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索中雙11高產栽培技術和油菜節本高效生產的途徑,進行了不同播期(9月15~16日,9月19日和9月30日)、不同播種方式(人工條播和人工撒播)、不同收獲方式(機械收獲和人工收獲)等對其生長、產量、效益及品質的影響示范。結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中雙11平均單產達到2 526.5 kg/hm2,機收比人工收割節省時間170.1 h/hm2,機收比人工收割節省成本438.5元/hm2。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為增加肥料用量,確保密度,適時機收。
關鍵詞:油菜;中雙11;高產;機械收獲;示范
中圖分類號:S565.4.0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0-1964-02
Demonstration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Zhongshuang No.11
WANG Liang-jun1,LI Bo2,CHEN Yi1,ZHANG Jun-shou4,YUAN Ying-chun1,ZHENG Zu-feng3
(1. Da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Dangyang 444100, Hubei, China;
2.Dangyang Seed Administrative Bureau,Dangyang 444100,Hubei,China;3.Dangya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Dangyang 444100,Hubei,China;
4.Dangyang Miaoqian Agriculture Service Center,Dangyang 444119, Hubei,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and the efficient production way for the rape cultivar, Zhongshuang No.11, the effect of sowing date(September 15~16,September 19,September 30), seeding way(drill seeding and directing seeding) and harvest way(manual harvest and mechanical harvest) on the growth, yield, economic benefit and quality of Zhongshuang No.11 were studied and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monstration field achieved an average yield of 2 526.6 kg/hm2. Compared to manual harvest, mechanical harvest way saved 170.1 hours/hm2 and 438.5 Yuan/hm2.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guaranteeing planting density and suitable harvest time.
Key words: rape; Zhongshuang No.11; high-yielding; mechanical harvest; demonstration;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但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和較低的油菜生產效益直接影響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制約了油菜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產出效益的提高[1]。因此,篩選適宜于機械化的油菜品種,探索油菜機械化配套栽培技術,提高優質油菜的單產和效益,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油菜生產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2,3]。
中雙11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國家現代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的資助下選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種。該品種在2006~2008年國家冬油菜區域試驗中,含油量達到49.04%,創下了我國油菜區域試驗含油量的歷史最高紀錄,其平均單產為2 509.5 kg/hm2。芥酸含量降到了零,還具有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強的特點。為探索中雙11高產栽培技術和油菜機械化收獲的途徑,2009年秋播結合油菜高產創建活動,開展了中雙11高產栽培示范和油菜機械化收獲示范。
1示范情況
2009年秋播,當陽市在油菜高產創建示范區河溶鎮前合村,連片示范中雙11,面積為4.3 hm2,涉及11個農戶。播種期為3個時間段,即9月15~16日,9月19日和9月30日。中雙11示范情況見表1。
1.19月15~16日播種示范情況
趙先軍等9戶共3.50 hm2,9月15~16日播種,全部人工撒播,9月19日開始出苗,9月21日全苗,9月24日現第一片真葉,9月27日現第2片真葉,10月10日5.5葉,10月10~15日移密補稀、定苗。3月16~17日始花,4月8~9日終花,5月27日成熟。底肥施復合肥(N∶P∶K=15∶6∶9)750 kg/hm2,碳酸氫銨225~300 kg/hm2,硼砂15 kg/hm2。苗肥11月8~9日追施尿素105~120 kg/hm2,臘肥于1月7~10日追施尿素105~150 kg/hm2。全部化學除草。苗期防蟲兩次,花期噴速樂硼1次,防治菌核病1次。
1.29月19日播種示范情況
張文華等1戶0.33 hm2,9月19日播種,人工條播,9月22日一次性出苗(全苗),9月23日子葉平展,9月27日現第一片真葉,9月30日現第二片真葉,10月12~13間苗、定苗。10月10日達到4.5葉。3月17日始花,4月9日終花,5月25日成熟。底肥施尿素120 kg/hm2,復合肥(N∶P∶K=15∶6∶9)750 kg/hm2。苗肥11月10日追施尿素112.5 kg/hm2。臘肥1月8日追施尿素135 kg/hm2。全部化學除草,苗期防蟲1次,花期噴速樂硼1次,防治菌核病1次。
1.39月30日播種示范情況
蘇朝虎等2戶共0.53 hm2,9月30日播種,其中0.20 hm2人工條播,0.33 hm2人工撒播。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陸續出苗,10月10日平均達到2.5葉(部分出苗,因干旱出苗極不整齊)。3月19日始花,4月9日終花,5月28日成熟。
2示范結果分析
2.1氣候條件
油菜主要生育期內氣候條件為9月中旬晴,9月19~20日降雨22.8 mm,10月10~11日降雨10.3 mm,10月下旬大多為陰雨天氣,11月2日初霜,氣溫降到-2℃(月平均氣溫為-1.3℃,比近30年平均低3℃),11月9日進入低溫陰雨天氣,立春后雨雪交加,陰雨綿綿,3月6~8日出現雨夾雪天氣,3月10日溫度降到-3℃(3月上旬平均氣溫為4.9℃,比近30年平均低4.1℃),4月13日出現了下霰天氣,4月下旬至5月下旬出現連續陰雨天氣。
2.2農藝性狀
中雙11冬至苗長相見表2。該品種在墑情足夠的條件下,種子發芽出苗快,成苗率高,生長勢強。兩片子葉肥大,子葉腎形,苗期半直立,葉片缺刻型,葉柄較長,葉肉較厚,葉色深綠,葉緣無鋸齒,有蠟粉,無刺毛,裂葉三對。花瓣較大,黃色,側疊[4,5]。勻生分枝型,株高150~172 cm(不考慮肥水,隨播期推遲株高變矮),一次有效分枝直播的4~5個,一次有效分枝移栽的8~10個。機械收割損失率為9.03%,人工收割損失率為6.23%,人割機收損失率為25.84%,其中機械收割抗裂莢性好。該品種對菌核病有較強的抗耐性,5月13日菌核病病莖率1%、病情指數為0.5;5月25日菌核病病莖率3%,病情指數為1.8。抗倒性較強,但易感黑斑病。
2.3產量表現
9月15~16日播種產量結構為:收獲株數18.75萬株/hm2,單株有效角果數199個,每角19粒,實收單產2 604.9 kg/hm2;9月19日播種產量結構為:收獲株數36.75萬株/hm2,單株有效角果數105個,每角18粒,實收單產2 494.7 kg/hm2;9月30日播種產量結構為:收獲株數28.50萬株/hm2,單株有效角果數135個,每角18粒,實收單產2 479.8 kg/hm2。
2.4品質表現
據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試,中雙11芥酸含量0,餅粕硫甙含量18.84 μmol/g,含油量49.04%[4,5]。
2.5效益表現
經調查核實,中雙11平均單產達到2 526.5 kg/hm2,比上年增產6.73%。中雙11示范田機械收獲耗時4.95 h/hm2,比人工收割節省50.10 h/hm2,節省人工脫粒時間120.00 h/hm2。機械收獲比人工收割節省時間170.10 h/hm2。機械收獲比人工收割節省成本438.5元/hm2,同時該品種含油量比同類品種高出9個百分點,給油脂加工企業創造的價值更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中雙11克服了油菜育種中高油與高產、高油與抗病、高油與雙低的三大矛盾[1],含油量高,而且適宜機械化收割[5],是當前值得大力推廣的品種。
3高產栽培技術
3.1適時播種
推廣輕簡化栽培的區域適宜播種期為9月15~25日。育苗移栽區域適宜播種期為9月10~15日。
3.2控制播種量
直播(撒播)用種量控制在3 000~3 750 g/hm2,人工條播控制在2 250 g/hm2,機械精量播種保持
1 500 g/hm2。
3.3增加肥料用量
該品種需肥量較大,在正常施用量的基礎上追肥要再增加10%的氮肥用量,同時增施鉀肥和必施硼肥。
3.4確保密度
機械化收獲田塊,要增加種植密度,如9月20日左右播種密度可控制在30萬~39萬株/hm2。
3.5適時機收
該品種抗裂性較好,當85%以上的角果呈枯黃、子粒變黑褐、手折莢果易開裂時及時開展機械收獲。
參考文獻:
[1] 王漢中. 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32(2):300-302.
[2] 官春云. 改變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發展油菜生產[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83-85.
[3] 張春雷,李俊,余利平,等.油菜不同栽培方式的投入產出比較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32(1):57-64.
[4] 葛建貴. 不同栽培方式對中雙11號油菜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現代農業科技,2010(5):27.
[5] 余波. 我國高油油菜產業化獲重要突破 含油量高達49%以上的品種中雙11號通過國家審定[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8,30(4):封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