl、NaHCO3濃度的升高,相對發芽率、相對發芽勢、相對發芽指數均顯著降低,而混合鹽溶液中出現低促高抑現象。3種處理抑制作用順序為NaHCO3>NaCl>NaCl+NaHCO3。益母草種子耐鹽大小順序為NaCl+NaHCO3>NaCl>NaHCO3。
關鍵詞: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S. Y. Hu);鈉鹽脅迫;種子發芽;耐鹽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Q949.77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2-4657-03
Effect of Different Sodium Salt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Leonurus artemisia
CUI Xing-guo,LU Zhan-gen
(Department of Biology,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Effects of NaCl, NaHCO3 and NaCl+NaHCO3(salt-alkali)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Leonurus artemisia S. Y. Hu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germinating percentage, relative germination power and relative germinating inde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NaHCO3 concentration; But seed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viability and germination index were promoted by low concentration(under 1 mg/mL) of salt-alkali and inhibited by high concentration(above 1 mg/mL).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was in the order of NaHCO3 > NaCl> NaCl+NaHCO3; While the salt-tolerance of L. artimisia seed was NaCl+NaHCO3> NaCl> NaHCO3.
Key words: Leonurus artemisia S. Y. Hu; sodium salt stress; seed germination; analysis of salt tolerance
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S. Y. Hu)為唇形科益母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草入藥,臨床應用廣泛[1-3]。益母草在我國分布廣泛,但自然更新能力低,在栽培過程中,存在種子發芽率較低的現象,對產品產量影響極大,并且生態因素(如鹽分類型及濃度等)直接影響了種子發芽率和發芽速率,繼而影響幼苗的生長。
目前,國內對益母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產量評價、化學成分和藥用價值等方面[4,5],而有關益母草種子發芽的耐鹽性及益母草對不同鈉鹽脅迫的反應少見報道。
該試驗對益母草種子進行了3種不同鈉鹽(NaCl、NaHCO3和二者的混合鹽)的脅迫處理,旨在了解益母草種子對鈉鹽脅迫的反應及耐鹽性,為益母草的耐鹽研究和在鹽堿地土壤的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益母草種子于2009年10月末采自河北省衡水市衡德公路兩旁益母草自然分布群落。
1.2方法
1.2.1試驗處理方法供試鹽(NaCl、NaHCO3)均為分析純,濃度梯度分別為:1、2、3、4、5 mg/mL,NaCl與NaHCO3混合鹽按體積比1∶1配比,去離子水作對照。采用培養皿發芽法。用0.1% HgCl2溶液對種子表面消毒10 s,再用去離子水洗滌多次,沖洗干凈后放于盛去離子水的燒杯中,27 ℃溫箱浸泡7 h。選取100粒置于培養皿(Φ 10 cm)中,3次重復,放于27 ℃溫箱培養,各處理溶液每天更換1次,以保持一定的鹽濃度及濕度。
1.2.2指標測定方法種子發芽以胚根突破種皮為標準,發芽時間持續7 d。計算相對發芽率、相對發芽指數、相對發芽勢。計算公式:發芽率=(發芽種子總數/供試種子總數)×100%;發芽勢=(3 d內發芽種子數/供試種子總數)×100%;發芽指數=ΣGt/Dt(其中Gt為日發芽數,Dt為發芽天數);相對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某一鹽處理下的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相應對照的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100%。耐鹽程度分析[6-8]:耐鹽濃度(mg/mL):發芽率達對照發芽率75%時相對應的鹽濃度;耐鹽極限濃度(mg/mL):發芽率達對照發芽率10%時相對應的鹽濃度;耐鹽半致死濃度(mg/mL):發芽率達對照發芽率50%時相對應的鹽濃度。
1.2.3數據分析方法采用Excel 2003作圖,采用SPSS 18.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LSD)。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鈉鹽對益母草種子相對發芽率、相對發芽勢和相對發芽指數的影響
由表1、表2、表3可知,在NaCl、NaHCO3 2種鹽脅迫下,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率、相對發芽勢和相對發芽指數均隨鹽濃度的增大而逐漸降低,且與對照(未加鈉鹽的處理)相比均差異顯著。5 mg/mL NaCl脅迫下,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率大于5 mg/mL NaHCO3濃度下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率。混合鹽處理下,1 mg/mL的濃度的處理表現出明顯的促進發芽的作用,相對發芽率達到129.10%;在≥2 mg/mL的濃度下,相對發芽率隨濃度的增大逐漸下降,并與對照差異顯著,但下降速度小于單鹽脅迫;在5 mg/mL的濃度時相對發芽率為41.79%,明顯高于以上2種單鹽脅迫,說明混合鹽對益母草種子發芽率抑制作用最弱。
在≥4 mg/mL NaCl脅迫下,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勢為11.10%;而4 mg/mL NaHCO3脅迫下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率下降到了23.61%,5 mg/mL濃度下下降到4.21%,且二者差異顯著。NaCl和NaHCO3混合鹽處理下,1 mg/mL的濃度的處理提高了發芽勢,相對發芽勢達到127.12%,≥2 mg/mL的濃度下,相對發芽勢隨濃度的增大逐漸下降,但下降速度小于單鹽脅迫,在5 mg/mL的濃度時相對發芽勢為31.84%,明顯高于以上2種單鹽脅迫。
在5 mg/mL NaCl脅迫下的益母草種子的相對發芽指數為8.35;而5 mg/mL NaHCO3脅迫下,相對發芽指數下降到7.97;混合鹽處理下,5 mg/mL的濃度處理的相對發芽指數高于以上2種單鹽脅迫,為26.26。混合鹽濃度對益母草的影響表現為低促高抑,在1 mg/mL的濃度下促進發芽,≥2 mg/mL的濃度明顯抑制發芽,相對發芽指數隨濃度的增大逐漸下降,并與對照差異顯著,但下降速度小于單鹽脅迫。
2.2不同濃度NaCl和NaHCO3對益母草胚根的影響
鹽脅迫對種子發芽的影響多以對胚根的影響作為指標之一[9]。如圖1、圖2所示,隨著NaCl、NaHCO3濃度的升高,益母草胚根長度逐漸縮短變粗,且根長度與NaCl和NaHCO3濃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RNaCl=0.934 3;R=0.922 2),這與柴媛媛等[10]對種子發芽期甜高粱對鹽脅迫的響應及耐鹽性綜合評價結果一致。從圖1、圖2中可以看出,NaHCO3引起的益母草幼苗胚根長度下降速度快于NaCl。試驗觀察發現,0、1 mg/mL的NaCl和NaHCO3脅迫下的益母草胚根又細又長而且長出側根,高濃度(4、5 mg/mL)的NaHCO3脅迫下第五天的益母草胚根變黃腐爛,低濃度(2、3mg/mL)的NaHCO3脅迫下第六天和第七天的益母草胚根變黃。在≥3 mg/mL的NaCl脅迫下第六天的益母草胚根變黃,以上說明堿性鹽(NaHCO3)對益母草胚根長度的抑制大于中性鹽(NaCl)。
2.3耐鹽程度分析
由表4可知,益母草種子在3種鹽溶液中的耐鹽濃度、耐鹽半致死濃度和耐鹽極限濃度大小順序一致,均為NaCl+NaHCO3>NaCl>NaHCO3,說明益母草種子在混合鹽脅迫下比在單鹽脅迫下耐鹽性更強,在中性鹽脅迫下耐鹽性大于堿性鹽,從耐鹽順序上也可反映出3種鹽脅迫對益母草種子發芽的抑制效應強弱,與以上結論一致。
3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主要研究了NaCl、NaHCO3和NaCl+NaHCO3 3種鈉鹽脅迫對益母草種子發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NaCl、NaHCO3濃度的升高,益母草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均顯著降低,其中NaHCO3對益母草的種子危害較大,表現為相對發芽率、相對發芽勢、相對發芽指數降低速度最快,胚根長度被抑制最厲害,這與景艷霞等[11]對苜蓿種子采用不同鈉鹽處理得出的結果一致。不同濃度混合鹽脅迫對種子發芽有低促高抑作用,即1 mg/mL的濃度促進發芽,在≥2 mg/mL的濃度時抑制作用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增大。3種處理抑制作用大小順序為NaHCO3>NaCl>NaCl+NaHCO3,這與郭彥等[12]對大豆種子耐鹽堿脅迫的研究結論稍有差異。經耐鹽性分析,益母草種子耐鹽大小順序為NaCl+NaHCO3>NaCl>NaHCO3。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在混合鹽脅迫下,低濃度的Cl-與HCO3-的協同作用可能激活了有關酶活性,促進了種子發芽;高濃度的混合鹽處理和不同濃度的2種鈉鹽的單獨處理均對益母草種子造成了離子毒害而抑制了其發芽。②NaHCO3處理除了造成離子脅迫外,還有高pH脅迫協同作用,堿性溶液不利于益母草種子發芽,其發芽率、發芽指數、發芽勢均小于NaCl處理,也說明高的pH危害性大于Na+。因此堿性鹽(NaHCO3)對種子的毒害作用遠遠大于中性鹽(NaCl)。③混合鹽處理對益母草種子發芽的影響小于堿性鹽(NaHCO3)和中性鹽(NaCl),可能是混合溶液中的Cl-或HCO3-對毒害起到了緩解的作用,其具體生理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④混合鹽中Cl-或HCO3-促進了細胞膜的滲透調節,滲透調節越強,從外界逆境中吸水的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對抗外界不良環境,從而耐鹽能力增強,其具體生理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阮金蘭,杜俊蓉,曾慶忠,等. 益母草的化學、藥理和臨床研究進展[J]. 中草藥,2003,34(11):15-19.
[2] 陳葉, 羅光憲,張永虎, 等. 細葉益母草種子發芽特性的研究[J]. 中草藥,2005,36(9):1401-1402.
[3] 晁志,周秀佳. 益母草類中藥的研究概況和進展[J]. 中草藥,1998,29(6):414-417.
[4] 孟祥云,楊敬秋.益母草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藥,2007,20(5):467.
[5] 安偉建. 中藥益母草有效成分提取和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 天津藥學,2003,15(3):68-70.
[6] 馬紅媛,梁正偉,孔祥軍,等. 鹽分、溫度及其互作對羊草種子發芽率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8,28(10):4711-4717.
[7] 劉太林,楊靜慧,穆俊麗,等. 不同大豆品種種子萌發期的耐鹽性[J]. 大豆科學,2009,28(5):837-841.
[8] 穆俊麗,李建科,楊靜慧,等. 不同油葵品種種子萌發期的耐鹽性研究[J]. 北方園藝,2009(5):26-30.
[9] 李海燕,丁雪梅,周嬋,等. 鹽脅迫對三種鹽生禾草種子萌發及其胚生長的影響[J]. 草地學報,2004,12(1):45-50.
[10] 柴媛媛,史團省,谷衛彬. 種子萌發期甜高粱對鹽脅迫的影響及其耐鹽性綜合評價分析[J]. 種子,2008,27(2):42-47.
[11] 景艷霞,袁慶華. 不同鈉鹽脅迫對苜蓿種子萌發的影響[J]. 種子,2010,29(2):69-72.
[12] 郭彥,楊洪雙,趙家斌. 混合鹽堿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J]. 種子,2008,27(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