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儲蓄容易,讓孩子自己學會儲蓄卻很難,父母在教導孩子學會儲蓄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難題,該怎么解決呢?
儲蓄是學習處理金錢的重要一步,也是金錢教育的第一課,要懂得如何把金錢儲存,保存,繼而將其增值,才是理財的第一步,若不懂得儲蓄的重要性,何來懂得消費,如能讓小孩自愿及快樂地儲蓄,待他日后成長后,成功管理金錢的能力及信心也隨之提高。
孩子多大才適合為他開設“個人戶口”?
其實越早為孩子開設個人戶口越好,家長可選擇存入銀行或保險公司,自小協(xié)助孩子理財因為不論銀行或保險公司代為管理,都較為安全,清晰,有條理及有系統(tǒng)。父母可在過年后,把紅包及零用錢先讓孩子點算后,然后存入銀行或保險公司,讓儲蓄成為日常習慣。儲蓄方法最好是定時定候,積少成多。這也可避免孩子把錢亂花,加上開戶口或為孩子做教育儲蓄,都需要家長簽名,這也增加孩子隨意取錢的難度,避免把儲蓄隨意地花掉!
我家孩子常把辛苦儲蓄的錢拿作投資,有問題嗎?
現今不懂投資,的確有點理虧,投資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若不懂,又或一知半解而胡亂決定及行事,那問題就大了,所謂“先求知,再投資”,很多孩子都是靠家長代勞,比如投資股票,很多情況都是父母有買股票的習慣,從而引起小孩的興趣。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了解可承受風險,并向小孩解釋清楚才開始“投資計劃”,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在求學時期,求知識、求學問,才是最重要,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方能有正確的分析力及判斷力。
孩子對儲蓄提不起勁,怎么辦?
孩子對儲蓄不感興趣,的確令不少家長感到棘手!雖然不少父母會代孩子儲蓄,當然這總比把錢花掉好,不過正如讀書一樣,在金錢儲蓄及處理方面,由孩子本身親力親為去做是最恰當!
首先是要向孩子表明儲蓄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個時間表,作目標儲蓄,當儲蓄計劃完成后,可讓孩子自由決定及處理所有的金錢,讓孩子買他喜愛的東西,好等孩子知道及明白儲蓄的好處當再做第二次儲蓄時,家長可加入一些條件,儲起來的錢只有部分可以運用,而另一部分則要累積起來,不可全部花光,比如有10元,就只能花5元,剩余的存起來,預備一些應急錢,當有急事之需,才可以使用。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儲蓄的好處,并把儲蓄當作一種習慣。
如何制止孩子經常在錢罐里取錢?
當家長發(fā)現孩子把存起來的錢拿走,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家長可探究孩子把錢花到哪里去了,可以開玩笑的口吻問他:“是不是錢突然長出了兩條腿跑掉,或是長了翅膀飛了?”以輕松但認真的態(tài)度套取孩子花錢的去處,也許孩子的原因及理由千奇百怪,讓人意想不到,家長需要耐心了解,再和孩子商討,如何消費才是最恰當及最有智慧。家長千萬不要心急責罵,這只會令孩子不愿交待真正的原因!比如孩子看上一件心儀的玩具,想也不想便從錢箱拿出來,家長可建議孩子待打折或有折扣時再購買,也許可用一半的價錢,便可買下心愛的玩具。
若孩子有過度儲蓄的習慣,又怎么辦?
過度消費是問題,過度儲蓄也是另一問題,部分孩子過度儲蓄,最主要是缺乏安全感,身邊需要多一點錢才有安全感。家長可先了解,金錢問題是否經常成為家庭紛爭的主要部分,夫婦是否經常為錢爭拗,又或者因和他人比較后而感到自卑,繼而不停存錢,一毛不拔?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便可灌輸“誠實可信的孩子比一切金錢更為重要”、“世界上除了錢,還有很多東西都很有價值和意義,比如分享,承諾,同情心等”觀念,孩子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產生觀感,從而形成他日后的價值觀,因此當家長了解孩子過度儲蓄的真正原因后,必須耐心跟孩子溝通。
我的孩子只懂花錢,不愛儲錢,怎么辦?
孩子喜歡花錢,買喜歡的東西,不管是玩具,零食或者文具,看到美觀吸引的就想買。父母可盡量避免讓他們看到這些東西,以免激發(fā)孩子即時購買的意欲,其次也可在發(fā)放零用錢時,先扣起他們一部分,“半強迫性”地叫孩子儲蓄,不過這畢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可讓孩子先改善他購物的習慣后,再全數讓孩子自行儲蓄。接著了解孩子不停買東西的心態(tài),家長可借著逛街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想法,為什么買完這個又想買那個?這些東西是“必要”還是“想要”?如果少了這些東西,對日常生活是否有影響?孩子聽了可能似懂非懂,家長就可在這時灌輸儲蓄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控制無理性的購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