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裸奔,全國性的房價下跌,才剛剛開始。其持續時間至少應在2年以上,盡管暫時難以確定其裸奔的速度,但并不排除快速下跌的可能性。
縱觀整個國內樓市,降價范圍正在逐步擴散,降價幅度也在一點點提升。權威統計顯示,9月一、二線城市樓市成交量普遍遭遇下跌局面,在監測的30個大中城市中,有七成城市樓市成交量處于環比下降的態勢。在成交量下降的同時,成交價格也出現回落跡象,9月份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環比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上海環比下跌0.37%。
但正如更多購房者的親身感受,目前的降價幅度和范圍,仍然沒能改變房價高企的基本狀況。另一方面,開發商的降價動力依然不足,相比近一半的項目成交價下調,意味著依然有超過一半的在售項目價格依然堅挺。
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十一”或許是一年中市場心理平衡的最后關口。甚至有人認為,今年樓市比2008年更糟幾乎已成定局。一方面,買房人面對開發商們近期推出的諸多優惠卻不為所動,365地產家居網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也表明,表示會在“金九銀十”出手買房的購房者只有17.38%,超過六成的買房人都準備放棄“金九銀十”。
而另一方面,年內最大的供應高峰正洶涌而至。開盤“日光”成了過去時,銀行信貸收緊回款遙遙無期,年度銷售任務只完成了個零頭,而離工程款要付、各種款項要結的年底越來越近了……對于開發商來說,眼下的樓市的確到了非常嚴峻的時期。
“重要的是把房子賣出去。”面對不容樂觀的市場形勢,盡早入市、迅速跑量成為不少開發商目前的當務之急。然而,怎樣才能打動觀望的購房者、成功把房子賣出去呢?事實上,不需要耍那么多花招,最有效的就是降價出售。
我們來分析一下,未來一年,房地產調控轉向以及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應該為零。因為2009年的房地產調控轉向,導致2009年、2010年房價狂飆,嚴重危害到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其危害正在顯現。這些危害包括目前民間借貸的風險,以及溫州老板跑路甚至跳樓事件。未來再出現政策轉向,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調控政策轉向不可能,那么房地產資金來源就會進一步萎縮。萎縮原因主要在于銀行信貸減少、信托資金信貸減少、按揭貸款資金減少、購房款首付資金減少(交易量降低所致)。另一方面,由于2009年、2010年房價高峰期間,許多開發商高價拿地,資金需求反而有所增大。如此一減一增,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會極其緊張,房企并購、房企破產事件肯定會發生;不排除大型房企破產的可能。
中國10多年房地產的大牛市,造就一種錯覺,房價永遠上漲以及房企一定賺錢。未來2年,這種錯覺將幻滅。房價下跌幅度將超出我們的想象力,只要調控政策不轉向。
房企曬出開發成本,以說明房價不可能再跌,這是種幼稚的做法。誰規定房企不能虧損不能破產?放眼世界,放眼古今,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永遠保持賺錢;房地產行業亦如此。2009年、2010年高價拿下的土地,房價下跌肯定會讓這些地塊虧損。某一三線城市,排名前幾的大型房企拿地樓面價700元/平米,其銷售價格已降至4300元/平米;一房企高峰期拿地樓面價2000元/平,其開發成本超過4300元/平;若未來房價繼續下跌,樓面價2000元/平米的地產項目,未來必然無法與市場同類產品競爭,也就必然面臨虧損的境況。
因此,房企倒閉潮的發生,是必然的。隨著溫州資金鏈的問題不斷出現,風險不斷暴露,由此導致的負面影響,會通過資金鏈條傳導至樓市,發生二手房降價拋房現象。
我們原本以為,此現象會快于一手房降價,但根據當前狀況,兩者很有可能同時發生。由于宏觀政策對資金緊縮的巨大影響,一手房大幅度降價甚至提前發生。無論如何,那些可能虧損甚至破產的房企,現在已無力回天;其未來運命的種子,早就在高價拿地時種下,現在只不過是承擔決策失誤的后果而已。房價下跌周期已經來臨!在此期間,誰先降價誰獲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