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分紅型健康險,是在原來保障重大疾病的健康險基礎上附加分紅功能,投保人除享受原有的大病保障外,還能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額外獲得紅利分配。
保監會網站日前一條關于同意中國人保健康險公司試點分紅型健康險產品的批復,引發了市場對已經“銷聲匿跡”八年的分紅型健康險的關注。
9月14日,記者從人保健康險公司了解到,公司確實在進行一款全新的產品設計,并且已經獲得保監會的批復,不過具體的條款還沒有下發到分公司,因此具體的面市時間還無法確定。不過之前坊間傳言,這款產品名為康利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障期限5-6年。
雖然保監會已將這條批復信息從官網上撤去,但該消息帶給市場的震動剛剛開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海各家壽險公司以及健康險公司對此均感疑惑,2003年因為賠付風險過大、投資能力不足而被叫停的分紅型健康險,現在推出時機是否成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重新解禁
所謂分紅型健康險,是在原來保障重大疾病的健康險基礎上附加分紅功能,投保人除享受原有的大病保障外,還能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額外獲得紅利分配。這種分紅型健康險作為主險銷售,一般繳費期限短,保險期限也短,分紅率又高,2003年推出時大受歡迎。
“分紅型健康險重新解禁,我相信產品在保障年限、分紅水平、繳費年限上和之前都會有區別。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重疾險都是長期繳費,保險期限到80周歲或者終身。新的分紅型健康險出來后,也許會對此類產品產生重大沖擊。”9月15日,上海一家合資壽險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一旦人保健康試點銷售分紅型健康險,可能將加劇其與人身險公司產品同質化的競爭,甚至再度出現分紅型健康險搶占市場份額的情況。
“人身險公司現在銷售的健康險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專門的重疾險搭配各種附加護理、失能等險種;另外一種是分紅險產品捆綁各類健康險,由于健康險賠付率不確定,因此與長期險搭配在一起,可以實現利潤平衡。但分紅型健康險出來后,肯定會對市場產生沖擊,現在市場上客戶對于保險的短平快心態沒有改變,而分紅型健康險的特點是,有病保病,無病返本并分紅,期限又不長,消費者會比較喜歡。”信誠人壽相關負責人坦陳。
記者同時了解到,現在市場爭論的焦點是目前推出時間是否合適。數據顯示,現在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關注度要遠遠高于幾年前,很多惡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很高。
“分紅型健康險如果上市,中青年人購買的熱情會比較高,這一群體也將是產品主要的投保對象,在健康狀況日益低下,惡性疾病發病率不斷高企的當下,分紅型健康險會不會重蹈覆轍,能不能控制賠付率,將成為產品推出后被關注的焦點。”某業內人士如是說。
爭議不少
對于分紅型健康險,也有市場人士樂觀預計,人身險公司和其他健康險公司無需過分擔心。一家公司的試點不會對市場造成很大影響,畢竟現在市場環境并不像以前那么單一,而且消費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試點公司會控制好經營風險。
2003年,保監會出臺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將分紅型健康險剔除在分紅險產品種類之內,規定分紅保險可以采取終身壽險、兩全保險或年金保險的形式,保險公司不得將其他產品形式設計為分紅保險。之后保監會發出通知,各壽險公司銷售的產品,不符合《精算規定》的,自當年10月1日起停止銷售。
現在保監會批復人保健康重新試點分紅型健康險的銷售,是否意味著上述問題已經不存在了?
“與國外的健康險相比,國內健康險產品總體水平低下,如果再分紅,確實會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風險。與養老等險種相比,健康險一般都是短期險,經營難度本來就大,若再分紅,風險就更難控制。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比較窄,短期投資要取得較好收益不太現實。根據國際經驗,健康險產品一般都沒有分紅概念,主要突出保障功能。”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保險專家許謹良認為,國內長期健康險時間不長,承保的人數并不多,積累的數據有限。以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保險為例,雖有一定數據支持,但還沒有編制出類似生命表那樣的疾病發生率表,以反映各年齡被保險人患所承保的各種重大疾病的概率。
“如果把長期健康險設計成分紅產品,那么保險公司經營長期健康險有沒有利潤、利潤的多少就與投保人的利益有關。保險公司既不能隱瞞利潤少向投保人分紅,也不能危及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虛增利潤向投保人分紅。要做到這一點,當時技術上確實有一定困難,不過經過8年的市場發展對人的生命周期以及各種疾病發病率更多了解,適當再推出分紅型健康險并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許謹良表示。
更多選擇
如果說分紅型健康險重出江湖時機已到,那么其對于現在國內專業健康險公司的生存困境,是否會起到“救命稻草”的作用,值得關注。
記者了解到,國內目前除人身險公司外,不少產險公司也在經營短期健康險,比如平安、大地、永誠等公司均在發力高端人群的醫療險,這種期限通常為一年的短期健康險以件均保費高、賠付率低受到產險公司的青睞。
在產、壽險的夾擊之下,國內除了人保健康外,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三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發展都有點難。保監會數據顯示,人保健康上半年實現標準保費34.96億元,規模保費達71億元。昆侖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上半年標準保費分別僅為0.7億元、0.65億元、0.14億元。
“數據顯示了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困境,保監會批復人保健康做分紅型健康險試點,可能是因為其規模達到了一定水平。但分紅型健康險能否拉升專業健康險公司的保費規模不得而知,畢竟其它公司還沒有獲得批復的消息。”某健康險公司副總向記者坦言。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從監管層面講,放開分紅型健康險,或許更多是為了充實市場上保險產品的種類,保監會一直在提醒分紅險一家獨大的風險,取消分紅型健康險的限制,可以給市場、公司、客戶更多的選擇,帶動專業健康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