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小波分析與廣義回歸神經網絡(GRNN)相融合,構建了一種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WGRNN)模型。該模型應用于我國糧食總產量預測,其預測結果在精度上均優于單一的GRNN預測模型和GM(1,1)灰色預測模型,既具有神經網絡非線性逼近能力和自學習能力的特性,又具有小波在時、頻兩域表征局部特征的功能,可為糧食產量預測的定量化和智能化提供一條新途徑。
關鍵詞:糧食產量預測;小波分析;GM(1,1)模型;廣義回歸神經網絡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0-2135-03
Prediction Model of Food Yield Using Wavelet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YU Ping-fu,LU Yu-ming,WEI Li-ping,LIANG Yi-jie,SU Xiao-bo,KONG Ling-zi,LAN Zong-bao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
Abstracts: Wavelet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WGRNN)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wavelet analysis an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 This prediction model had better precision on predicting total food yield during 2007~2008 if compared to GRNN and grey model GM(1,1), and it did not onl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nonlinear mapping approximation 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calculation of neural network,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showing partial characteristics on time and frequency of wavelet analysis. It would provide a new method on quant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ialization of predicting food yield.
Key words: prediction of food yield; wavelet analysis; grey model GM(1,1);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安全是整個國家安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因此,準確預測糧食產量,科學地進行農業決策,對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糧食產量預測模型較多,常用于糧食產量預測的模型主要有時間序列模型(指數平滑模型、灰色預測模型及基于馬爾可夫鏈的預測模型)、回歸模型(線性回歸模型和雙對數模型)和人工神經網絡模型[1,2]。近年來,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小波分析、粗糙集理論、人工神經網絡等新技術與有關模型相結合的組合預測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擬采用小波分析與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種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WGRNN)來預測我國糧食產量。
1模型的構建
1.1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小波分析是從傅立葉變換發展起來的,屬于時頻分析方法的一種,核心是多分辨率分析。它在時域和頻域同時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質,可將分析的重點聚焦到任意的細節,揭示非線性系統不同層次上詳細結構[3]。
小波基的最優選擇是小波分辨率分析的重要步驟。常用的小波基主要有:Haar、Daubechies(dbN)、Complex gaussian、BiorNr.Nd、CoifN等。本文選用Daubechies(db15)小波。
1.2廣義回歸神經網絡
廣義回歸神經網絡(GRNN)是一種高度并行的徑向基網絡,它不僅具有全局逼近性質,而且具有最佳逼近性質。GRNN是由輸入層、隱層和輸出層構成。隱層為徑向基神經元層,輸出層為線性層。隱層神經元采用徑向基函數作為激勵函數,通常采用高斯函數作為徑向基函數。與BP神經網絡相比,GRNN的特點是人為調節的參數少,只有一個散布常數或擴展常數,網絡的學習全部依賴于數據樣本。這個特點決定了網絡得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主觀假定對預測結果的影響[4,5]。
1.3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
本文采用廣義回歸神經網絡(GRNN)與小波分析相結合,建立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WGRNN)。
1.3.1小波分解與重構對原始時間序列f(t)進行小波變換,分解為低頻成分an(t)和高頻成分d1(t)、d2(t)…dn(t),再重構到原尺度上,得到頻率成分比原始時間序列單一的若干子序列can(t)和cd1(t)、cd2(t)…cdn(t)。
1.3.2GRNN輸入序列重構采用Complex gaussian小波系數實部等值線圖和小波方差確定輸入樣本維數m,將小波重構子序列再重構成數據序列gan(tj)和gd1(tj)、gd2(tj)…gdn(tj),并建立對應數據序列gan(tj+1)和gd1(tj+1)、gd2(tj+1)…gdn(tj+1)。其中gan(tj)={can(tj),can(tj+1),…,can(tj+m-1)},gan(tj+1)={can(tj+m)};gdi(tj)={cdi(tj),cdi(tj+1),…,cdi(tj+m-1)},gdi(tj+1)={gdi(tj+m)},i=1,2,…,n。
1.3.3WGRNN的模型建立以gan(tj)和gd1(tj)、gd2(tj)…gdn(tj)與gan(tj+1)和gd1(tj+1)、gd2(tj+1)…gdn(tj+1)作為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的輸入與輸出進行預測,將各子序列的預測值進行合成得到序列總的預測結果f(t+1)。其模型結構如下。
2模型的應用
以1962~2009年度我國糧食總產量(單位:萬t)為分析樣本,分別進行糧食總產量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與單一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和GM(1,1)模型檢驗與預測。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2.1模型預測結果
運用Daubechies小波系中db15小波對我國糧食總產量進行小波變換,分解為4層并進行重構,可得到小波分解重構序列{ca4(t)和cd1(t)、cd2(t)、cd3(t)、cd4(t)},結果見圖2。其中ca4(t)代表小波分解后再重構的低頻部分,通常可以體現原始時間數列的趨勢,cd1(t)、cd2(t)、cd3(t)和cd4(t)代表小波分解后再重構的高頻部分。
對小波重構序列進行數據重構分析,確定分析樣本數為40,輸入輸出維數分別為5和1;對重構數據序列樣本的輸入和輸出樣本做初始化處理,將數據歸一化到區間[-1,+1]中,并進行反歸一化處理;確定模型的擴展系數為0.1。以1962~2006年的數據作為訓練樣本,2007~2009年數據作為預測檢驗樣本,建立各頻率成分的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
測試結果表明,采用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對1967~2006年我國糧食產量進行檢測的相對誤差為-0.711%~2.481%,平均相對誤差為0.241%;2007~2009年預測相對誤差為-0.276%~1.969%,平均相對誤差為0.753%,其檢測預測相對誤差和平均相對誤差都在2.500%和1.000%以內,檢測與預測結果都較為準確(表1)。
2.2預測結果評價分析
為了反映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的有效性,按照預測效果評價原則,選用平均絕對誤差(MAE)、平均相對誤差(MPE)和Theil不等系數(U)3種指標進行評價,表2為3類模型的評價指標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的檢測平均絕對誤差、平均相對誤差和Theil不等系數均要低于相應的單一GRNN模型和GM(1,1)模型;而WGRNN模型的各種預測誤差指標值則明顯低于其他兩種模型的預測誤差。說明WGRNN模型的檢測預測精度高,預測有效合理。從圖3可以更直觀地看出,小波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比單一GRNN及GM(1,1)模型具有更高的預測精度,該方法應用于糧食總產預測合理可行。
3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小波變換與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相結合的糧食產量預測模型,該模型充分利用了小波變換良好的時、頻多分辨率功能和人工神經網絡的自學習功能,具有有效識別主要頻率成分和提取局部信息的能力以及較強的逼近和容錯能力。將二者進行結合可以充分利用兩者的優點,提高模型預測的精度。
研究實例表明,與單一GRNN模型和GM(1,1)模型相比較,小波神經網絡模型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產量的預測精度。同時也證明了小波神經網絡預測模型在對糧食產量預測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及較強的適應性,為糧食產量預測的定量化和智能化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宰松梅,賈艷輝,丁鐵山,等.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的灌區糧食產量預測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98-100.
[2] 李炳軍,李秋芳,盧秀霞.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在河南省糧食產量預測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09,10:44-47.
[3] 劉丙軍,邵東國,沈新平.基于小波變換的BP神經網絡參考作物騰發量預測模型[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40(1):69-73.
[4] 李 偉,陳國明,鄭賢斌.基于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交流電磁場檢測裂紋量化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7,31(2):105-109.
[5] 于平福,陸宇明,韋莉萍,等.灰色廣義回歸神經網絡在木薯產量預測中的應用[J].西南農業學報,2009,22(6):1709-17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