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以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飆升了近一倍,這讓手持千萬匯票等待貼現的小靳心急如焚。“各家銀行跑了一圈,沒有一家貼現率低于9%。”小靳告訴記者。而就在最近幾日,即使9%的貼現率也難以貼出資金了。
小靳的企業給某大型汽車集團供應零配件,流動性短缺已經將企業推到生死存亡的懸崖邊。
他說,現在企業的流動性都比較緊張,上游企業支付貨款的周期在延長,付款方式一般是開出一張期限在6個月左右的承兌匯票,票面價值會在貨款基礎上打9折。下游企業對現金的渴求也非常強烈。
上下游企業的雙向擠壓,加上公司賬上僅有80萬元現金,逼得小靳為了支付800萬元貨款,只能到處籌措資金。如果貨款在中秋節前不支付,原材料供應商威脅要斷貨,那么小靳的訂單可能就要推遲完工,將面臨賠償一大筆違約金的風險。
小靳說,現在融到資金真的太難了。銀行貸款沒有額度,地下錢莊利率高得嚇人,萬般無奈下只能將手中持有的未到期匯票到銀行貼現,讓銀行白白貼去幾個點的利息。
但他向銀行咨詢后發現,銀行對于他手中持有的大量匯票并不感興趣,尤其是大量數額不等的散票,銀行懷疑票據的真實性。小靳表示,一般銀行會要求提供上家企業的銷售合同、增值稅發票、法人身份證、營業執照等一系列文件。銀行每調查一次,就會對票據的信用產生不利影響,銀行會以此抬高貼現率。
小靳拿著匯票復印件到各家銀行逐一打聽,希望能確定一家貼現率較低的銀行。小靳了解到,北京銀行匯票的年化貼現率為10%,建行為9.3%,渤海銀行為10.4%,中信銀行在11%左右。他估算,手上的八張期限不等匯票的價值在800萬元左右,如果年化貼現率相差一個百分點,總收入可能差3萬元左右。
更令他揪心的是,最近一段時間票據貼現率開始大幅飆升。年化貼現率8月初在6%左右,8月底則跳升至9%-10%,這意味著800萬元匯票要讓銀行賺去近10萬元。他自然心不甘,打算再等等看。
小靳盤算著,月底銀行頭寸都很緊,不如挨到9月再說。一般銀行月初有新的貸款額度發放,到時資金面會稍微寬松一些,貼現率可能下降一點。
眼看中秋節臨近,原材料供應商一直在催促付款,而銀行的貼現率維持高位。當小靳最終決定“揮淚”將匯票出手的時候,多數銀行是有價無市,即使個別銀行還有頭寸,給出的條件也是令人咋舌,貼現率甚至高達12%,并且只收4個月以內的匯票。
業內人士說,最近銀行額度緊張,往往不到月中,信貸額度就已經分配完畢,由于票據占用貸款資源,所以小靳可謂是貼現無門。央行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計提范圍,更是讓未來的貼票變得雪上加霜。
這位人士坦陳,此次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口徑調整對票據市場的影響最大。承兌匯票、信用證和保函保證金存款納入上繳基數客觀上增加了銀行此類業務的經營成本,導致票據轉貼利率上行,對票據市場帶來一定沖擊。
目前的信貸增長主要依靠短期信貸,而票據融資屬于短期信貸重要部分,對企業流動性有重要影響,擴大準備金繳存范圍可能進一步使得信貸市場緊縮。
但他認為,這也有利于減少企業利用承兌匯票、信用證或保函進行隱性獲取貸款,從而真實反映市場客觀需求,消除套利機制,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