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以人為核心資產的基金江湖里,有人從眾如流,嘩然出走,為“公轉私”推波助瀾;亦有人毅然堅守,更有為數不多的人逆流而入。
不逐流者,必有其獨特處。如基金“一哥”王亞偉至今留守,創造了復利勝于巴菲特的奇跡;而新華基金崔建波不僅從私募轉入公募,更將其投資理念融入到公募基金的管理中,力求為投資者帶來絕對收益。與王亞偉注重精選個股相比,崔建波更主張“做有效率的投資”,講求倉位的調節和自上而下的配置。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9月19日,崔建波管理的新華泛資源不僅跑贏滬深300近12個百分點,還跑贏了絕大多數同類基金。但崔建波并不滿足,仍在努力“找回自己”,真正將投資風格融入執掌的基金。或許,“找回自己風格”的崔建波,以及新華泛資源未來的表現,更為值得期待。
堪比王亞偉
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已逐漸成常態。從最早的梁文濤、蔡明,到隨后的肖華、江暉、趙軍、石波、王貴文、呂俊……記者粗略統計,約50余位曾在公募基金“名噪一時”的基金經理目前在為私募效力。
盡管“公轉私”成為潮流,老基金經理逐漸淡出,但據記者了解,在2000年以前就開始任職的24位基金經理中,仍有王亞偉、林彤彤、尚志民等少數幾位依然堅守在基金經理的崗位上。其中,基金“一哥”王亞偉之所以備受推崇,很多同行都認為他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是復利勝于巴菲特,另一個就是至今還留在公募基金。
如王亞偉者的留守固然可敬,但逆流而進由私轉公者更顯可貴。記者調查發現,在目前所有基金經理中,有過信托型私募工作經歷者不足50位,而從信托投資經理崗位轉投公募者更是屈指可數,新華基金崔建波便是這其中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崔建波,經濟學碩士。歷任天津中融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研究員、申銀萬國天津佟樓營業部投資經紀顧問部經理、海融資訊系統有限公司研究員、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證券研究部、理財服務部經理,2004年至2009年,擔任北方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信托高級投資經理。2009年加入新華基金,現任新華泛資源、新華行業周期輪換基金基金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基金投資副總監曹名長也出自信托公司,此外,在“私轉公”基金經理中,還有東吳基金朱昆鵬、上投摩根王振州、華安基金沈雪峰等人。
力求絕對收益
在“私轉公”的基金經理中,崔建波表現搶眼。據記者了解,2010年3月,崔建波接替王衛東執掌新華泛資源。經歷2010年的沉寂之后,今年以來該基金表現優異,穩居同類基金前列。銀河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8月31日,新華泛資源成為為數不多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基金之一,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二。
究其原因,這與崔建波長期從事信托投資的經歷有關。“券商和信托自營,基本都是以一年為周期,以一年的投資收益率來考核。”崔建波向記者表示,從收益上看,信托追求絕對收益,比如,年初會定個大概10%到15%的收益,決不能為負,那樣信托經理就面臨下崗,甚至信托公司也得受“黃牌”警告,停止信托的發行。
這練就了他牛熊皆贏全天候投資能力,即牛市能賺錢,熊市也不賠錢。“所謂全天候,就是什么世道都能做,并不是說跟農民種莊稼似的,年景好我就收,年景不好我就收得不好,而是都要收!”崔建波如此強調。
而今,崔建波也將這種對絕對收益的追求引入其管理的新華泛資源,他直言,“所謂的基金管理者,說白了就是為投資者賺錢,因此必須為投資人著想,強調絕對收益。”
效率投資本色
做絕對收益,在操作中尤其要注重倉位控制。崔建波表示:“過去的投資經歷在我骨子里培育了‘講效率’的基因,我應該是以倉位的調節和自上而下的配置取勝”。
所謂效率投資,就是要適時做合適的事情。首先體現在“擇時”上,從大到小、從宏觀到微觀、由遠及近,把對市場整體大方向的判斷放在第一位,其次就是對于行業的選擇,對于個股的挑選。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新華泛資源以其穩健的業績在新華系基金中表現搶眼,崔建波同投資總監王衛東、副總監曹名長、研究總監周永勝并稱為“新華四杰”。四人投資風格鮮明,其中王衛東以價值投資著稱,曹名長以穩健見長,而周永勝則以靈活制勝。“條條大道通羅馬”,崔建波認為投資成功的人,各自皆有法,殊途同歸,只要能為投資者創造好的收益就行得通。
崔建波坦陳,盡管團隊中資源共享,但聽取各方面信息后應該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進行獨立判斷。他表示正在“找回自己的風格”,“如果行情起來,投研團隊在行業內精選個股的‘子彈’給力,應該會不錯”,“在今年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明年會按照這種方式力求增長”,67年生人,骨子里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崔建波,對未來充滿信心!
做絕對收益,在操作中尤其要注重倉位控制。崔建波表示:“過去的投資經歷在我骨子里培育了‘講效率’的基因,我應該是以倉位的調節和自上而下的配置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