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女報》女主人沙龍之遲阿娟光影映像會
“留住溫度速度溫柔和憤怒,凝住今日怎樣好?捉緊生命濃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留下浮光掠影飛舞。”用陳奕迅的這首《沙龍》來回顧6月24日由《成都女報》和攝影家遲阿娟女士共同舉辦的“女主人沙龍”活動,自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這不止是一場光影映像會,還是《成都女報》女主人與好朋友們的大聚會。
一個下午
6月24日,成都市氣象局發布了橙色氣溫預警。然而在這個極其炎熱的下午,在創意西村#8226;影子吧的小別墅里,卻人頭攢動,歡聲笑語,一場輕松的光影聚會沙龍正在此舉行。
沙龍的女主人是成都著名的女攝影家遲阿娟女士。穿著黑色套裙的她,帶著標志性的溫暖笑容站在門口,微笑地迎接著每一個客人,每一位朋友。沒有過于客氣的寒暄,來賓們在女主人的引領下,捧一杯菊花茶,走進精心布置的放映室里。找一張沙發,或是坐進地板上的“軟骨頭”里,互相寒暄著品起茶來。他們來自商界、文化界、藝術界以及學術界,甚至不乏幕名前來的攝影愛好者,但當他們邁入放映室,他們只有一個身份——女主人的好朋友。2點30分,沙龍開始,此時不大的放映室里,已經擠滿了50余名前來看片的朋友們。
“我這幾十年里,拍了成千上萬張照片,但以沙龍的形式向好朋友們展示其中的一部分,卻是第一次。”面對頂著烈日趕來赴會的朋友們,一向大方的遲阿娟竟露出了小女孩般羞澀的笑容:“來的都是朋友,咱就直接看片吧!”簡單的開場白后,屋內燈光慢慢變暗,音樂緩緩奏起,猶如電影的開場,“《成都女報》女主人沙龍之遲阿娟光影映像會”的標題在投影儀上漸漸浮現。民俗、生活、印度游歷、震后影像——4組被精心制作成電子雜志的光影畫面緩緩鋪展開。此前還在低聲寒暄的來賓們立刻安靜了下來,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屏幕,從古鎮里趕集的熱鬧場面,到山村里小孩望著鏡頭純凈的眼睛,從印度街頭的異域風情,到震后寺廟中佛像坍塌的悲壯場面,隨著遲阿娟輕聲婉約的介紹,朋友們的情緒也在微妙起伏,或微笑,或安靜,或輕松,或凝重。
1個小時并不算短,但在光影的變化中,時間卻流轉得如此迅速。光影轉換,每一名觀賞者也似跟著攝影者一起,經歷了鏡頭里的那些時光。放映結束,場內響起此起彼伏的掌聲,不少男嘉賓更直接向遲阿娟豎起大拇指:“阿娟,牛!”“簡直安逸!”放映結束,每個人的思緒卻還徜徉在影像中。就著花茶,吃著甜點,女主人坐到客人堆里,擺起龍門陣。沒有學術討論的嚴肅,大家就著作品侃侃而談,輕松而直接。這樣的聊天持續了2個多小時,太陽開始西沉,大家依舊意猶未盡。
這個本來炎熱得令人煩躁的下午,因為一場志趣相投的輕松聚會,《成都女報》的好朋友們過得悠閑而快樂。這是女主人沙龍的第一場活動,這樣輕松隨意的氛圍,正是我們想傳達給每一位參與者的生活態度。
四個側影
席地而坐好安逸
“來的都是客,沒有領導哈!”女主人遲阿娟一句話,逗得在場50多位來賓哈哈大笑。正是為了營造輕松的聚會氛圍,影像會選在了并不算寬敞的別墅小屋里舉行。于是,簡易沙發、窗臺,乃至地板上,都密密麻麻地坐滿了客人,甚至連門口,都站滿了擠不進來的朋友們。但大家沒有絲毫的不適,“朋友聚會嘛,就是要隨意!”
男客“扎堆兒”
一場女攝影家的看片會,想著該是女人扎堆兒,但到訪的男客人們卻成為了主角。50多位的客人里,男嘉賓們占到一半以上,紀錄片導演彭輝為此專門改簽了機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譚繼和、成都電視臺主持人周東更是從其他活動“趕場”而來。不少男客人開始還互相調侃著:“嘿,雜個盡是些爺們兒哦!”但當沙龍開始,便自得其樂起來。“這是我身平第一次參加由女性媒體舉辦的活動,但感受很深,玩得很開心。攝影不分年齡性別,我們這些攝影愛好者應該經常聚聚!”市建委副主任伍勇說道。
家人助陣
活動當天,遲阿娟的父親和小侄兒等親人也來到了現場,侄兒“小丸子”毫不怕生,竄來竄去向每一位叔叔阿姨問好,白發蒼蒼的父親靜默而低調地看完整場看片會。因為人實在太多,老人家走到戶外,頂著烈日為女兒寫下了鼓勵的感言:“阿娟,爸爸祝賀你在攝影領域取得更大的成績,繼續努力!”這樣的一幕幕,都讓現場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味。
來者有禮
既然是沙龍,自然有好禮相送。《成都女報》精選了本次影像會展出的部分照片,做成了明信片送給每一位到訪的客人。看在眼里的美麗,你也可以放在手心,細細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