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魚-鴨-菜生態種養模式的方法與效益

2011-12-31 00:00:00肖建中呂耀平
湖北農業科學 2011年22期

摘要:魚、鴨、菜混養技術是一種效益較高的生態漁業模式。于2010年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城關鎮水東村養鴨場進行了魚、鴨、菜共育試驗。結果表明,魚池為鴨提供了清潔的活動場所,而鴨子排泄的糞便為養魚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水面的空心菜使水體清潔,提高溶氧,也使池塘美觀;試驗面積1.06 hm2,試驗塘(面積為0.53 hm2)和對照塘(面積為0.53 hm2)凈產值分別為61 480元和11 130元,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00∶1.46和1.00∶1.26,魚、鴨、菜混養的平均純收入是單純養魚的5.5倍,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魚、鴨、菜共育;生態經濟系統;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18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2-4570-03

Methods and Benefit of Fish-duck-water spinach Eco-cultivating and Breeding Model

XIAO Jian-zhong,L?譈 Yao-ping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323000, Zhejiang,China)

Abstract: The fish-duck-water spinach co-cultivation system is an ecological fishery mode with high benefit. In co-cultivation system, the fish pond provides a clean activity place for the ducks, meanwhile the duck supplies an adequate source of manure for the fish; And the water spinach not only make the water clean and increases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pond, but also prettifies it. Two treatments, fish-duck-water spinach co-cultivation model (0.53 hm2) and only breeding fish (0.53 hm2), were set in a duck farm in Shuiguan village, Chengguang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0 to analyze the benefit of co-cultivation model. The pure output value of the co-cultivation pond and the control pond was 61 480 and 11 130 RMB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invest to output of them was 1.00∶1.46 and 1.00∶1.2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he fish-duck-water spinach co-cultivation system was remarkable.

Key words: fish-duck-water spinach co-cultivation; ecological culture; economic effect

魚、鴨混養作為一種高效、低耗生態漁業模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國保富[1]主要從經濟效益方面在我國膠東地區對魚、鴨共育的可行性進行了試驗;李繼業等[2]、羅方妮等[3]、黃智敏等[4]和王興禮[5]已經在魚、鴨共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就,在探索魚、鴨配比、魚種投放和飼料管理等方面的技術上有了較大的突破。通過對魚、鴨混養進行試驗,已經對魚、鴨混養的條件、設施、投料配比及投料方法總結出了一些規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試驗結果表明,池塘進行魚、鴨混養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養魚水域養鴨,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水體資源,而且可以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產量,降低養殖成本,減少精飼料消耗。鴨糞經發酵入池后,既培肥了水質,增加了浮游生物量,又補充了大量的有機碎屑,滿足了草魚、鰱魚、甌江彩鯉等的食物需求。糞肥肥水為養魚培育了大量生物飼料,這樣養魚可減少投喂飼料,鴨排泄7 kg糞便,魚池可生產0.50~0.75 kg鮮魚,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6]。另外池塘為母鴨提供了水上牧場,滿足了母鴨的生活習性,產蛋量明顯增加,母鴨成活率達到90%。但在一定時間內也存在養魚水面有機負荷大、氨氮含量高、水質差、魚、鴨病害多發等問題,王順廷等[7]已對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研究。為此,從改善養殖環境入手,改革養殖模式,采取綜合生態措施,提高魚、鴨混養綜合效益,即在鴨場種植耐水性強的經濟作物,如空心菜等,以消耗水體中鴨糞,改善水質氨氮濃度。此舉既優化了魚、鴨生活環境,又增加了種、養產出,生產的有機蔬菜、鴨、蛋、魚皆是綠色無公害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暢銷。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魚塘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城關鎮水東村養鴨場建立試驗示范點。該養殖場總面積2.00 hm2。建立一口面積為0.53 hm2的池塘作為魚、鴨、菜共育的試驗池塘,一口相同面積的單純養魚池塘作為對照池塘。

1.1.2幼鴨縉云麻鴨是最早為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喜水、耐寒、合群,產蛋率高,繁殖力強??N云麻鴨體軀小而狹長,蛇頭飽眼,嘴長而頸細,前身小,后軀大,臀部豐滿下垂,行走時體軀呈45°角,體型結構勻稱,緊湊結實,具有典型的蛋用型體型。縉云麻鴨包括Ⅰ系、Ⅱ系、青殼系3個系,其外貌特征亦有所區別。Ⅰ系、青殼系鴨的外貌毛色基本相近,母鴨以褐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顏色較淺,喙呈灰黃色;脛、蹼呈棕黃(紅)色;公鴨羽毛深褐色,頭、頸及尾部羽毛呈墨綠色,有光澤,但青殼系公鴨的喙呈青色特征比較突出。Ⅱ系鴨外貌毛色較淺,母鴨以灰白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為白色,頭頸部羽毛有一條帶狀棕色背線,喙呈灰黃色;脛、蹼呈橘黃(紅)色;公鴨羽毛淺褐色,其中主翼羽、腹部、頸部下方羽毛為灰白色,頸部上方、尾部羽毛呈綠色。試驗中,試驗池塘放養雌鴨2 470只,雄鴨30只。

1.1.3魚及空心菜品種

1)空心菜名為雍菜(Ipomoea aquatica),又稱為竹葉菜、藤菜,為旋花科甘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莖、葉炒食或作湯,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鹽,是夏秋季很重要的蔬菜之一??招牟丝谖短穑|柔嫩,粗纖維少,營養豐富。它的生命力極強,生長速度快,病蟲害少,耐旱耐澇,無論房前屋后,還是水、陸地面皆可種植,只要略施農家肥,勤于澆水,就會有收獲,愈是氣候炎熱愈發翠綠蔥蘢,在水旱交界處生長尤其旺盛,且可以在水面蔓延生長,長度達到6 m。試驗選購的為普通空心菜品種。

2)魚品種應選擇游動快、適應性強、體質健壯、鱗片完整、規格均勻和沒有病害的大規格魚種。選擇了鰱魚、草魚、花鰱、甌江彩鯉、白鯧、長江大口鯰。

1.1.4飼料

1)鴨飼料。除讓鴨在魚塘里自由攝食池塘中的食物外,還要采用自配料喂鴨。鴨飼料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和產蛋情況的營養需要自行配制,適當添加粗飼料。幼鴨用1號飼料,中鴨用2號飼料,成年母鴨用3號飼料(產品料)并間插2號飼料,公鴨均用2號飼料,其配方見表1。

2)魚飼料。除利用池塘中生產的餌料生物和鴨糞外,還要以豆粕、豆餅、麩皮、玉米面等制成配合飼料,定時、定點投喂,參考配方見表2。

1.2方法

1.2.1鴨的喂養及放養除讓鴨在魚塘里自由攝食池塘中的食物外,還要利用自配料喂鴨。每晝夜喂料3~4次,白天喂2~3次,夜間21∶00~22∶00喂1次。幼鴨用1號飼料喂養30 d,每天平均用量75 g/只;中鴨用2號飼料喂養60 d,每天平均用量100 g/只;成年母鴨用3號飼料(產品料)喂養56d,每天平均用量160 g/只,同時兼用2號飼料喂養20 d,每天平均用量180 g/只;公鴨均用2號飼料喂養76 d,每天平均用量180 g/只。

鴨舍內要安裝電燈。幼鴨每晝夜8~10 h光照,產蛋鴨14~16 h光照[8]。此外,鴨舍內配齊養鴨相應的設備與器械,進行常規管理。在每次喂鴨前,采用一定的聲響訓練鴨,使鴨聽到聲音即迅速聚集到鴨場吃食,便于飼養管理[9-13]。在2010年4月2日開始,在試驗池塘放養2 500只產蛋型縉云麻鴨,其中雌鴨2 470只,雄鴨30只。

1.2.2魚種放養2009年10月1日分別在兩個池塘投放鰱魚700尾、草魚1 000尾、花鰱1 000尾、甌江彩鯉3 000尾;2010年5月2日分別投放白鯧900尾、長江大口鯰3 000尾。

1.2.3空心菜的種植在2010年5月中旬將空心菜種子播種在池邊田埂里,待長成菜苗后,轉至池塘中培植。一般播種后35~45 d,當空心菜植株生長到35 cm高時應及時采收。為使空心菜浮在水面上既整齊美觀,又便于收割,同時避免被鴨子攝食,將空心菜成簇放于直徑0.8 m的鴨簍里,然后用繩子固定每個鴨簍于水面。一共有50框,植菜面積為25.12 m2。

1.2.4池塘水質的跟蹤檢測選擇8月和9月中旬連續4 d對水溫、透明度、pH值、溶氧、化學耗氧量、氨氮等水質指標進行分析測定,判斷空心菜的種植是否對水質產生影響。

2結果與分析

2.1鴨的放養及收獲情況

2.1.1鴨的放養及收獲情況在2010年4月2日開始,在試驗池塘放養2 500只產蛋型縉云麻鴨,其中雌鴨2 470只,雄鴨30只。鴨的初始規格平均為每只37.5 g,單價2.5元/只。試驗塘投入鴨種費用6 250元(表3)。經過3個月的飼養,從7月2日開始,鴨開始產蛋,但只有1%產卵。一般情況下,第105~110天,鴨子均1%產卵,110 d后逐日遞增,到140~150 d,產卵率就可高達90%。鴨子的成活率為90%,成年鴨平均體重在1.4~1.6 kg/只之間。成年鴨一般在年終或者來年出售,只有產蛋量很高的鴨子才會繼續飼養。其出售成年鴨收入和鴨蛋收入分別見表4和表5。

2.1.2鴨飼料成本1號和2號飼料單價為1.6元/kg,3號飼料單價為1.8元/kg。幼鴨用1號飼料喂養30 d,每天平均用量75g/只,共用5 625 kg,投入金額為9 000元。中鴨用2號飼料喂養60d,每天平均用量100 g/只,共用量15 000 kg,投入金額為 24 000元。成年鴨用3號飼料(產品料)喂養56 d,每天平均用量160 g/只,共用22 131 kg,投入金額為39 836元;2號飼料喂養20 d,每天平均用量180 g/只,共用9 302 kg,投入金額為14 883元;合計金額87 719元。鴨飼料成本見表6。

綜合表4、表5和表6可見,魚鴨共育減少了鴨飼料的投入,增加了鴨肉及鴨蛋的產出。這是由于鴨能攝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如藻類),因此,鴨飼料比單純養鴨要少。

2.2魚的投入與產出情況

2.2.1魚的放養與收獲情況試驗塘和對照塘各投入魚種費用9 550元,兩塘魚種費用共計投入金額19 100元(表7)。兩魚塘的魚種規格和品種都相同。由于天氣炎熱和水體不適應等原因,長江大口鯰在投放后不久全部死亡,其他魚種均生長正常,分別于2010年9月至11月底干塘捕撈,并在當地市場上出售,收獲情況見表8。由表8可見,試驗塘的魚產量顯著高于對照塘。這是由于試驗塘在空心菜的作用下水質得到改善,水中溶解氧高于對照塘,更加利于魚類的生長。

2.2.2魚飼料成本飼料為2.2元/kg,按魚體重的3%~5%進行投喂。由于鴨糞肥水為養魚培育了大量生物飼料,飼料投喂量明顯少于對照池塘,成本大大降低。試驗魚塘共投入魚飼料費用為1.6萬元;對照池塘飼料投入費用為2.8萬元,總投入飼料金額4.4萬元。

池塘養魚是以水為依托,以養魚為核心,來組織生態經濟系統,包括綜合利用水體(水體立體利用)、生物結構合理配置、經濟成分優化組合,從而使太陽能利用率、水面生產率、物質能量轉化率、廢棄物循環率均達到最佳的效益[9-11]。

魚種的合理搭配和放養就是一個實現池塘生物結構合理配置的過程,這也是提高池塘養魚經濟效益的重要一環。從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目標出發,其關鍵是品種、搭配和放養;另外,提高魚產品的質量,實施反季節生產、優化傳統的養殖結構也是十分必要的[12-15]。因此,試驗將放養花、白鰱等低值魚調整為鯉魚、白鯧、草魚等高價值經濟魚類,從而增加了產出;另一方面,從0.53 hm2試驗魚塘共投入魚飼料成本16 000元,對照塘投入魚飼料成本28 000元,可見魚、鴨混養大大減少了魚飼料的投入,而在魚飼料減少的同時,魚產量并未下降,反而比傳統的單純養魚模式產量高,這是由于鴨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魚池養鴨,鴨糞直接入池,糞中未完全消化的食料被魚攝食;鴨為貪食者[16],每天約有10%~20%飼料潑灑入池,為魚直接攝食;鴨既是義務增氧者,又能翻動塘泥促使池底有機質分解,促進池塘物質循環;鴨能攝食魚池中的病、死魚及水生昆蟲等,可減少魚?。圾喸诔刂杏蝿樱嵯吹钠ば寂c寄生蟲落入池中作為魚食料,也可減少鴨病。所以魚、鴨同池聯養,具有互利共生的優點,—般較單養經濟效益高[17-21]。

2.3菜的投入與產出情況

空心菜種子單價4.0元/kg,共用了2 kg,投入金額為8元。從6月11日開始采摘空心菜,時間持續到9月8日,池塘平均日采25 kg,共收割2 175 kg;市場平均價格為1.6元/kg;收入金額為3 480元。

2.4池塘生態環境情況

選擇8月和9月中旬連續4 d對水溫、透明度、pH、溶氧、化學耗氧量、氨氮等水質指標進行分析測定。結果表明,魚、鴨混養結合在水面種植空心菜等耐水經濟作物,能更好地利用環境資源,不但沒使水質變差,反而提高了水體的利用率(表9)。

鴨子的合理放養數一般為每公頃放養2 250只鴨子,但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效益,鴨子數經常被過度放養,當池塘中鴨子數過多時,會對水質產生嚴重影響,易造成水體污染。具體表現在水中有機物耗氧增大、溶氧量減少,厭氧菌分解物增多,水體中有害物質毒性增強;水中氨氮含量不斷增大,水中營養鹽類比例失調,養殖區域的污染日趨嚴重,導致水產養殖病害頻發,魚類生長緩慢甚至死亡,無法發揮魚、鴨共育應有的優勢,甚至成為魚不能生存的臭水塘[7,22]。由表9可知,空心菜作為耐水性經濟作物,除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是人們食用的優質蔬菜外,它還能夠吸收水中過高的氨氮從而改善水質。試驗是在魚、鴨混養后期過程中移植空心菜到池塘水面,水質明顯得到了優化,避免了由于鴨糞過多而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魚類能夠健康生長,魚產量高于傳統的魚、鴨共育養殖模式。因此在傳統的魚、鴨混養養殖基礎上增加空心菜的水面種植既能優化魚、鴨生活環境,又能增加種、養產出,并且生產的有機蔬菜經濟價值高,符合市場需求。

3小結與討論

魚、鴨混養技術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特點。近年來,一些水產養殖戶對魚、鴨混養有爭議:有的認為魚、鴨混養好,可促進魚、鴨雙豐收;有的則認為,魚、鴨混養會影響魚的產量,得不償失。其實,魚、鴨混養好不好,關鍵是得法不得法。只要按照科學的方法,科學養殖,科學管理,定能取得良好的收益。

3.1經濟效益

混養池塘基本上靠鴨糞肥水喂魚,魚的收入共12.0萬元/hm2,鴨的收入為18.5萬元/hm2,鴨蛋收入5.5萬元/hm2,空心菜收入0.66萬元/hm2,扣除飼料、電、人工等費用,魚、鴨、菜混養凈收人11.6萬元/hm2。單純養魚的總收人為10.2萬元/hm2,凈收入2.1萬元/hm2。魚、鴨、菜混養的平均純收入是單純養魚的5.5倍,魚、鴨、菜混養獲利最主要的原因是鴨的總收入增加和魚飼料費用的減少。由此可見,魚、鴨、菜共育生態漁業是目前魚、鴨共育的極佳模式,有效促進了魚、鴨養殖業的發展,實現了多元增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魚、鴨、菜共育養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陸資源優勢,種養并舉,以本系統內生產的有機肥與廢棄物(鴨糞便)來培養天然餌料養魚,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由于該綜合養魚模式不是通過以消耗糧食為主的渠道來發展養魚,因此該綜合養魚模式是“節糧型”漁業。這種養魚方式非常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要。同時,魚、鴨、菜共育的生態農業不斷促進自身養殖結構的優化,推行多品種魚苗的混養,促使魚、鴨、菜共育的生態農業步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廣”的格局,實現經濟的有效增長。

3.2生態效益

水質污染影響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部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發布的2002年度《中國漁業生態環境公報》對我國漁業環境的總體評述為“環境污染繼續威脅漁業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據統計,2002年全國共發生漁業污染事故1 255次,直接經濟損失約3.88億元,環境污染造成可測算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36.2億元,其中內陸水域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8.7億元,海洋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27.5億元。在生態養殖模式中,直接把新鮮糞肥施入池塘,可以提高太陽能利用率,有利于養殖食物鏈較短的濾食性魚類,但也帶來了水體污染問題,影響了生態環境和養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也受到多方人士的批評。2002年度《中國漁業生態環境公報》關于池塘環境狀況的描述為“部分城市養殖池塘環境的質量狀況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水體富營養化現象較為普遍”。水體富營養化給池塘養魚帶來極大的危害。目前的狀況表明,我國淡水漁業的支柱產業——池塘養魚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生態環境惡化的制約。因此,作為池塘養魚的主要方式,綜合養魚模式水質污染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注。而魚、鴨、菜新型養殖模式正是對此問題的一個有效解決途徑[23]。

魚、鴨、菜共育生態養殖是以池塘為基礎,養魚為中心,家鴨養殖為重點,植菜為輔的自然生態和人為干預相結合的多元共生的立體復合生態農業系統。它使魚池中各生態位和營養位均有適宜的養殖對象與之相對應,可起到增強養殖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層次、優化魚池生態結構、增加魚池生物多樣性等作用;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水體資源,還可以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養殖產量,降低養殖成本,減少精飼料消耗;同時,動物的代謝產物被細菌分解、被空心菜及藻類等浮游生物進行光合作用,既提高了魚池的初級生產力,又促進了魚池水體環境的自我凈化,防止自我污染,有利于提高養殖生物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系統內各組分通過相互制約、轉化、反饋等機制使能量和物質的代謝保持相對的動態平衡,并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抗御外來干擾的能力。這樣,無需通過大換水等生產措施就可使魚池生態系統保持穩定。

3.3社會效益

魚、鴨、菜共育作為一種生態立體養殖模式,有“高產、高效、優質”的特點。大力推廣魚、鴨、菜生態養殖技術,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剩等問題和對發展“三農”經濟,加快建設小康社會,乃至對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更有利于服務我國國情。

3.4發展對策

魚、鴨共育問題,人們已經實踐了很長時間,但是大多只是做了粗放式探討,沒有進行定量研究,如不同季節水質生態因子的周期變化、單位面積水體鴨最大放養數量等問題,僅限于經驗,沒有很好地進行系統研究。因此,研究人員應從各方面入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定量研究,從而更好地推動綜合養魚事業的發展。

魚、鴨、菜共育是麗水市繼稻田養魚、稻田養螺以后的一種新的生態養殖模式,對此問題的研究不僅是推動“三農”產業,構建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而且是麗水市生態城市搞好“小水體生態平衡”的亮點。建議有關部門關注此問題,加強綜合養魚生態模式養殖技術的推廣,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水產技術推廣隊伍,提高養殖者素質,培養一大批懂技術、善管理的管理人才。水產科研單位和有關教育機構要積極開展綜合養魚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加快先進技術在漁業生產中的普及和應用,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漁業主管部門應將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的繼續教育列入工作計劃,教育部門應將綜合養魚技術列入教學內容,要加強對漁民及漁場管理者的培訓。漁業主管部門、各級水產推廣機構及水產技術推廣人員應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特別是南方各地)適合于水禽產品的飼養。水禽產品在我國市場上歷來很受歡迎,早在4 000年前我國就開始了對水禽的馴化和飼養。為了鞏固我國世界最大水禽生產國的地位,應在培養技術人員和推廣養殖技術的同時,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從馴化和飼養兩方面入手,即在通過閉鎖群繁育、世代的家系選育等方法選育出高產系的基礎上,加強科學管理,建立立體、高效的養殖模式,進行生產集約化等,最終提高鴨的生產效率,同時也促進我國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保富.膠東地區魚鴨混養試驗[J].齊魯漁業,1997(4):38-40.

[2] 李繼業,臧運存. 池塘魚鴨混養高產技術試驗[J]. 齊魯漁業,1997(5):22-24.

[3] 羅方妮,魏文志,王志躍,等. 魚鴨混養與單純養魚的經濟和生態兩效益比較研究[J].養殖與飼料,2002(6):21-23.

[4] 黃智敏,朱建強,黃玉鈴. 魚鴨同境共生技術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J]. 水利漁業,2004,24(4):48-50.

[5] 王興禮. 池塘魚鴨生態養殖技術[J]. 中國家禽,2005,27(1):28-29.

[6] 李繼業. 池塘魚鴨混養高產高效技術經濟效益分析[J]. 齊魯漁業,1997(2):61-62.

[7] 王順廷,劉學珍,李青春. 魚鴨混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齊魯漁業,2006,23(3):30-31.

[8] 洪家春. 池塘魚鴨混養技術[J]. 漁業致富指南,2001(5):38-39.

[9] 張慶,史金河. 魚池養鴨的管理[J]. 齊魯漁業,2006,23(11):14.

[10] 江濤,仲伯順,王志瑜. 池塘魚鴨混養技術[J]. 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10(11):30.

[11] 吳守江,居元照. 魚鴨混養高效生態養殖配套技術[J]. 中國禽業導刊,2007,24(11):26.

[12] 鄭云. 魚鴨混養須得法[J]. 農村百事通,2007(5):50.

[13] 曹海軍. 高效魚鴨混養技術要領[J]. 漁業致富指南,2005(7):24.

[14] SOLIMAN A K, EL-HORBEETY A A A,ESSA M A R, et al. Effects of introducing ducks into fish ponds on water quality, natural productivity and fish production together with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and non-integrated systems[J].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2000,8:315-326.

[15] BARASH H, PLAVNIK I, MOAV R. Integration of duck and fish farm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J]. Aquaculture, 1982, 27:129-140.

[16] 張金宗. 魚鴨混養技術[J]. 內陸水產,2005(12):33.

[17] 諶學瓏. 池塘魚鴨混養技術要點[J], 漁業致富指南,2001(4):23.

[18] 王興禮, 李寶芳. 池塘魚鴨混養試驗[J]. 漁業致富指南,2004(22):61-62.

[19] 王芳. 魚鴨混養新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06(3):92.

[20] 劉永紅. 魚鴨混養技術規范[J]. 漁業致富指南,2004(3):22.

[21] 張帆,顔永志,司亞東. 魚鴨立體生態養殖高產高效技術[J]. 水利漁業,2001,21(2):32-33.

[22] 楊四秀,蔣艾青. 魚鴨混養冬季慎防暴發性魚?。郏剩荩?漁業致富指南,2004(15):46.

[23] 蔣高中. 我國綜合養魚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與對策探討[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71-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午夜小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啪啪网| 99精品在线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三级网站| 91精品国产一区|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日韩av无码DVD| 欧美成在线视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网站在线看| 福利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www.91在线播放|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9966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狠狠干|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精品青青|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毛片网| 在线观看的黄网|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天天色| 91福利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成人资源|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内精品免费|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狠狠| 在线欧美一区|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