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是保持經濟良性健康發展的前提。隨著經濟的發展,河北省居民的消費需求在不斷擴大,但是受收入、消費環境等因素影響,居民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還有擴大的空間,應采取增加居民收入、發揮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作用、完善消費政策等措施來擴大河北省居民的有效消費需求。
關鍵詞:消費需求;消費傾向;提高收入;消費環境;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F047.3;F014.44(2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4-3011-05
Research on the Keys,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panding Resident Consumption Demand in Hebei Province
LI Qiao-sha,LIU Xiu-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ebei Province, Hebei College of Finance,Baoding 071051, Hebei, China)
Abstract: Consumption was the motivity of economic growth. Expanding consumption demand of residents could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demand of residents in Hebei province expanded continuously; bu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incom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and so on, consumption demand of residents in Hebei province was not satisfied, and there was room for expansion.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resident income, abop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afety net effect and perfecting consumption policy should be taken to expand effective demand of resident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consumption demand; consumption tendency; increase incom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Hebei province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是保持經濟良性健康發展的條件。隨著經濟的發展,河北省居民的消費需求在不斷擴大,但是受收入、消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河北省居民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還有擴大的空間,應采取增加居民收入、發揮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作用、完善消費政策等措施來進一步擴大河北省居民的有效消費需求。
1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分析
2002年以來,河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長,消費支出也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但從總體上看,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長慢于收入增長,而農村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長快于收入增長。2009年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 718.30元,年均遞增11.9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 678.80元,年均遞增9.68%,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比支出增幅高出了2.2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5 150.00元,年均遞增9.7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 350.00元,年均遞增12.40%,農村居民收入增幅比支出增幅低了2.65個百分點。從收入與支出的差額看,城鄉居民2002年的差額分別為3 993.57元、3 591.96元,而到了2009年,差額已分別高達9 568.30元、6 328.80元,說明河北省居民多收入的那部分錢沒有用于消費,即期消費需求不旺,居民的整體消費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1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構成分析
隨著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構成也在發生變化,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構成調查結果分別見表1、表2。
1993年以來,河北省城鄉居民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支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鄉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比例由1993年的2.26∶1增長到2008年的2.65∶1。但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構成(即恩格爾系數)變化來看,隨著收入和消費的增長,食品支出的比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圖1)。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從1993年的46.31%、58.39%下降到2009年的33.60%、35.70%。按照恩格爾定律,說明河北省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河北省城鎮居民的衣著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率要明顯地高于農村居民,農村居民對于衣著的消費還沒有被真正啟動。農村居民的居住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率較大,保持在20%左右,而城鎮居民該項支出占其消費支出的11%左右。
城鄉居民家庭在醫療、交通和通訊、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2001~2008年,河北省城鄉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城鄉比從5.17∶1降為3.69∶1,說明農村居民的醫療意識開始增強;在交通和通訊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率方面,城鄉居民分別由8.71%、6.91%漲到了11.69%、11.09%;城鄉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例從3.58∶1漲到3.78∶1。可以看出,農村的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仍然落后于城市,并且有逐步擴大的趨勢,農村的教育文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河北省居民在滿足吃、穿、住等生存性消費需求后,開始向交通和通訊、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等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需求轉變,消費水平、消費質量等不斷向高檔次提升[6]。而從城鄉對比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無論在消費支出的數額上、還是在消費的質量上,與城鎮居民都有很大的差距,農村居民更需要消費,更需要改善生活質量。
1.2河北省不同收入群體的居民消費需求分析
高收入群體購買力較強,追求時尚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消費,但是由于基本的消費已經滿足,其購買欲望不旺盛,而儲蓄傾向比較高,投資意識比較強;中等收入群體正處于從小康型向富裕型、從講求消費數量向講求消費質量轉變的階段,他們的生存型基本消費已經得到滿足,對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多,購買力指向私人轎車、教育、旅游等方面;低收入群體正處于溫飽和小康間徘徊階段,他們的消費欲望強烈,但是收入水平低,購買力不足,這部分潛在的消費需求很難真正轉變為有效需求。因此,要使其潛在的需求轉為有效的需求,就需要提高其收入水平,在消費政策上予以傾斜。
1.3河北省居民消費傾向分析
河北省居民的消費支出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速度城鄉居民又有所不同。從表3可以看出,總體上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01年的0.749下降到2008年的0.676。而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卻從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從2001年的0.549升到了2008年的0.651。所以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慢于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長速度卻快于城鎮居民,但是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一直低于城鎮居民。
2擴大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的重點和難點
2.1擴大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的重點在農村
長期以來,河北省城鄉的二元經濟結構拉大了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近些年來,河北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符合河北省實際的相關政策,并組織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但是,農村居民收入還遠低于城鎮居民。在2001~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84%,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25%,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3∶1擴大到了2.8∶1,絕對差額從3 381.22元增加到了8 645.63元,且這種趨勢從2001年到2008年還在逐年擴大(圖2)。
從河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表4)來看,城鄉市場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001~2008年,河北省城鄉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從1 183.5億元、594.7億元增長到3 333.2億元、1 547.2億元,城鄉比從1.99∶1增長到了2.15∶1,但農村增速慢于城鎮增速。從城鄉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率看,2001~ 2008年,城鎮比率基本維持在66.6%~68.3%之間,農村比率基本維持在31.7%~33.4%之間,農村比率只占到了城鎮比率的1/2左右,農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耐用消費品擁有量(表5)來看,2008年,河北省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洗衣機、電冰箱、彩色電視機、移動電話的擁有量分別是82.43臺、37.83臺、114.29臺、71.69部,但河北省城鎮居民家庭的擁有量分別是農村的1.18倍、2.54倍、1.03倍、2.25倍,其中農村居民家庭最普及的彩色電視機的擁有量相當于城鎮居民家庭2000年的水平,其他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僅相當于城鎮居民家庭的20世紀80、90年代的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家庭擁有量水平;而一些高檔耐用消費品城鄉居民家庭的擁有量差距更大,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照相機、空調器、家用電腦的擁有量分別是農村居民家庭的9.71倍、11.81倍、13.58倍。可見,河北省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量尚需提高,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可實現的購買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其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9]。
綜上所述,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異,占河北省人口總數約60%的農村居民只消費了約30%的商品,這意味著農村擁有巨大的市場和消費潛力[10],擴大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的重點應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而要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首先應當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
2.2擴大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的難點
2.2.1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絕對收入理論、相對收入理論、持久收入理論等西方消費理論的共同核心思想就是收入是決定消費的重要因素。既然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增加居民收入就是擴大居民消費的基本途徑。要擴大河北省居民的消費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收入是重中之重。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三農”問題備受關注,為了促進農民增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農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農民文化程度偏低、金融支持的缺乏等原因,農民的持續增收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農村居民收入相對于城市居民增長緩慢。
2.2.2從制度上消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從城市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進行了教育、醫療、養老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核心就是更多的支出由居民自己負擔。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居民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快速增加,尤其是高等學校的學費,居民們必然會縮減其他支出而增加儲蓄;加之河北省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樣存在著保障水平低、相關法律缺失等問題,使得居民對未來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增加,把越來越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防范未來風險,減少了當前消費,影響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
在農村,現行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居民消費的需求。由于經濟發展的二元經濟體制的制約,政府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1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在政府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農村居民或者不建設或者自己解決,而自己解決增加農村居民生產成本,減少收入,降低了農村居民對私人物品的有效需求;二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落后,仍以家庭保障為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河北省農村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但是農村醫療機構在管理、人員、技術等方面越來越不能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自2009年試點以來,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農村居民認識不到位、養老待遇偏低等問題制約了其發展。農村居民為了以后看病,為了老有所依,只能減少當前消費而增加儲蓄;三是與城鎮相比,農村基礎教育產品供給不足。教育經費投入比例偏低,農村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學條件相對落后,這些都影響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不利于改變其消費觀念、增強其購買力的實現。此外,農村金融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河北省農村金融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村金融產品供給單一、農村金融服務效率低下、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等,加上農業保險發展緩慢,不能有效預防農業生產的風險,使農村居民預防性儲蓄增加,限制了消費。
3擴大河北省居民消費需求的對策建議
3.1有效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
3.1.1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購買力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河北省農村的購買力,抑制了農民的消費需求,因此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是擴大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一是使農民從農業增效中提高收入。河北省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建立統一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在農村普及和推廣科學技術,幫助農民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的投資收益率,增加收入。二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非農業收入。一方面要鼓勵發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好鄉鎮企業,就地吸收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三是增加人力資本的投資。在夯實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強化職業教育、專業技術教育,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教育與培訓體系[12],設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用于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技術水平。
3.1.2構建新型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為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奠定基礎一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電網、道路、水利設施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資金供給上,可以通過多種投融資方式,吸引各類社會資本的注入。此外,還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使有限的資金充分運用到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中去。通過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可以方便農村居民購物,促進農村居民對電視、電冰箱等耐用消費品的消費,把農村居民的潛在需求轉為現實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村居民的不確定性預期。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增加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改善基層機構的醫療條件,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水平,簡化醫藥費報銷手續,使農村居民從各個方面感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在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基礎上,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加大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使農村居民從內心接受并積極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解決農村居民在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提高他們的即期消費需求,增強消費信心;三是力促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政府要在政策上向農村基礎教育傾斜,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包括農村師資力量培養的投入,從而不斷改善農村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各地之間、各個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力促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3.1.3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發展消費信貸在充分發揮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的基礎上,積極支持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發展,并積極引導農村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首先,通過完善消費貸款制度,加大宣傳、普及消費信貸知識力度,引導農村居民擺脫過去“量入為出”的傳統思想束縛,改變消費觀念,積極嘗試新的消費方式。其次,金融機構要確立自己的營銷策略和發展戰略,適時開發和推出一些“適銷對路”的消費信貸品種,如結合“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惠農政策,支持農村居民購買冰箱、彩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通過擔保方式辦理助學貸款、辦理農業生產所需的消費貸款、開辦信用卡業務等。
3.2持續推進城鎮居民消費需求
3.2.1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中的低收入者消費意愿較為強烈,但收入來源的缺乏限制了他們將消費意愿轉化為購買力的能力,增加收入是擴大低收入者消費需求的基礎。一是增加低收入者的就業機會。在政策上扶持低收入者就業,積極改善就業環境,開辟就業渠道,為再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再就業時的競爭力。對于自主創業的人員,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并提供相關優惠政策;二是建立完善低收入者就業補助基金和教育救助機制。為低收入者就業提供適當的就業補助基金,鼓勵他們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同時,為低收入者的家庭成員接受教育提供資助,避免貧困的代代相傳;三是加大對低收入者的轉移支付力度和范圍,促進他們將消費意愿轉化為購買力。
3.2.2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作用,穩定城鎮居民消費信心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做到應保盡保、保障有力,消除城鎮居民生活的后顧之憂,提高消費預期,增加消費需求。一是要注重社會保障制度的深化與完善,按照低水平、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失業、養老、醫療等各類保險的覆蓋面,逐步提高各類社會保險的待遇水平,并使其運作規范化、制度化;二是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險基金,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范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從而降低城鎮居民的未來預期風險。
3.2.3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為實現河北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需要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比較成熟的消費政策要繼續執行,其他的一些政策要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完善,同時要加強對農村居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消費支持。完善后的消費政策要在穩定現階段居民消費主體的基礎上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以此促進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并引導居民培養科學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可持續消費的理念。
消費環境的優化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政府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并進一步加強監管,強化守誠信、反欺詐的力度,切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為城鄉居民創造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企業要加強自身品牌建設,建設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售后服務體系,讓城鄉居民放心消費;消費者要敢于同不守誠信、有欺詐行為的不法商家做斗爭,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北省統計局. 河北農村統計年鑒2003[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2] 曹振國,劉剛海,左紹偉. 河北農村統計年鑒2006[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3]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經濟年鑒2009[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4] 郭文書,楊連云,楊景祥. 河北經濟年鑒2003[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5]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經濟年鑒2005[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6] 房愛卿,范劍平,朱小良. 我國消費需求發展趨勢和消費政策研究[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70-97.
[7] 河北省統計局. 河北統計年鑒2006[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2009[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9] 章曉英.城鄉居民消費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重慶為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109-113.
[10] 程霞珍,潘理權. 擴大居民消費的難點、重點與對策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10(1): 185-190.
[11] 郭亞軍.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172-177.
[12] 馬成文,李想,鄭麗琳. 農村居民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效應研究[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122-1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