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贏得真情和信任,也可以讓一個“口吃”的孩子,變成語言的天才!
兒子出生時,我從下鄉插隊、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調回北京,跨入了我從小向往的中國少年報社的大門。我非常珍惜這個工作的機會,因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實現自己童年的夢想。
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歲零8個月的兒子送進幼兒園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每次孩子回家,總是興致勃勃地給我講幼兒園里的事。遺憾的是,開始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這個需求,總覺得聽孩子說話,浪費了我寫稿子或思考的時間。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說話,我總是做出很忙的樣子,眼睛左顧右盼,手里還不停地翻動著書報。
沒想到,我的“忙碌”給孩子的語言表達帶來了障礙。由于他是個思維能力很強的孩子,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話說完,他就講得很快,慢慢地變得講起話來結結巴巴的。
我對他說:“你別結巴!”他結巴得更厲害了;我又說:“你慢點說!”他就說不出來了。
我著急了,跟我媽商量,“要不咱們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我媽說:“別去,醫院里患口吃的人很多,你兒子模仿力那么強,回來還不學會了?你兒子跟你說話,你別跟他說‘別結巴’,這是提醒他要結巴,結巴都是提醒出來的!你兒子和你說話,你好好聽就行。”
我大姐是學醫的,她告訴我:“‘口吃’是智慧的表現,為什么男孩愛‘口吃’?因為男孩腦子快、嘴慢,一著急就容易結巴。”
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開始注意改變自己,盡量抽出空來,認真傾聽他講話。我發現兒子很有語言天賦,說話說得很精彩。漸漸地,兒子竟成了我學習兒童語言的老師,甚至還成了我當“知心姐姐”的教科書。
可以說,我愛孩子,正是從傾聽孩子說話開始的。
兒子5歲時,我第一次坐飛機。從云南采訪回來,兒子已經睡覺了。
清晨,悅悅發現我睡在他身邊,一下子撲過來,緊緊摟住我的脖頸。
“媽媽,你走了,我可想你了。星期一晚上睡覺時我都哭了。劉維也哭了,他爸爸出差住旅館去了。”
我撫摸著他的頭。他甜蜜地笑了。
“媽媽昨天是坐飛機回來的?”本以為兒子會對飛機感興趣,沒想到兒子竟問我:“媽媽,你坐飛機看見太陽了嗎?”
“看見了。”
兒子接著問:“他好嗎?”
“挺好的呀!太陽紅著臉,在一朵朵白云中間跑,把云都照紅了。”
“我也看見太陽了。老師帶我們幼兒園小朋友去西山,我看見遠遠的有一條河,太陽落下去時,我怕太陽掉到河里淹死,踮起腳尖看,自己差點摔下山去。回來的時候,汽車從那里過,我看清了,那不是一條河,是路,我才放了心。”
兒子一口氣說出來的話讓我大吃一驚,哇!多好的兒童文學呀!只有5歲的孩子才會擔心“太陽會掉到河里淹死!”大人是想不出來的。多么善良的孩子呀!
我覺得兒子的話很美,就開始記錄兒子的話。我發現,塑造有幽默感的男人,必須首先培養一批忠實的聽眾。而男人的第一個聽眾,就是自己的母親。母親要善于傾聽,有傾聽的耐心,有傾聽的激情,更懂得傾聽的藝術。傾聽真是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贏得真情和信任,也可以讓一個“口吃”的孩子,變成語言的天才!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兒子不愛說話,或者說話緊張,甚至聽你講話時漫不經心,你就應該意識到,你是否犯了“不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毛病?你必須馬上改變自己,不然,就會誤了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到那時你會后悔終生。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步入社會的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
今天,許多父母焦急的是,孩子都好幾歲了,可是不愛說話,有的都大學畢業了,還不會說話。
我對他們說:父母會聽,孩子才會說。好說、會說的孩子身后,一定會有愛聽、會聽的傾聽者。
說話也是一種習慣,要從小練習。聰明的父母與其做一個高明的說者,不如做一個高明的聽者。