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還在積極拓展定投客戶,我們的想法是,等股市行情到來了,基民首先會關注自己投過的基金,維持定投戶也是一種品牌延伸。”
“定投了將近一年半,賬戶收益連1%都不到,不由得質疑自己做了無用功。”近期在一些基金論壇、貼吧上,基民興起了曬定投賬單的活動。從他們公布的賬單看,自2010年以來,定投一年難以取得正收益的情況不在少數。記者從深圳一些銀行理財經理處了解到,近期也收到了一些客戶停止定投或要求贖回的申請。而基金公司反映,目前定投推廣難度加大,較為務實的態度是將定投視為品牌延伸的工具,同時加緊豐富更多樣的產品。
“去年9月份定投了一只中證500的指數基金,一年過去了,虧了將近10%;還有一只是從2009年初開始定投的滬深300指數基金,現在也虧了近5%,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定投下去。”在某個知名基金論壇上,基民貼出了這樣的帖子,隨后有不少的跟帖,也同樣抱怨定投“顆粒無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基民參與最多的指數基金為滬深300。滬深300指數從2010年的3500點跌至目前的2500點左右,盡管期間指數有過起伏,但由于整體趨勢向下,定投根本無法獲得正收益。
而從去年9月1日到目前的一年時間,市場處于數次波動的底部位置,定投“削平波峰填平波谷”的作用并沒有體現。根據U8基金網的統計數據,從2010年8月31日到今年9月1日,有可比數據的629只定投基金期間收益率(分紅按紅利轉投計算,申贖手續費均忽略不計)只有7只為正,占比不到1%。而從這7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看,都是倉位更為靈活的主動型基金。
記者從深圳一些銀行理財經理處了解到,近期收到了一些客戶停止定投或要求贖回的申請,“主要是一些客戶從3000點開始定投,長期看不到收益,心態焦慮。”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一位姓黃的理財經理介紹,她曾做過統計,定投客戶對虧損的容忍時間約為2年,目前正是較為敏感的時段。
或許正因為如此,目前基金公司拓展定投客戶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不僅在銀行渠道舉辦多種宣傳活動,連公司官方微博的主頁面及抽獎活動也以吸引定投客戶為主。
“目前還在積極拓展定投客戶,我們的想法是,等股市行情到來了,基民首先會關注自己投過的基金,維持定投戶也是一種品牌延伸。”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拓展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種種原因,該公司近幾年僅發行了3只基金,但靠拓展定投業務,也在持續營銷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目前公司的定投客戶比例名列業內前茅。
也有基金公司認為,目前從產品線看,提供給客戶定投的指數基金品種仍然太過單一,“過去的一年,滬深300是負收益,但中證消費指數卻是正收益的,時間再長一點,消費類指數收益就更大了。但目前大部分基民選擇的定投仍局限于滬深300及一些大盤基金,風格化的指數太少,當市場表現偏離大盤指數時,定投客戶只能干瞪眼。”深圳基金業的一位高管認為,目前在產品線及宣傳中,基金提供給基民的選擇還要更多樣化一些。近幾年公司在新基金申報方面,也一直朝風格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