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ND5是一株分離自臂形草的內生真菌,對其拮抗作用評價結果表明,該菌株能夠產生對11株病原真菌有較好拮抗作用的揮發性氣體,對峙培養表明其對這些菌株有較好拮抗作用,而其無菌濾液僅對部分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揮發性氣體可能是其抑菌作用的主要機制。
關鍵詞:植物內生真菌;抑菌氣體;拮抗活性
中圖分類號:S48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9-1803-03
Antagonistic Activity of An Endogenetic Fungi Generating Antimicrobial Gas
SHI Tao,HUANG Gui-xiu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ATAS / Key Laboratory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Invasive Alien Pes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Danzhou,571737, Hainan, China)
Abstract: HND5 is an endogenetic fungus isolated from Brachiaria brizantha, the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volatile gas produced by HND5 had antagonistic activity on 11 pathogen fungi. In confront culture, HND5 had inhibition on these pathogen fungi, while the germfree filtrate of HND5 had inhibition on only 3 strains, so the volatile g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agonistic effects.
Key words: endogenetic fungus; antimicrobial gas; antagonistic activity
內生真菌是指生活史的部分階段或者整個生活史均生活在植物體內,且對植物組織沒有引起明顯癥狀的真菌[1]。
內生真菌和宿主植物之間為互利共生關系,后者能夠為內生真菌提供生存空間、水分和養分,保護其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其可以在宿主體內長期存在,而內生真菌可以分泌有益活性產物而對宿主起到促生、抗逆境等作用。拮抗性內生真菌能夠產生抑菌活性物質,和宿主植物一起作為一個“共生體”而抵御外界病原物的侵染,起到類似抗病基因的作用。由于宿主植物的保護作用,拮抗性內生真菌在應用于生防時其防效穩定性和持久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成為當前植物病理學家研究的一個熱點。
HND5是一株分離自臂形草的枝頂孢屬(Acremonium)內生真菌[2],研究表明該菌對芒果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有較強的拮抗作用,而且具有內生性。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選取了11株熱帶地區常見的病原真菌,采用3種方法對該菌株的拮抗活性進行評價,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供試菌株病原真菌芒果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竹子枯萎病菌、橡膠樹炭疽病菌、橡膠樹多主棒孢病菌、木瓜棒孢霉病菌、臂形草葉斑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胡麻葉斑病菌、甘蔗赤腐病菌和內生真菌HND5,均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1.1.2供試培養基菌株培養選用PDA培養基,配方參見文獻[3]。
1.2試驗方法
1.2.1菌株準備HND5和各病原真菌均在PDA平板上培養7 d后,用滅菌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取直徑4 mm的菌餅備用。
1.2.2拮抗活性評價方法
1)平板對峙法。在直徑9 cm的培養皿中倒入20 mL融化的PDA培養基,制備同樣厚度的平板,在中央接種各病原真菌菌餅,在距離3 cm處接種HND5菌餅,以不接HND5處理為對照。28 ℃培養7 d后觀察并測量菌落直徑,重復3次。
2)帶毒平板法。打取2個HND5菌餅,接種100 mL液體PDA培養基,28 ℃,180 r/min培養7 d,再在同樣條件下按1∶25的比例擴大培養14 d,最后在28 ℃靜置暗培養14 d。離心取上清液,制備無菌濾液(用液體PDA調OD600nm值0.4~0.5),按照體積比1∶10制備帶毒PDA平板,在中央接種各病原真菌菌餅,以不加菌液為對照,28 ℃培養7 d后觀察并測量菌落直徑,重復3次。
3)雙皿對峙法。制備直徑為9 cm的PDA培養基平板,接種HND5后28 ℃培養15 d,輕輕將皿蓋移去。在新制備的PDA平板中央接種各病原菌菌餅,將其倒扣在已培養好的、帶有HND5的皿底上,用Parafilm膜封口,28 ℃共培養7 d,以同時接種的病原菌為對照,重復3次。
各種方法的抑菌率均按以下公式計算:
抑菌率=(對照菌落直徑-各處理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原菌餅直徑)×100%。
2試驗結果
2.1HND5對病原真菌的平板對峙拮抗作用
平板對峙試驗結果(圖1,表1)表明,HND5對供試的8種病原真菌均具有較強的拮抗活性,抑菌距離達到0.4~1.4 cm,抑菌率為(54.6±1.1)%~(91.0±3.4)%。
2.2HND5無菌濾液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帶毒平板法評價了HND5的無菌濾液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結果表明無菌濾液抑菌作用較差,僅對臂形草葉斑病、木瓜棒孢和水稻胡麻葉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36.8±2.6)%、(42.2±1.8)%和(51.6±3.1)%,圖2為HND5無菌濾液對臂形草葉斑病菌的拮抗作用。
2.3HND5所產生活性氣體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雙皿對峙法評價了HND5所產生活性氣體的抑菌作用,結果(圖3,表2)表明其對11種病原真菌都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率為(58.8±1.2)%~(86.7±2.2)%(表2)。
3結論與討論
本實驗室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HND5對芒果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均有較好的拮抗作用,本研究的平板對峙試驗和雙皿對峙試驗均表明該菌株對包括這3種病菌在內的11種病原真菌有較好的拮抗作用。枝頂孢屬(Acremonium)中的很多種都是常見的內生真菌,廣泛分布于禾本科旗草[4]、臂形草和木本的沙棘[5]、麻瘋樹[6]、見血封喉[7]等植物組織內。本實驗室已證明HND5能夠內生于臂形草[2],該菌株對11種我國熱帶地區常見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均有較好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在熱區植物病害生防中有較廣泛的應用范圍。
平板對峙和雙皿對峙結果均表明HND5對11種病原真菌有較好的拮抗作用,而其無菌濾液僅對臂形草葉斑病、木瓜棒孢和水稻胡麻葉斑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分析HND5產生的抑菌作用物質,除揮發性氣體外,還有部分分泌于培養液中。HND5的無菌濾液僅對3種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表明揮發性抑菌氣體在其拮抗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對于揮發性抑菌氣體的研究,目前國內外植物源方面的研究較多,而關于真菌所產生的揮發性抑菌氣體則研究很少。張薇等[8]對銀杏、桂花、懸鈴木等20種園林植物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能產生間羥基苯甲酸(M-hydroxybenzoic acid)、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鄰苯二酚(Catechol)等多種揮發性抑菌物質。關于真菌所產生的揮發性抑菌氣體,分離自錫蘭肉桂的內生真菌Muscodor albus研究的較多。該菌可以產生揮發性活性天然氣體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不但可以高度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而且對許多人類病原微生物具有強有力的抑制活性。2002年,美國AgreQuest公司以該菌株為基礎,獨家推出世界上第一種能夠提高植物抗真菌病害能力的真菌熏蒸劑[9]。本研究通過雙皿對峙法發現HND5菌株能夠產生有較強抑菌作用的揮發性氣體,也為我國新型生物源農藥的研制提供了菌源。
參考文獻:
[1] SEUTT H,MICHAEL J,KARYN S,et a1.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inplanta distribution of metabolic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of all endophytic fungus[J].Microbiology,1997,143:267-275.
[2] 郭志凱,王蓉,蔡吉苗,等. 臂形草內生真菌菌株HND5的分離、抗性評價及其初步鑒定[J].熱帶作物學報,2007,28(2):92-96.
[3] 方中達. 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46-50.
[4] KELEMU S,WHITE J F,MUIOZ F, et al. An endophyte of the tropical forage grass B rachiaria brizantha: isolating,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the fungus,and determining itsantimycotic properties[J] , Canadian Journal ofMicrobiology,2001,47:552.
[5] 李琦,孫廣宇. 沙棘中內生菌的疏散與判定[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0):300.
[6] 袁理春,趙琪, 張克華, 等. 麻瘋樹根部內生真菌分離及鑒定[J]. 西南農業學報,2009,22(1):95-98.
[7] 闕東枚,戴好富,曾艷波,等.見血封喉內生真菌Acremonium sp. J1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09,19(3):200-205.
[8] 張薇,程政紅,劉云國,等. 植物揮發性物質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J].生態環境,2007,16(3):1455-1459.
[9] 汪開. 美國AgreQuest生物技術公司首次推出真菌熏蒸劑[J].生物技術通報,200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