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不同來源的10株枯草芽孢桿菌菌株P1~P10發酵生豆粕,篩選到1株對大豆抗原蛋白7S伴球蛋白和11S球蛋白的降解能力均較強的P3菌株。采用P3菌株發酵生豆粕,對發酵條件進行pH值、接種量、料水比三因素三水平研究,發現在pH值為6.5,接種量為4%,料水比為1.0∶0.6,P3菌株可降解90%以上的抗原蛋白。
關鍵詞:枯草芽孢桿菌;發酵;大豆;抗原蛋白;降解
中圖分類號:S816.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0-1969-03
Screening of Bacillus subtilis on Degrading Soybean Antigen Protein and It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SHI Huia,ZHAO Shu-miaob,LIANG Yun-xiangb
(a. Chutian College; b.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en different sources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s P1~P10 were used to fermentate soybean meal, and one strain P3 with high efficiency on degradation of soybean antigen protein 7S globulin and 11S globulin had been selected. The results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pH was 6.5, the inoculation was 4%, and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was 1.0∶0.6, the P3 strains could degrade more than 90% of the antigen protein.
Key words: Bacillus subtilis; fermentation; soybean; antigen protein; degradation
大豆粕蛋白質含量高達40%~55%,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為全價蛋白源,在動物飼料及人的高蛋白營養保健品中常作為優質原材料[1]。但生大豆中含有多種抗營養因子,且所含的主要蛋白質7S伴球蛋白及11S球蛋白均為大分子蛋白質,有很強的抗原性,能激起特異的免疫應答,食用后不僅會導致血清中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滴度的升高,而且會造成小腸局部發生器質性的損傷[2]。試驗通過豆粕發酵試驗,篩選出1株對抗原蛋白降解能力較高的枯草芽孢桿菌,最大程度地將大分子的抗原蛋白降解為小分子蛋白,從而提高豆粕的食用安全性和蛋白質的利用消化力。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試劑Tris-HCl抽提緩沖液(0.03 mol/L,pH值8.0)。
1.1.2原料新鮮生豆粕(購自東海糧油)。
1.1.3菌株及培養基枯草芽孢桿菌P1~P10,PDA培養基(含蔗糖)。
1.2試驗方法
1.2.1降解大豆抗原枯草芽孢桿菌的篩選
1)試驗菌種的準備。將枯草芽孢桿菌P1~P10菌株分別接入PDA斜面活化,再分別轉接入PDA液體培養基中,在37℃搖床中培養18 h作為液體菌種備用。
2)豆粕發酵試驗。稱量豆粕30 g,將P1~P10菌株以5%和2%的接種量分別接入生豆粕中,加30 mL水混合均勻。將以上混合物裝入500 mL闊口罐頭瓶,并用塑料薄膜封好,37℃恒溫箱中靜置發酵。
3)發酵樣品抗原蛋白殘留率測定。將未發酵豆粕及P1~P10菌株發酵的豆粕樣品在50℃烘箱中烘干。每種樣品各稱取1.00 g,加入20 mL 0.03 mol/L的Tris-HCl抽提緩沖液研磨勻漿[3],修正各樣品pH值為8.0,浸泡1 h后離心(轉速8 000 r/min,時間10 min)去渣,調節上清液pH值為4.5,離心(轉速
10 000 r/min,時間15 min),干燥稱重即為各樣品中抗原蛋白的質量,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按下式計算:
1.2.2P3菌株的豆粕發酵條件的初步研究
1)單因子試驗。在溫度為37℃,以接種量、料水比及pH值3個因素的不同水平發酵大豆粕,測定各發酵樣品的抗原蛋白殘留率。
2)正交試驗。在單因子試驗的基礎上,選取接種量、料水比及pH值各3個水平,再設計正交試驗,優化發酵條件,測定各發酵樣品的抗原蛋白殘留率。
2結果與分析
2.1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枯草芽孢桿菌的篩選結果
表1結果顯示,P1,P5,P6,P8,P9菌株發酵的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高,這些菌株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較差。P2,P3,P4,P7,P10菌株發酵的樣品中在5%的接種量下,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很低,這些菌株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較強。其中P3菌株在2%及5%的接種量下,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均達到最低,故P3菌株為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效果最好的菌株。
2.2P3菌株發酵條件初步研究結果
2.2.1接種量試驗結果溫度為37℃,料水比為1.0∶1.0,pH值為7.0條件下,不同的接種量發酵生豆粕,測得不同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見表2。根據表2,2%的接種量下,發酵樣品的抗原蛋白的殘留率較大,而4%~10%的接種量下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均大大降低,且差異不明顯。
2.2.2料水比試驗結果溫度為37℃,接種量為4%,pH值為7.0條件下,不同的料水比發酵生豆粕,測得不同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見表3。根據表3,料水比為1.0∶0.2、1.0∶0.4時,發酵樣品中的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均較高;料水比為1.0∶0.6、1.0∶0.8、1.0∶1.0時,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大為降低,且差異不明顯。
2.2.3pH值試驗結果溫度為37℃,接種量為4%,料水比為1.0∶0.6時,在不同pH值下發酵生豆粕,測得不同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見表4。根據表4,pH值為6.5時發酵樣品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最低。
2.2.4正交試驗結果接種量、料水比及pH值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試驗結果見表5。根據表5中極差R值大小,可以看出料水比對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影響最大;在4%~8%的接種量范圍內,接種量對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影響較小;pH值在6.0~7.0范圍內,對發酵樣品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影響也較小。且通過表5可直接得出,在pH值為6.5,接種量為4%,料水比為1.0∶0.6時,發酵樣品的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最小。
2.3抗原蛋白殘留率測定結果的驗證
試驗中抗原蛋白的殘留率均為多個重復的平均值,且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測定結果可以用SDS-PAGE電泳結果來驗證(圖1)。
3小結與討論
大豆抗原蛋白嚴重影響飼喂動物的生長發育,消除大豆抗原蛋白,并增加飼料中小肽的含量,在減少對動物生長發育影響的同時,可提高飼料的價值,國內外在此方面已經有較多的研究。張智等[6]、管風波等[7]、吳暉等[8]通過大豆粕發酵產蛋白酶研究了枯草芽孢桿菌不同菌株的發酵能力;程天德等[9]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桿菌發酵大豆粕,可以降解85.39%的大豆蛋白質。試驗篩選到1株對大豆抗原蛋白降解能力較強的菌株,通過對發酵條件的初步優化,大豆抗原蛋白的降解率可高達到90.0%以上,優于目前文獻上報道最好的抗原蛋白降解率85.39%的結果,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接種量、料水比和pH值是影響枯草芽孢桿菌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主要因素,也影響到發酵飼料產品后期干燥的工藝成本。試驗對發酵條件的初步優化,發現在4%的接種量、1.0∶0.6的料水比、pH值6.5的條件下,所篩選到的P3菌株對抗原蛋白的降解能力最強,接種量及pH值與文獻[10]研究的結果類似,但料水比只需達到1.0∶0.6,優于他們料水比1.0∶1.0的研究結果,可以減少發酵產品干燥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是評價發酵工藝是否優異,發酵飼料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為止,還沒有嚴格的標準來測定發酵豆粕飼料中抗原蛋白的含量。為了快速、準確、高通量地測定發酵飼料產品中抗原蛋白的含量,試驗第一次采用抗原蛋白殘留率來判斷發酵結果。抗原蛋白的殘留率是否有意義與抗原蛋白的提取率密切相關,因此需要找到一種大豆抗原蛋白提取率比較高的提取方法,試驗采用的是文獻[3]的提取方法,抗原蛋白的提取率可達93.7%。
參考文獻:
[1] 張乃鋒,王中華.反芻動物小肽的營養研究進展[J].草食家禽,2002(1):6-9.
[2] 馮立志.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J].飼料工業,1993(4):21-22.
[3] THANH V H, SHIBASAKI K. Major protein of soybean seeds: A straightforward sraction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J].J AgricFood Chem,1976,24:1117-1121.
[4] FUKUSHIMA D. Structure of plant storage protein and their functions [J].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1991,7:353-379.
[5] WOLF W J.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ybean proteins [J]. J Am Oil Chemists′ Soc,1977,54:112A-117A.
[6] 張智,朱宏亮,鈕宏禹,等.響應面法優化枯草芽孢桿菌產蛋白酶的發酵條件[J].食品科學,2008,29(12):400-404.
[7] 管風波,宋俊梅.枯草芽孢桿菌發酵豆粕產蛋白酶活性的研究[J].飼料工業,2008,29(14):28-31.
[8] 吳暉,卓林霞,解檢清,等.發酵條件對枯草芽孢桿菌發酵豆粕中的蛋白酶活力的影響[J].現代食品科技,2008,24(10):973-976.
[9] 程天德,戴必勝,馮小軍.枯草芽孢桿菌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研究[J].中國食品工業,2010(1):60-61.
[10] 卓林霞,吳暉,劉冬梅.枯草芽孢桿菌發酵豆粕產蛋白酶優化試驗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9(2):32-3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